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兰纲 编辑
木兰纲(学名:Magnoliopsida)是植物分类法中的一级。
木兰纲传统上相当于双子叶植物纲,是被子植物门中两大类之一,又分为原始花被亚纲和合瓣花亚纲;采用恩格勒系统(1964)又可分为48目,290科,约有20万-25万种。 该分类下的植物广布于全球,生长环境复杂多样。 其主要特征为:胚通常具有2枚子叶;主根常发达,少数不发达成为须根状;茎内维管束排列成圆筒形(环状排列),有形成层保持分裂能力,故茎能加粗;叶脉多为网状脉;花部(即萼片、花瓣、雄蕊)常为5数或4数(即5枚、4枚或其倍数),少部分为多数。
由于单子叶植物实际是由古代的双子叶植物演化而来,单子叶植物是双子叶植物的其中一个特化分支,这使传统的双子叶植物分类成为一个并系群而不再被视为有效分类。 一些数据库已将木兰纲视为现生被子植物的同义词,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将被子植物处理为木兰纲,作为维管植物门下的一纲, “植物智”被子植物分类系统中的木兰纲也包括所有被子植物,为被子植物门仅有的一纲,下分8个亚纲。
中文名:木兰纲
拉丁学名:Magnoliopsida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分布区域:广布全球
物种起源
双子叶植物纲与单子叶植物纲具有性状交错的现象,说明两者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从进化角度来看,单子叶植物的须根系、无形成层、平行脉等性状,都是次生的,它的单萌发孔却保留了比大多数双子叶植物还要原始的特征。在原始的双子叶植物中,也具有单萌发孔的花粉粒,这给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双子叶植物提供了依据。
分类系统
19世纪以来,许多植物分类工作者为建立一个“自然”的分类系统做出了巨大努力。他们根据各自的系统发育理论,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但由于有关被子植物起源、演化的知识和化石证据不足,还没有一个比较完善而公认的分类系统。世界上运用比较广泛较为流行的主要有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克朗奎斯特系统和塔赫他间系统。
德国植物分类学家恩格勒(A. Engler)和勃兰特(K. Prant)于1897年在《植物自然分科志》(Die natuelichen pflanzenfamilien)巨著中所发表的系统,它是植物分类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其中,将双子叶植物纲分为离瓣花亚纲(古生花被亚纲)和合瓣花亚纲(后生花被亚纲)共计45目,280科。塔赫他间系统经过多次修订(1966,1968,1980年),在1980年修订版中,将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纲)分为20超目,71目333科。克朗奎斯特系统接近塔赫他间系统,把被子植物门(称木兰植物门)分成木兰纲(双子叶植物纲)和百合纲(单子叶植物纲),但取消了“超目”一级分类单元,科的划分也少于塔赫他间系统。在1981年修订版中,木兰纲(双子叶植物纲)包括6个亚纲,318科。中国有的植物园及教科书已采用这一系统。
