-
顺天时报 编辑
顺天时报 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配合侵略中国所进行的文化侵略的一部分,是日本外务省在华办的中文报纸,是一份“学中国人口气”供中国人阅读的中文报。发行量曾经达到17000多份,一度成为华北地区第一大报纸。
中文名:顺天时报
外文名:shuntianshibao
顺天时报:日本外务省在北京出版的汉文报纸
初名:《燕京时报》
创刊: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10月
主编:中岛真雄
顺天时报
顺天时报
在李大钊就义之后,《顺天时报》曾报道,“李大钊平昔不事储蓄,身后极为萧条”, 李宅室中“空无家俱,即有亦甚破烂”。报道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革命先驱李大钊先生当时过着十分清贫节俭的生活。
1927年,《顺天时报》在北京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名旦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旦角的地位,对京剧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顺天时报》的出版史上,尽管也做过许多及时、准确的新闻报道,并努力标榜自己的非官方特色,但还是掩盖不住其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服务的本质。因此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与抵制。1928年9月7日,在国民党北平市党部召开的九七纪念会上,以“报夫工会”的名义,发布了拒绝邮递《顺天时报》的宣言,内容包括:反对发行日本浪人创办的《顺天时报》,要求市民不要在《顺天时报》刊登广告,也不要购买《顺天时报》。北平邮政职工支持北平“报夫工会”拒售为日本侵略者张目的《顺天时报》的正义行动,并将运来邮局准备邮寄的一批 《顺天时报》当场烧毁。报社不得不实行直接邮递的方法,但也遭到“报夫工会”的抵制。北平各界济案后援会发表声明,认定《顺天时报》是在进行文化侵略,使该报发行量骤减到3000份,遭遇几乎关闭的危机。
《顺天时报》于1930年停刊。前后历时二十余年,由于它的特殊历史背景,是我们研究日本侵华历史不可多得一份反面教材。该报现存于国家图书馆报纸组。保存较为完整。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