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子开店 编辑
《二子开店》是由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出品 ,王秉林自编自导,陈强、陈佩斯主演的剧情电影,该片于1987年在中国上映 。
该片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系列电影的第二部作品,讲述了待业青年二子和几个待业青年合伙承包一家已经倒闭的小旅馆,但开店后困难接踵而至,二子不泄气,按照大饭店的规矩,认真地经营,小店倒是一步步地走上了正轨的故事 。
1989年,陈佩斯凭借该片获得第二届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学会奖 。
二子(陈佩斯饰)没有考上大学,在家待业闷得慌。他的朋友麻杆听说街道办事处有意让他们几个待业青年承包一家已经倒闭的小客店,让二子挑头。俩人一商量挺对心思,于是他们便开始招兵买马。两人首先来找顺子。顺子和二子从小一块长大,因跑买卖,被人家坑得倾家荡产,还蹲了几个月班房。现在找了个挣钱不低的工作,不想和二子他们干。麻杆极力推荐英子(张静林饰),这姑娘因充当第三者丢了工作,她爽快地答应了。几人又找到了没爹没妈的大虎和不堪忍受继父虐待的小豆(李楠饰)。五个人凑到一起,一心想把客店办好。不料,工商局根本不相信他们,嫌他们没有资金。最后,二子带着几个小伙伴回到家里,用甜言蜜语讨二子妈(黄玲饰)喜欢,让老太太拿出家里的积蓄当资本,二子爹老奎(陈强饰)做担保人,终于领了执照。小客店办起来了,但困难不少,有拆台的,有捣乱的,但二子不泄气,按照大饭店的规矩,对服务员进行基本功训练,还从饭店里搞到一批积压的服装让他们穿上,连父亲老奎也穿上了有点滑稽的工作服,当上一名顾问兼勤杂工。就这样,小店还真“火”了起来。英子和二子渐渐有了感情,她主动向二子吐露了爱慕之情。可是,二子知道麻杆一直爱着英子,不想做对不起哥们儿的事情。老奎听了和英子吵过架的张大菊的谗言,说什么也不同意二子和英子好,还把当初垫付的资金抽回,麻杆吵着要为英子和二子决斗。好好的客店办不下去了,二子无奈,在门口挂上了停业的招牌。真停业了,麻杆他们又傻了眼,思前想后,又一个个回到了小客店。老奎和老伴看着这群可爱的孩子于心不忍,又交回了存折。二子的小客店又开张了 。
合并图册
演员表
配音 -
备注 比家美客店的顾问
配音 -
备注 老奎的儿子,比家美客店的经理
配音 -
备注 老奎的老婆,二子的妈妈
配音 -
备注 比家美客店的员工
配音 -
备注 比家美客店的员工
配音 -
备注 比家美客店的员工
配音 -
备注 比家美客店的员工
配音 -
备注 泥瓦工,二子的朋友
配音 -
配音 -
配音 -
备注 小豆的妹妹
配音 -
备注 比家美客店的第一个顾客
配音 -
备注 河南旅客,送锦旗的人
配音 -
职员表
制作人 | 郝静澄 |
导演 | 王秉林 |
副导演(助理) | 董小芸、许敏勇 |
编剧 | 王秉林 |
摄影 | 廖家祥、宋荣卫(副摄影)、龚建卫(副摄影) |
配乐 | 李万里 |
剪辑 | 张兰芳 |
道具 | 李来振 |
美术设计 | 傅德林 |
造型设计 | 雷军、陈亮 |
服装设计 | 乔庆玲 |
灯光 | 张连栋 |
录音 | 李伯江 |
布景师 | 赵伦 |
拟音 | 孙凯 |
演奏 | 中央歌剧院乐队 |
指挥 | 吕省心 |
独唱 | 王迪 |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二子
演员陈佩斯
配音-
性格诙谐、讲义气的北京胡同青年。考大学落榜后,在家里待业,经朋友麻杆撺掇,想方设法向父亲老奎借钱,带着一帮同病相怜的哥儿们承包了一家已经倒闭的小客店,虽然开店的过程历经波折,但他从不泄气。
老奎
演员陈强
配音-
二子的父亲,爱子心切,对二子是恨铁不成钢。作为客店的出资人和担保人,他到“比家美”当了顾问兼杂役。出于一片好心,他主观上总想教育和改造这群待业青年,却在与年轻人的相处中改变了自己的旧思想观念,被推涌着同新的时代潮流一道前进。
麻杆
演员梁天
配音-
二子的好朋友,也是待业青年,头脑机灵,但爱动歪心思。他怂恿二子承包了小客店,创办“比家美”。他一直爱着英子,而英子却爱上了二子,这导致他和二子闹掰了。
英子
演员张静林
配音-
漂亮、直爽的北京姑娘。本来在工厂当临时工,因充当第三者丢了工作,所以答应和二子、麻杆一起开店。她在与二子共同创业的过程渐渐产生了感情,主动向二子吐露了爱慕之情。
顺子
演员刘佩琦
配音-
和二子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哥儿们,过去因为跑买卖被人家坑得倾家荡产,还蹲了几个月班房。虽然二子力邀他一起开店,但他已经当了泥瓦工,挣钱不低,所以没有答应二子。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
曲名 | 作词 | 作曲 |
---|---|---|
《咱们哥们儿别自弃》 | 王秉林 | 李万里 |
获奖时间 | 获奖奖项 | 获奖方 | 结果 |
---|---|---|---|
1989年 | 第二届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 | 陈佩斯 | 获奖 |
在王秉林看来,好的喜剧一定要有内涵,应该是“寓教于笑”,所以他用《二子开店》反映了自己对当时社会上那些戴着墨镜、穿喇叭裤,整天没事干在马路上转悠的年轻人的看法,期望影片能令青年们不断完善自身、自食其力。为了风格样式保持一致,他把影片分成了四部分:“招兵买马”、“改头换面”、“身正不怕影子斜”、“好马不吃回头草” 。
王秉林认为,观众是聪明的,创作者的刻意而为明眼观众一下子就能明白,所以在该片开拍之初,他就跟全剧组明确了一条原则:那些喜剧中惯用的“巧合法”、“误会法”只能根据情节产生,应该是剧中人物“人为”的,决不能是创作者“人为”的 。
该片是一部京味喜剧,陈强和陈佩斯的父子搭档充满张力,让电影看起来更像是一部发生在胡同里的真实小品 。(《北京青年报》评)
该片没有误会法、耍噱头之类的东西,然而仍使观众忍俊不禁,不断捧腹。它表现了一个具有重要的现实广泛现实性意义的社会主题,正确而鲜明地阐明了在对待业青年的问题上人们所应有的选择,表现了新老两代人的良好本质和改革开放时代推动人们前进的力量。影片对矛盾冲突的揭示和表现,既再现了生活和人物本身的复杂性,又呈现了一种既明白易晓而又崭新深刻的思想观念和主题立意,赋予影片喜剧矛盾以鲜明的时代特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翁睦瑞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