除此之外,还有APG系统,在该系统中无双子叶植物纲一说。被子植物APG分类系统,是1998年由被子植物系统发育研究组(Angisperm Phylogeny Group,简称为APG)发表的一种基于三个DNA序列(两个叶绿体和一个核糖体的基因序列)而建立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其后又分别于2003年和2009年进行了补充和修订,分别称为APGⅡ和APGⅢ。该分类系统与传统分类系统所不同的是,主要依据DNA序列,以分支分类学的方法而建立的,同时也参考了其他广义形态学的特征。该系统将整个被子植物划分为基部被子植物和真双子叶植物两大类;基部被子植物包括最基部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和木兰类三类,真双子叶植物包括基部真双子叶植物和核心真双子叶植物。其中核心真双子叶植物占了整个被子植物80%以上的种类。APG系统是公认的较为客观的一个分类系统。
木兰纲植物体各异(从纤细的草本到粗壮的木本),种子的胚通常具两枚子叶,胚根伸长成发达的主根,少数也有成须根状的,叶脉多为网状脉;茎内维管束排列成圆筒形(环状排列),具形成层、保持分裂能力,故茎能加粗;花部(即尊片、花瓣、雄蕊)常为5数或4数,少部分为多数,花被由辐射对称至两侧对称,子房由上位至下位;果实有开裂或不开裂的各种类型,成熟种子有胚乳或无胚乳,包括大多数常见植物。
双子叶植物纲植物特征
木兰纲主根发达,多为直根系,但也有不少植物具须根系,如毛茛科、车前科、菊科等科中的一些植物。许多植物的根和茎有典型的次生生长,即维管束形成层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根、茎、叶的维管束常有导管,但在一些古老的科和退化的种类中缺如。草本类型的茎中维管束常为开放型(即形成层位部和韧皮部中间),较少为封闭型,通常排成环状,很少排成2至多环或分散,茎中央常包含有髓。叶通常具叶柄和扩展的叶片,叶片常为网状脉。
花有各式蜜腺,或无蜜腺;花部如有定数,通常为5数,或较少为4数,很少为3数(木兰科、樟科等)或其他数目(心皮数常较少)。花粉粒常为三萌发孔及其衍生类型,但在一些较古老的科中为单萌发孔类型,其他衍生类型包括二萌发孔、多萌发孔和无萌发孔类型。子叶2,稀1、3或4(胚具1片子叶的现象可见于毛茛科、伞形科等科);极少数种类(一些高度腐生或寄生的类型)的胚不分化。
部位 | 双子叶植物纲 | 单子叶植物纲 |
---|---|---|
根 | 主根发达,多为直根系 | 主根不发达,多为须根系 |
茎 | 维管束呈环状排列,有形成层 | 维管束呈星散状排列,无形成层 |
叶 | 具网状脉 | 具平行或弧形叶脉 |
花 | 各部分基数通常为5或4,极少3;花粉粒具3个萌发孔 | 各部分基数通常为3,极少4;花粉粒具单个萌发孔 |
胚 | 具2枚子叶(极少1、3或4) | 具1枚子叶(或不分化) |
上述区别点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综合的,常有交错现象。如双子叶植物纲中的睡莲科、毛茛科、小檗科、罂粟科、伞形科等有一片子叶的现象;毛茛科、车前科、菊科等部分植物具有须根系;胡椒科、石竹科、睡莲科、毛茛科等有星散排列维管束的植物;毛茛科小檗科、木兰科、樟科有3基数的花。单子叶植物纲中的天南星科、百合科、薯蓣科等有网状脉;眼子菜科、百部科、百合科等有4基数的花。
相近物种区别
双子叶植物纲植物广布于全球,生长环境复杂多样。
词条考虑到被子植物演化关系以及与其他学科间的知识衔接,采用恩格勒系统(1964)将双子叶植物纲分为48目,290科;按照《中国植物志》又分为2亚纲。 也有不少植物学家将其分为离瓣花类和合瓣花类两类。
中文名 | 拉丁学名 | 简介 |
---|---|---|
原始花被亚纲 | Archichlamydeae | 花无被、单被或重被,花瓣分离,雄蕊和花冠离生,胚珠多具一层珠被。 |
马兜铃目 | Aristolochiales | 有2科。草本、木质或草质藤本或肉质寄生草本。 |
轮生目 | Verticillatae | 木本植物。 |
荨麻目 | Urticales | 有4科。 |
伞形目 | Umbelliflorae | 有3科。木本或草本。 |
瓶子草目 | Sarraceniales | 有3个科,中国产2个科。草本。 |
无患子目 | Sapindales | 中国有15科。通常为木本。 |
