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童 编辑
《报童》是钱江、赵元联合执导的剧情电影,由王铁成、李若君等参加演出,于1979年在中国上映。
该片改编自同名话剧,讲述抗日战争时期,在周恩来同志的领导下,《新华日报》的工作人员和报童们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坚决的斗争,揭露皖南事变真相的故事 。
中文名:报童
类型:剧情
出品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
制片地区:中国大陆
导演:钱江、赵元
编剧:钱江
主演:王铁成、李若君
片长:109 分钟
上映时间:1979年
对白语言:普通话
色彩:彩色
剧照
《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报纸;敬爱的周恩来副主席在毛主席、党中央直接关怀下,亲自领导南方局、《新华日报》的工作人员,突破重重险阻,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配合对日本的投降阴谋,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在皖南茂林地区向新四军发起突然袭击,致使抗日将士受到重大伤亡,叶挺军长被扣,政委项英被叛徒杀害;重庆《新华日报》报童石雷的爸爸妈妈也在突围中壮烈牺牲,噩耗传来,小报童们悲痛万分。可石雷却一点儿都不知道,他正在和一个喊卖国民党《中央日报》的流浪儿蛐蛐谈心,告诉他只有共产党才能救受苦的人。当石雷从周副主席的警卫员小何处得知有妈妈捎来的信时,高兴的手舞足蹈,还买了几样小礼物准备送给小伙伴们。直到石雷从李大姐手里接过母亲留下的那封溅着鲜血的没写完的信时,才知道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
蒋介石为掩人耳目,利用新闻检查所扣压《新华日报》的社论和稿件,并利用停电阻挠报纸的出版。紧急关头,周副主席带来了发电机。周副主席关心着每一个报童的欢乐和苦难,告诫他们要有勇有谋,智勇双全。国民党下令取消新四军番号,诬蔑新四军是“叛军”,并逼迫重庆各大报纸将这消息登在头版头条。周副主席闻知,痛斥何应钦,并奋笔疾书。蒋介石恼羞成怒,下令封馆,捣毁《新华日报》营业部,没收报纸,殴打、关押报童。周副主席不顾个人安危,率报社全体人员和报童,冲破封锁,上街散发报纸,使“皖南事变”的真相大白于天下。以石雷、草莽、腊月为代表的《新华日报》报童,成为“新华军”的小尖兵,顽强地和敌人斗争 。
演员表
配音 -
配音 -
配音 -
配音 -
配音 -
配音 -
配音 -
配音 -
配音 -
配音 -
配音 -
配音 -
配音 -
配音 -
配音 -
配音 -
配音 -
配音 -
配音 -
配音 -
职员表
原著 | 邵冲飞、朱漪、王正、林克欢 |
导演 | 钱江、赵元 |
编剧 | 钱江 |
摄影 | 孙昌一 |
配乐 | 杜鸣心、于大成 |
剪辑 | 唐彦林、马志珍 |
道具 | 马宗义、白宝贵 |
美术设计 | 杨予和、沈尧定 |
造型设计 | 缪瑞清、徐广南 |
服装设计 | 刘丰、沈冠珍 |
灯光 | 徐和庆 |
录音 | 孙裕民 |
剧务 | 吕原生 |
布景师 | 王连永(置景)、崔秀荣(置景)、张瑞和(置景)、李振华(绘景) |
特技摄影 | 李庆春、李再春 |
特技美术 | 宜绍光 |
演奏 |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乐队 |
指挥 | 葛艺琳 |
原话剧艺术指导 | 舒强 |
原话剧导演 | 耿震、朱漪、邵冲飞 |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周恩来
演员王铁成
配音-
中国共产党副主席,领导南方局、《新华日报》的工作人员,突破重重险阻,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镇定自若,临危不惧,对胜利前途充满信心。他还很喜欢孩子,时刻关心《新华日报》报童们的生活和成长。
石雷
演员李若君
配音-
