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包车 编辑
黄包车是一种用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工具,黄包车的前身叫“东洋车”,又称人力车,约1870年创制。 清同治十二年(1873),法国人米拉看到黄包车便利,拟从日本购进,并向法租界公董局呈报一份计划,要求在两租界设立手拉小车客运服务机构,并申请十年专利经营。 后经法租界公董局与公共租界工部局协商,同意由两局发放人力车执照,并批准路程价格。 次年1月,黄包车从日本输入上海。 因从日本输入,故当时沪人又称之为东洋车。
黄包车
黄包车【夫子庙】
黄包车
民国三十四年(1945)11月16日颁布整理营业人力车条例,新老车商出租车辆和车夫自有车辆重新登记开业,当时以2000辆为限。到民国三十六年(1947)车商有20多家,有车1200辆,车夫自置车约600-700辆。人力车夫(包括季节性的)大约3000多人。解放前夕,全城有人力车公司和车行达30多家,黄包车数达1300多辆,黄包车商团体有人力车租赁同业公会,黄包车工人组织有人力车职业工会。
黄包车
黄包车
A型电力助动黄包车
黄包车
外型尺寸:长2600×宽1050×高2000mm
前后轮中心距:1900mm
最小离地高度:275mm
转弯半径:2000mm
最高时速:脚踩电动助力≤25m/h
爬坡能力:≤15°
续行里程:>100km(3只60Ah电池)
额定载重:250kg、自重:260kg(含3只电池)
调速方式:无级调速
工作电压:24V或36V
电机功率:500W
配电池型号:12V60AH3只
百公里耗电:<2kw.h
充电器输入电压:AC220±10%
充电时间:6-8h
充电器位置:外置式
黄包车婚礼
黄包车
黄包车
《规划》设想,人力黄包车将分布在西湖周边,并在灵隐寺、雷峰塔、丝绸博物馆等主要景点设置停靠站点,拉黄包车人员需熟悉杭州历史,懂几种外语,能为游客担当导游。
带着对黄包车的回忆,热心的杭州网网友,在论坛了发起了一个投票帖,通过网络投票的形式了解网友对黄包车的支持度,3天投票结果显示,超过7成的网友,对西湖周边重现黄包车表示支持,充满期待。
黄包车
不足:西湖边会不会更拥挤
网友“剩面汤”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述了他支持黄包车出现的6大理由:一、体现传统文化;二、价格比其他交通工具低;三、方便游客游玩;四、扩大就业;五、提高生活品质;六、环保。
坐上三轮车,悠哉悠哉地游西湖,正是游客和市民的美好记忆。其他赞成黄包车出现的网友在回答中,纷纷回帖 黄包
黄包车
同时,站在反对方的网友也拿出了他们的理由,他们认为拉车人看上去很辛苦,似乎有点受压迫的意味,另一方面,西湖边已经有了电瓶观光车,再来一个黄包车,会不会太拥挤了,游人还怎么走路呢?
像西湖船娘那样,推出西湖黄包车小伙
黄包车
网友“过路人y”和“坐井观天”对黄包车进行了一番包装策划。“过路人y”直言不讳,他认为的电瓶车太像运货车,与西湖不太协调,价格上也不够亲民,他建议黄包车要在设计上多动脑筋,并提到电影《罗马假日》里的那辆西式黄包车式样不错。
除了包装黄包车本身,黄包车夫也是网友十分关注的,许多人提到了西湖船娘,希望黄包车夫也通过培训上岗, 像西湖船娘那样训练有素。
在此基础上,网友“yeweimian”还提出了自己的策划:像西湖船娘一样搞个西湖黄包车小伙。必须是培训后才能上岗,规范操作计价。这样肯定能有搞头的。
价格统一,线路覆盖主要景区,一下子不要投放太多
接下来的讨论更为细致,其中黄包车的收费价格,成了一个极为关注的讨论话题。
网友“雪地风铃”等提出:收费价格一定要统一,希望像出租车一样有个固定的起步价,市场就不会混乱,游客 黄包车也不会被宰。“深渊领主”建议:“如果是5元起步价,最贵不超过10元,那就强烈支持。”为了市场秩序,坐井观天有个全局的考虑,希望到时黄包车不要一下子投放太多,以免造成恶意竞争,又增加道路压力。关于黄包车的行驶线路方面,网友“ddr”建议:西湖边的黄包车应该不能随意行驶,而要有个旅游线路,设定几个主要站点,覆盖重要的景区,游客可以一站一站地看过来。
还有网友对做黄包车夫很有兴趣,“我爱吃萝卜”说:“如果重新有这个职业的话,我想报名。其实每一行都有很多机会。”
其他城市现成经验很多,网友还找来了贴图
去过其他城市的网友,纷纷描述了其他城市的黄包车风景。
“去北京游胡同,常会乘坐人力黄包车。车夫一般阅历丰富、口才极佳,知道很多典故,有的还会外语,是称职 黄包车的导游。”网友“湛蓝”引用媒体的话,描述了老北京的这一道亮丽风景。
“海边古谚”举了保定的例子:“以前在河北的时候,很多城市都有的,那时候在保定一个小城市里面,3块钱满城跑,满大街都是人力车,十分方便。”
“米蓝多”则期待着一场黄包车婚礼,必将吸引大多数路人的眼球。跟帖的“企鹅仔”赶紧为“米蓝多”找了来一张黄包车婚礼的图片。未来西湖边的黄包车是什么样的造型好?很多网友找来了贴图,以供欣赏。“西溪隐士”找来海口晚报网上的一张色彩鲜艳的人力三轮车图。这张国外的人力黄包车图是网友“纯粹的我”找来的,他对此有着浓厚的兴趣,已经在打听如何成为西湖边的黄包车夫了。网友“坐井观天”建议,因为杭州西湖的历史久远,西湖边的黄包车应该也要设计得古典一些,才能显得有韵味。
还有网友描述了泰国的特色交通工具,表示他山之石,也值得借鉴,或许也可以发展成一样旅游交通工具。“杭 黄包车网118”说:“去泰国芭堤亚玩,满大街都是皮卡,统一改装成敞篷车模样,可拉风了,价格也实惠。” 黄包车是对旅游工具的补充
最关键还是管理要到位
“应该是件好事情。”作为旅游业内人士,浙江省国际合作旅行社有限公司的陈健副总经理,对黄包车可能重现西湖边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黄包车代表着一种传统,看上去古朴,而且乘坐方便,对景区尤其是西湖等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景区来说,是种蛮适合的交通工具。在日本,很多景区就有这种黄包车存在,而且秩序井然。事情是件好事情,但要出现好效果,关键还是管理要到位,要避免出现乱哄哄的情况。要设计好黄包车的旅游线路、驻停站点,收费价格和车身样式要统一,最好黄包车夫的着装也要经过专门设计;此外,黄包车夫的上岗应该要经过培训,规范营运,避免出现为抢生意半途乱拉客的情况。如果有了良好的游览秩序,那投入黄包车对景区来说肯定是有益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