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弧 编辑
桑弧(1916年12月22日—2004年9月1日),出生于上海市,原名李培林,原籍浙江省宁波市,中国内地导演、编剧。
1941年,李培林以“桑弧”为名创作了电影剧本处女作《灵与肉》 。1944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教师万岁》 。1947年,执导剧情电影《不了情》 。1949年,执导爱情电影《哀乐中年》 。1954年,自编自导的戏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获得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金奖。1956年,执导的剧情电影《祝福》获得墨西哥国际电影节银帽奖 。1962年,执导剧情电影《魔术师的奇遇》 。1965年,执导艺术记录片《上海之春》 。1972年,执导舞台剧《白毛女》(舞剧)。1975年,与王秀文联合执导剧情电影《第二个春天》。1979年,执导喜剧电影《她俩和他俩》,该片获得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1981年,与傅敬恭联合执导剧情电影《子夜》 。1984年,执导剧情电影《邮缘》 ,该片获得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1986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女局长的男朋友》上映 。1990年,执导京剧艺术片《曹操与杨修》 。
2004年9月1日,桑弧因病逝世,享年88岁 。
中文名:桑弧
外文名:Hu Sang
别名:李培林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市
出生日期:1916年12月22日
逝世日期:2004年9月1日
星座:摩羯座
血型:A型
职业:导演、编剧
代表作品:上海之春、她俩和他俩
原籍:浙江省宁波市
桑弧
1930年,桑弧的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后来,他辍学进入了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润安字号当学徒。1933年,肄业于沪江大学新闻系,并担任了中国实业银行职员。1935年,结识周信芳与朱石麟,在他们的提携尝试文艺写作。
1941年,李培林以“桑弧”为名创作了电影剧本处女作《灵与肉》 。1942年,担任剧情电影《洞房花烛夜》的编剧,该片由朱石麟执导 ;同年,担任剧情电影《人约黄昏后》的编剧,该片由朱石麟执导 。1944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教师万岁》 ;同年,执导剧情电影《人海双珠》 。1946年8月,进入文华电影公司担任编导 。
1947年2月,执导由舒适、陈燕燕共同主演的剧情电影《不了情》,该片讲述了中年企业家夏宗豫和家庭女教师虞家茵的感情纠葛故事 ;同年,执导剧情电影《太太万岁》,该片由张爱玲担任编剧 。1949年,执导由石挥、朱嘉琛合作主演的爱情电影《哀乐中年》 ;同年,执导戏曲电影《越剧精华》。
1950年,桑弧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并自编自导了剧情电影《太平春》。1951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有一家人》上映。1954年,自编自导戏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 ,该片获得第8届卡罗维伐利电影节音乐片奖、第9届爱丁堡电影节映主奖 。
1955年,担任戏曲电影《天仙配》的编剧,该片由石挥执导。1956年,执导由白杨、魏鹤龄、李景波联袂主演的剧情电影《祝福》 ,该片获得墨西哥国际电影节银帽奖 、第11届卡罗维发利电影节特别奖;同年,执导电影《宋士杰》。1958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大风浪里的小故事》上映;同年,执导剧情电影《英雄赶派克》。
1959年,执导由白杨、卫禹平合作主演的剧情电影《春满人间》 。1962年,执导由陈强、程之共同主演的剧情电影《魔术师的奇遇》 。1963年,执导戏曲片《柳荫记》,该片讲述了七仙女和董永的爱情故事;同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槐荫记》上映。1965年,执导艺术记录片《上海之春》 。
1972年,执导舞台剧《白毛女》(舞剧)。1974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无影灯下颂银针》上映。1975年,与王秀文联合执导剧情电影《第二个春天》。1979年,执导由高英、毛永明合作主演的喜剧电影《她俩和他俩》,该片获得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
