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部伎 编辑
坐部伎是中国古代舞蹈,属于唐代宫廷乐舞。在堂上表演,规模较小,舞者3~12人。以歌颂帝王功德、祝愿君主千秋万岁为内容。
中文名:坐部伎
性质:唐代宫廷乐舞的两大类别之一
代表作:《承天乐》、《长寿乐》
分类:坐部伎和立部伎
伎乐舞蹈图
中国唐代宫廷宴乐。在堂上表演,规模较小,舞者3~12人。以歌颂帝王功德、祝愿君主千秋万岁为内容。形式华美富丽,技巧要求很高。据《通典》及新、旧《唐书》记载,坐部伎舞名为《景云乐》、《庆善乐》、《破阵乐》、《承天乐》、《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岁乐》 、《龙池乐》、《小破阵乐》。
反弹琵琶舞图
彩绘伎乐陶俑
《坐部伎》和《立部伎》是根据演出的需要和演奏者“音声人”的业务水平来划分的,堂上坐奏为《坐部伎》,堂下立奏为《立部伎》。立部贱,坐部贵,等级分明,最低的是雅乐演奏人员。《立部伎》动辄上百人,而坐部伎则三数人最多十二人。此后杂技进入《立部伎》中,那已是代宗和德宗(763~804年)中的事了,白居易在一首诗中有这样的描述:“立部伎,鼓笛喧,舞双剑、跳七丸,嫋巨索,掉长竿……”这里所列的全为杂技节目。 《坐部伎》共六部:《燕乐》(《景云乐》、《庆善乐》、《破阵乐》、《承天乐》)、《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岁乐》、《龙池乐》、《小破阵乐》。坐、立部伎代表性的节目首推大气磅礴、名振中外的《破阵乐》。
唐太宗李世民(627~649年),在山西为秦王时,民间已有歌颂李世民打败刘武周的《秦王破阵乐》诗歌,李世民曾说:“朕昔在藩邸,屡有征伐,世间遂有此歌。”贞观七年(633年),李世民绘制舞图,太常丞吕才加工编制。而舞蹈形式是摆出各种阵式(队形)的变化:“左圆右方,先偏后伍,”(前面有战车,后面有队伍)。鱼丽,鹅鹳,箕张翼舒,交错屈伸,首尾回护,以像战阵之形。鱼丽阵像鱼儿咬尾的纵队,而鹅鹳则为横队。舞蹈由三段组成,每段有四个变化,共计十二个阵式。我国古代一贯讲究阵法,贯串着战术思想,诸葛武侯在四川奉节城与白帝城之间沙洲碛坝以八阵图推演兵法,因有当地谚语:“巫山峡锁全川水,白帝城排八阵图。”并有人日(正月初七)踏碛纪念诸葛的遗风。
李世民的《破阵乐》也表现出他的战术思想,前出四表,后缀八幡,左右折旋,趋走金鼓,各有其节,正是四头八尾的“八阵图”,是根据兵法而来的,和诸葛武侯一脉相承。李百药、虞世南、褚亮、魏征等所制歌词:“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该舞由120人披甲执戟、战斗击刺而舞,充满战斗气氛,再现了李世民百战百胜的气势。敦煌217窟北壁“未生怨”壁画,一般称为“演习图”,十人分两组,一方五人执矛,另一方五人执盾,正在激烈搏斗,从中可以想见《破阵乐》的风貌。
《破阵乐》曾传到日本,名《秦王破阵乐》或《皇帝破阵乐》。日本正仓院藏有《破阵乐》道具,名“破阵乐太刀”;为唐代赠品,可见唐代演出《破阵乐》时用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