檀香目 | Santalales | 有2亚目、7科,中国产2亚目、4科。乔木,灌木或草本;自养、半寄生或寄生植物。 |
杨柳目 | Salicales | 仅一科。木本。 |
芸香目 | Rutales | 分4亚目,毒鼠子亚目、金虎尾亚目、远志亚目、芸香亚目。 |
蔷薇目 | Rosales | 分2亚目,蔷薇亚目、虎耳草亚目。 |
罂粟目 | Rhoeadales | 分5亚目,伯乐树亚目、白花菜亚目、辣木亚目、罂粟亚目、木犀草亚目。 |
蓼目 | Polygonales | 仅1科。草本稀灌木或小乔木。 |
鼠李目 | Rhamnales | 包括2个明显不同的科。木本,稀草本。 |
毛茛目 | Ranales | 木本植物或草本植物。 |
山龙眼目 | Proteales | 仅有山龙眼科。乔木或灌木,稀为多年生草本。 |
川苔草目 | Podostemales | 仅一科,广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少数产北温带。淡水生沉水草本,外貌似苔藓、地衣或藻类。 |
胡椒目 | Piperales | 草本、灌木或攀援藤本,稀为乔木;维管束有时散生而与单子叶植物的类似。 |
侧膜胎座目 | Parietales | 分1亚目,山茶亚目。 |
蛇菰目 | Balanophorales | 仅一科。寄生性草本植物,无叶绿素和气孔。 |
中央种子目 | Centrospermae | 草本,较少为灌木、半灌木,极少为乔木。 |
大戟目 | Euphorbiales | 分2亚目,水马齿亚目、大戟亚目。 |
牻牛儿苗目 | Geraniales | 中国有6科。草本,稀为灌木或乔木。 |
胡桃目 | Juglandales | 仅有1科。木本植物。 |
藤黄目 | Guttiferales | 分1亚目,五桠果亚目。 |
山毛榉目 | Fagales | 落叶或常绿乔木或灌木。 |
锦葵目 | Malvales | 该目含有7科,中国产5科。乔木或灌木,稀为藤本或草本。 |
木兰目 | Magnoliales | 有水青树科。 |
杨梅目 | Myricales | 仅有1科。具芳香树脂的木本植物。 |
桃金娘目 | Myrtiflorae | 含22科,中国有19科。草本或木本。 |
仙人掌目 | Opuntiales | 仅含仙人掌科。肉质草本或有时木本植物,茎具小窠,通常具刺,叶通常退化。 |
攀打目 | Pandales | 1科,产于热带非洲和亚洲。木本。 |
合瓣花亚纲 | Sympetalae | - |
桔梗目 | Campanulales | 按照恩格勒系统,包括4个科,大约两万种,是最大的目之一。中国4科全产,超过两千种。 |
岩梅目 | Diapensiales | 仅1科。常绿平卧灌木或多年生草本。 |
柿目 | Ebenales | 中国产4科。木本植物。 |
杜鹃花目 | Ericales | 木本或草本。 |
车前目 | Plantaginales | 有车前科。 |
白花丹目 | Plumbaginales | 仅1科。灌木或草本。 |
报春花目 | Primulales | 共3科,假轮叶科、紫金牛科、报春花科。中国有紫金牛科及报春花科。 |
茜草目 | Rubiales | 有五福花科、忍冬科、川续断科、茜草科、败酱科。 |
管状花目 | Tubiflorae | 大多为草本,也有灌木、乔木或木质藤本;不具托叶。 |
捩花目 | Contortae | 有6科,中国产5科。灌木、乔木、藤本或草本。 |
葫芦目 | Cucurbitales | 包括1科。草质或木质藤本;多具卷须,卷须侧生;单叶互生,无托叶。 |
双子叶植物纲植物有很多种类与国计民生有密切关系,例如棉、麻、大豆、落花生、向日葵、番薯、马铃薯、梨、苹果、柑、烟草、薄荷、樟、楠和各种瓜类。来自双子叶植物的传统中药材种类最多,常见的有人参、三七、大黄、羌活、川芎、丹参、当归、杜仲、杞子等。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