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通火山群 编辑
伊通火山群位于伊通满族自治县内,距离长春仅65公里,是一个由16座火山连绵成带构成的火山群落,属于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
中文名:伊通火山群
地理位置:伊通满族自治县内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
景点级别: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
占地面积:765 公顷
著名景点:西尖山、大孤山、莫里青山
组成:16座火山
开放时间:全年:周一至周日 00:00-24:00
伊通火山群面积765公顷,位于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境内,1983年由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独特的火山群景观。
以其珍贵罕见的火山资源吸引着地质科学家和游客们。火山群山体多由玄武岩柱构成,柱体截面为多边形,有的构成塔式,并由多组石塔构成奇特的“塔林”,置身于塔林中,犹如进入光怪陆离的神怪世界,山体如刀锋如宝剑如伏虎如睡狮,自然的鬼斧神工使人情不自禁的肃然起敬。
伊通火山群分布于伊舒地堑上6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有16座230—430米高的火山穹丘,其复杂多变的岩石柱状节理,构成了宏伟、奇特、罕见的火山风光和地质景观。
该火山群典型、独特的“侵出式”火山成因机制属国内唯一,在国际上也属罕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
由于保护区管理局的卓越工作和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视。焕发了伊通火山群的青春,伊通火山群的保护意义成为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共识和举措。
对研究和探讨我国东部地质构造属性、构造演化、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作用,及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灾害的评价;研究火山作用和岩浆起因,地幔物质组成和活动规律都有着特殊的学术意义和实际意义。
建区以来,先后有美国国家联邦地质调查局、法国巴黎第七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俄罗斯海参崴国立科技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广岛大学、德国汉诺威古生物研究所、第三十届世界地质大会东北科考小组、国家地矿部、国家环保总局、农业部、中顾委、国家民委、国务院编委等部门和单位及国内外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来保护区进行科研、科考、科普教学及旅游观光活动,每年可达数万人次。
伊通火山群
火山群形成于新生代第三纪渐新世至上新世,是世界上少见的基性玄武岩“侵出式”为代表的独特的“伊通式”火山成因机制。火山群由16座火山锥组成,主要有东尖山、西尖山、大孤山、小孤山、莫里青山、马鞍山、横头山等7座,当地群众称之“七星落地”。它们是北东向沿依兰—依通地堑呈两列分布。
火山个体面积大小不一,大的4平方公里,小的仅0.0025平方公里,一般海拔230-430米。
个体的形态多呈弯丘状或锥状,山顶圆滑,山坡较缓,冲沟不发育。
火山群中西尖山、莫里青山、大孤山的山体由柱状节理发育的玄武岩石柱构成,石柱截面呈五边形或六边形,直径30-50cm,相对高差79米,但因被土石掩盖,可见柱体只有30米。
莫里青山节理较细,组合形态多变,有的像石阶、有的像鹰嘴、有的像虎口、有的像孔雀开屏、栩栩如生,千姿百态,引人入胜,很有观赏价值。
大多数山头岩石裸露,中下部生长有灌丛或次生林。区内火山群对研究火山学、地球构造、岩浆活动以及大地构造等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地形地貌
伊通火山群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吉林省的中南部,伊通县城西部和西北部一带,地处于东经124o50′至126o22′,北纬43o14′至43o35′处,长春市、公主岭市,伊通县三市县的地域内。
该保护区东面与伊通县的县城和伊丹镇相接,南面与伊通县甲山乡、爱民乡接壤、西部和北部分别与公主岭、长春两市毗连。
保护区边界距省会长春约四十至七十公里,距伊通县城约八至五十公里左右。该保护区离四平、辽源等市,只有几十公里。
伊通火山群中西尖山上的柱状节理
其单体面积大小不一,大者达四平方公里左右,小者在零点零零贰伍平方公里上下。
一般海拔高度为230~430米,相对高差在150米以下。火山单体间距各自不等,在十至几十公里之间。
其单体形态多为窍丘状或锥状,山顶多较园滑、山坡较缓,冲沟不甚发育,部分山丘人工采石破坏强烈。
水文
伊通火山群各火山中,没有常年地表流水,在火山群分布区内可见有三条河流:即伊通河、大孤山河和小孤山河。
三条河流中伊通河隶属于饮马河水系;大孤山、小孤山河属东辽水系。河水流量一般均较小。
火山群的南部有二龙湖水库,北部有新立城水库,中部有欢喜岭、三联、范家、伊丹等三十余座大、中、小型水库分布。
另外,还可见一些泉水露头和水泡子。较大的泉水点为:西尖山泉、东小山和靠山泉等。