《新华日报》报童们的领袖,自幼在革命大家庭里成长,比小伙伴懂得更多的革命道理,政治觉悟较高,机智勇敢,沉着老练,善于处理和应付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带领报童与敌人斗智斗勇。当得知父母在“皖南事变”中为革命英勇牺牲,他决心继承父母的遗志,和敌人战斗到底。
草莽
演员覃琨
配音-
《新华日报》的报童,船工的儿子。是个天真、活泼、鲁莽而又有点淘气的小勇士,遇到敌人也从来不拐弯,为了多出售《新华日报》,多宣传革命主张,不顾国民党兵、警察的打、骂、抓,横冲直撞,无所畏惧。
蛐蛐
演员方掬芬
配音-
无依无靠的流浪儿、卖《中央日报》的小报贩。他心地单纯,命运悲苦,爸爸被日本飞机炸死,妈妈改嫁,他自己刚刚从难童教养院里出来不久就流落街头。苦难的生活给其性格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他自尊心强,自卫心重,受到凌辱和迫害时会和人拼命。他在石雷帮助下觉悟到革命道理,愤然扔掉《中央日报》的报袋,投向革命。
赵秀
演员徐天侠
配音-
《新华日报》的报童,父亲被抓了壮丁。他是个性情文静、爱动脑筋的小秀才,用《游击队之歌》的曲子编写了一首《报童之歌》,受到伙伴们的热爱,也得到了周副主席的赞扬和鼓励。
腊月
演员薛白
配音-
父母双亡,随着失明的爷爷从江淮逃难到重庆,被生活所迫,想卖掉自己以养活爷爷,却险些让人贩子抢去。由于石雷的帮助,她当上了《新华日报》的报童,享受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展开全部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
在重庆拍外景时,扮演石雷的李若君虽然已年过四十,仍和其他演员一起,为练习成像报童一样的“飞毛腿”,每天早起沿着石梯,一口气从曾家岩跑到嘉陵江边,然后再爬三百多级石梯 。
草莽的扮演者覃琨设计了爬树的镜头以表现人物的英勇,除了爬树,在拍摄时,当时已经四十开外的她还要从一米多高的平台上跳下来,有一次甚至磕破了胳膊 。
为突出时代气氛,烘托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导演决定把外景镜头的重点放在黎明之前,表现在周恩来领导下的《新华日报》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全国人民的心 。
获奖时间 | 获奖奖项 | 获奖方 | |
1980年 | 文化部1979年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 青年创作奖 | 王铁成《报童》 |
角色塑造
为扮演周总理,王铁成在形神两方面进行了准备。在设计人物外部造型时,他注意到总理发音位置靠前,有鼻腔音,“n”“ng”不分、“le”“ne”不分等语言特点。他还用总理的典型习惯动作来加强人物的外部造型动作,以求人物形象更真实。例如,在点报童人数时,他是手腕上下摆动,一个一个数点着围拢在身边的孩子。这是他在观看总理视察石河子农场的纪录片时发现总理与知青讲话时有过这样的手势。在总理题词一场戏中,他和导演商量,为加强真实感,镜头不分切,而是用一个连贯的镜头来拍。先从侧背拍他写“千古奇冤,江南一叶”,然后镜头摇过去,他审视诗稿一下,转身,让观众看到总理的面容,再把诗稿交给总编辑。为在这场戏的全过程中集中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王铁成不但练习了总理的字体,连握笔姿势也一并模仿。而为了揣磨周总理的性格、脾气,他把听来的总理轶事编成小品来排练,以便一步步接近角色 。
该片是一部精心之作、激情之作,编导以精炼的蒙太奇语言描绘出感人的人物形象和光辉的历史画卷,真实而又集中地再现了在敬爱的周总理直接领导下,共产党人和革命报童对国民党反对派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在描写这场斗争中,影片成功地塑造了各种艺术形象,特别是周恩来同志的光彩形象,亲切感人,而那一群可亲、可爱的小报童也都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有个性,十分感人。周总理关心儿童生活和成长,担负起抚养烈士遗孤的事迹,在影片中得到了较集中较充分的反映 。(《电影评介》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