1981年,与傅敬恭联合执导剧情电影《子夜》,该片根据茅盾的同名小说改编 。1982年,担任编剧的水墨动画片《鹿铃》上映,该片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终动画片奖。1983年,执导由陈燕华、凌云、辜朗辉联合主演的剧情电影《浪花细沙》。
1984年,执导由郭凯敏主演的剧情电影《邮缘》 ,该片获得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1986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女局长的男朋友》上映 。1990年,执导京剧艺术片《曹操与杨修》 。2004年9月1日,桑弧因病逝世,享年88岁 。
|
|
|
1946年,桑弧通过柯灵的介绍认识了张爱玲,后来两人合作了多部电影而产生感情。1951年,桑弧娶了一个圈外女子。1952年,张爱玲离开上海去了香港;此后,张爱玲与桑弧再未见过面 。
导演作品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
1990年 | 《曹操与杨修》 | 电影 |
1986年 | 《女局长的男朋友》 | 电影 |
1984年 | 《邮缘》 | 电影 |
1983年 | 《浪花细沙》 | 电影 |
1982年 | 《鹿铃》 | 电影 |
1981年 | 《子夜》 | 电影 |
1979年 | 《她俩和他俩》 | 电影 |
1975年 | 《第二个春天》 | 电影 |
1974年 | 《无影灯下颂银针》 | 电影 |
1972年 | 《白毛女(舞剧)》 | 电影 |
1965年 | 《上海之春》 | 电影 |
1963年 | 《柳荫记》 | 电影 |
1963年 | 《槐荫记》 | 电影 |
1962年 | 《魔术师的奇遇》 | 电影 |
1959年 | 《春满人间》 | 电影 |
1958年 | 《大风浪里的小故事》 | 电影 |
1958年 | 《英雄赶派克》 | 电影 |
1956年 | 《宋士杰》 | 电影 |
1956年 | 《祝福》 | 电影 |
1954年 | 《梁山伯与祝英台》 | 电影 |
1951年 | 《有一家人》 | 电影 |
1950年 | 《太平春》 | 电影 |
1949年 | 《越剧精华》 | 电影 |
1949年 | 《哀乐中年》 | 电影 |
1947年 | 《太太万岁》 | 电影 |
1947年 | 《不了情》 | 电影 |
1945年 | 《人海双珠》 | 电影 |
1944年 | 《教师万岁》 | 电影 |
编剧作品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
1986年 | 《女局长的男朋友》 | 电影 |
1984年 | 《邮缘》 | 电影 |
1981年 | 《子夜》 | 电影 |
1979年 | 《她俩和他俩》 | 电影 |
1962年 | 《魔术师的奇遇》 | 电影 |
1959年 | 《春满人间》 | 电影 |
1958年 | 《大风浪里的小故事》 | 电影 |
1958年 | 《英雄赶派克》 | 电影 |
1955年 | 《天仙配》 | 电影 |
1954年 | 《梁山伯与祝英台》 | 电影 |
1950年 | 《太平春》 | 电影 |
1949年 | 《哀乐中年》 | 电影 |
1947年 | 《假凤虚凰》 | 电影 |
1945年 | 《人海双珠》 | 电影 |
1944年 | 《教师万岁》 | 电影 |
1943年 | 《侬本痴情》 | 电影 |
1942年 | 《洞房花烛夜》 | 电影 |
1942年 | 《人约黄昏》 | 电影 |
1941年 | 《灵与肉》 | 电影 |
艺术指导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
1983年 | 《浪花细沙》 | 艺术指导 |
荣誉奖项 | ||||||||||||||||||||||||||||||||||||
|
桑弧的电影所呈现出来的生活方式、伦理道德、心理状态、语言、节奏、叙述方法是地道的中国味道,他的作品反映揭示了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与民风习俗,写出了中国人之间的伦常关系。因为长期浸淫于海派文化,吴越文化的古典与雅致,加上融合开埠后传入的近现代工业文明,就使他的作品形成一种开放而又自成一体的独特风格,最终抵达了绵长隽永的艺术境界。在桑弧的作品中,喜剧片数量最多。他的喜剧片创作可分为两个阶段,从作品的数量,以及公映后的反响看,都形成了桑弧电影的创作高峰。他的作品总是对底层百姓的生活充满了关注,不间断地表现他们的生活,对弱者充满了同情,甚至最后的结局也大多是弱者得到了一个圆满的结果 (《当代电影》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