气候
本保护区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较分明,春季风大干燥,夏季湿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而漫长。
年平均气温4.6℃,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22~23℃,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6~-8℃。年平均降水量为464~825毫米,全年降水日为107.4天。无霜期为138天,常年多东南风。
土壤
平地多为淋溶黑钙土、河流两岸多为冲积土,山地为多森林土,生草杰化土。区内大部分土壤有机质丰富,利用价值较高。
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是本区有待开发利用的资源之一。
在该火山群中除大孤山植被较发展外,其他火山的植被不发育。
如何有效地种植树木、草坪和珍贵药材,开发伊通火山群的生物资源,不仅涉及到美化环境问题,而且涉及到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及经济效益等人类的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
发展伊通火山群针阔混交林
伊通火山群地区“东北三宝”枣“人参”、“鹿茸”、“紫貂”的养殖业的发展较快,也较负盛名。这些土特产品己远销省内外和国内外,受到了各方的欢迎和好评。它的土特产资源将会给旅游者带来极大的乐趣和实惠。伊通火山群的火山风光、风景,尤其是秀丽而又神奇的冰雪风光,和古香古色的文物古迹,浓厚的民族乡土风情,土特产等资源,色彩鲜明,风味独特、既有着美的享乐,又有实际的收益。因此,开发利用伊通火山群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对于发展中国的旅游业和自然保护事业,具有很大现实意义和实际效益。
矿产资源
伊通火山群的矿产资源主要是建材资源。玄武岩是一种很好的建筑材料,它可以做为高档的装饰面料,如:“玄武岩大理石”面料,又可以做毛石或块石等一般建筑石料,其碎石还可以用来铺路。
近来,世界最新的科技成果又开辟了利用玄武岩的新途径,把玄武岩加工为“岩棉”,列入世界第五能源,做建筑保温轻体建材使用。伊通火山群自然保护区中,除了核心区及相当于核心区的玄武岩不能做玄武岩建材资源开采外,其他区内整形开发后的余料,均可按成料、毛石、碎块石等分级或综合利用。
另外,可在伊通火山群的适当部位,如:经勘查认定没有必要保护的山体和保护区经济开发区等,进行合理规划,有计划地开设专门的玄武岩建材矿,开采利用玄武岩建材,为振兴经济服务。
水资源
水是一种液态地下矿床,这种矿产资源投资少,开发容易,销路广,效益高,它可做清凉饮料,饮疗矿水,浴疗矿水以及特殊的工业用矿水。
医疗矿水是人类极宝贵的资源之一,对人体中某些慢性疾病,如;关节炎、胃肠病、肝胆病等,有特殊的疗效。据初步调查,伊通火山群的泉水资源是本区内另一个可供开发利用的大有希望的自然资源,应进行进一步较全面,较详细地工作,查明其泉水类型、水质、水量等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科学的规划,有计划的合理开发、利用.要注意本区泉水的环境保护,防止泉水受到污染。
目前,可先对西尖山和东尖山泉水,进行研究和利用工作。
土地资源
本区内的土地资源的潜力很大,充分规划利用本区的土地资源,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建设性工作。
对本区内的土地,既要防止随意乱垦、乱修建筑物和水土流失.又要统筹安排、不浪费土地,要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为发展保护区的生物资源,改善自然条件和振兴经济服务。
洞穴资源
在伊通火山群西尖山的山腰处,有一个构造洞穴,主洞穴宽14米,高1.5?.2米,长约27米,总体积约700立方米,走向为北西枣南东,洞顶底板不平整,呈40o角向北东方向倾斜,该洞有三个规模不大的小支洞,洞内上复玄武岩节理与顶板近垂直,洞内岩体不稳定或较不稳定。
据资料表明,洞穴资源是和矿产资源、水资源一样宝贵的天然资源。在国外,很多国家已经开始利用洞穴作为厂房、仓库、储蓄石油及其他产品:抽出洞中恒温空气,调节小环境,在洞穴内修建游艺场所;利用洞灾做天然病房,疗养院、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风湿病、高血压等疾病,利用洞穴培植豆芽、蘑菇、麦芽等作物等。合理开发利用本区的洞穴资源,对搞活伊通火山群然保护区,具有特殊意义。
伊通火山群
拔地而起,弧峰耸立,对应展布,遥相呼应分布于松辽大地。型如大厦,似如马鞍,恰如元宝,形似莲花,或如鲲鹏展翅,或如兵阵成城,或如青牛望月,或如金龟望日。
火山群中的大孤山、小孤山、东西尖山等七座火山穹丘呈北斗星状排列,使“七星落地”的神话传说享誉民间。穹丘的柱状碱性橄榄玄武岩,或裸露地表,或深藏土下。
裸露者,姿态千奇百怪,变幻无穷。西尖山的擎天柱,只有美国怀亥俄明州的“魔鬼之塔”可与之媲美;大孤山的石林,比桂林石林有过之而无不及;横头山的众志成城景观,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杰作;莫里青山的鹰嘴崖,显天地造化之神奇。“二郎担山”的神话,使东、西尖山成为天地造物科幻故事的主角,“狐仙治病”的传说,把人与动物及自然和谐关系抒发得酣畅淋漓。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