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兰砚 编辑
贺兰砚是特色传统手工艺品。产于宁夏蓝宝,原材料为贺兰石。贺兰石结构均匀,质地细腻,刚柔相宜,是一种十分难得的石料。用其刻制的贺兰砚,具有发墨、存墨、护毫、耐用的优点。
构成贺兰石的矿物非常微细,只有头发丝的几十分之一,而相互聚结又特别紧密。就在这般细腻基底上,均匀散布着许多比较坚硬的石英粉和铁矿物微粒,它们恰似在贺兰石中嵌入了“硬质合金”。
贺兰砚发墨迅速,不郁结,又耐用,带盖的贺兰砚如同密封器一般,素有“存墨过三天”之誉。与天下第一的端石齐名。这一优点深受书法家、画家的喜爱。
中文名:贺兰砚
产地:宁夏蓝宝
原材料:贺兰石
质地:细腻,刚柔相宜
优点:发墨、存墨、护毫、耐用
美誉:存墨过三天
贺兰石究竟何时登上石刻舞台的,众说不一。最早的一种传说跟“蒙恬制笔”联系上了。蒙恬是秦始皇的一员战将,曾率兵十万屯恳于宁夏等地的黄河两岸。蒙恬“以柘木为管,鹿皮为柱,羊皮为被”,制造了被后人称谓的“秦笔”、“苍毫”。既然蒙恬所处的时代有了笔,与其配套的砚似乎也应当出现,因此便联系上了贺兰石,但是,这一传说,并无史料记载。
贺兰石雕刻
贺兰石乃宁夏五宝之一,它生长于贺兰山,因此得名。贺兰石呈天然褐紫、豆绿两色相互掩映,对比十分强烈,还常伴有玉带、云纹、眉子、银线、石眼、绿豆点等不可多得的天然特色陪衬。用贺兰石雕刻成一方砚台或摆件,通过雕刻艺术家巧妙的构思、制作,就会成为一幅非常俏丽独特的艺术品。从实用价值上来讲,贺兰石质地营润,纹理细而不滑,抚之如同小儿肌肤,和之似玉馨,质坚而不硬,易于刀刻,用它雕刻的砚台具有呵气见水,易发墨而不损毫,余墨加盖而多日不干不霉且保持墨色的特点,这就是贺兰石砚名贵之所在。
在贺兰砚雕刻历史可考的三百余年里,石雕艺人辈出。清光褚年间,闫氏家族的砚台台刻的好, 在银川已有一定的名气,也制作出不少代表时代风格的好作品,为后人发展贺兰石砚雕刻艺术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技术和经验。
贺兰石与贺兰砚
产地
贺兰石
据考证,贺兰石已三易采地。清乾隆年间在笔架山前沟开采;清末在后沟找到了优异石层,今天我们还可以在这里见到旧时采石硐的遗迹;现今则移到贺兰山山脊处的小口子沟沟源,这里石质更优,蕴量丰富。
雕刻
雕刻
解放前,已经奄奄一息的贺兰石刻,随着银川古城的解放,重见光明。经过推陈出新,不仅雕刻内容和形式有了新的飞跃,而且技艺也日益纯熟,显示了相当高的艺术造诣。近几年来,贺兰石推陈出新,雕刻内容和形式有了新的飞跃,无论是“太白醉酒”、“赤壁怀古”、“松鹤延年”,还是“北斗七星”、“飞天乐伎”、“丹凤朝阳”……都栩栩如生,巧夺天工,显示了相当高的艺术造诣。以贺兰石雕制的大幅竖屏,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中,成为贺兰石雕艺术的很大荣誉。
贺兰石工艺制品,作为中国人民的友谊使者,博得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欢迎。
发展
各种砚台
如今,一种名为“苴蕨砚”的石砚正在“入侵”宁夏贺兰砚市场。该砚石材产于四川攀枝花,被运到安徽采用“歙砚”浅浮雕的技法雕好后,再运到宁夏充当贺兰砚出售。苴蕨砚的特点是成本低,但其石材质量不比贺兰砚好。贺兰石的主色调深紫色沉着稳重而神秘,其上的豆绿色颇像翡翠;而苴蕨砚的本色比贺兰石浅且发红,其豆绿色有点发白。但由于这种砚画面立意深远,透着典雅、厚重之气,却易得文人的喜爱。
据贺兰砚雕刻专家施克俭介绍,我区贺兰砚的雕刻之所以不能脱“俗”,主要是缺乏人才。宁夏从事贺兰砚雕刻的80%为河北人,且都是文化水平不高的传统工匠。
如何突破传统雕刻风格,拓宽表现题材,让贺兰砚更富诗情画意,更具新意美感,这对促进贺兰砚的发展和宁夏旅游业的发展意义重要。贺兰砚雕刻技术人员必须增强危机感,积极创新更好的表现技法,善于从中国的历史文化、古典文学、唐诗宋词中寻找新题材。另外,政府部门应重视对贺兰砚整个行业雕刻人才的培养,培养一批精于绘画与雕刻,兼具美学和文学等综合素养的新型人才。
现状
贺兰石的辉煌和贺兰砚是连在一起的,而宁夏贺兰砚的发展是和跨越百年的“闫家砚”分不开的。“闫家砚”传到第三代时,贺兰砚的辉煌达到了极致。施克俭雕刻的《牧归》成为宁夏赠给香港回归的礼品、陈梅荣的“九龙套砚”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王文华的《牡丹亭》在“中国雕刻艺术节”上夺走特等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闫家军”成了贺兰砚雕刻的最佳阵容。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闫家军”中继续从事贺兰石砚雕刻技艺的仅有闫森林、陈梅荣、施克俭、杨武、樊庆云、闫淑丽、张凤玲、马继红8人,这些人因为年龄逐渐增高而使人生出“闫家军老矣,尚能刻否”的感叹,贺兰砚雕刻技艺以家族和师徒相传的方式使其已处于失传状态。
教导学生做贺兰砚
闫淑丽是宁夏贺兰砚“闫家砚”制作世家的第四代传人。2008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孵化基地”入驻银川文化城。两年多过去了,闫淑丽想象中的美好愿景并没有到来。21岁起就跟随父亲闫子江学习贺兰砚雕刻技艺的闫森林,是“闫家砚”的第四代嫡传人,可闫家的第五代人没一个愿意从事贺兰石砚雕刻。这些贺兰砚的守望者,依然苦苦地守护在贺兰山下的这一脉石气边。
美好希冀
贺兰石作为宁夏“五宝”之一,成为宁夏地方名优传统工艺品,宁夏本土的几代工艺师们也创作出了不少好的贺兰石作品,丰富了旅游纪念品市场。但是,贺兰石创作也因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及创作形态单一等因素局限,一直没有得到全国石雕界、收藏界的广泛重视。机器制作的渗入,不仅导致了贺兰石原料的浪费和价格的猛跌,对手工制作工艺也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据了解,宁夏市场上80%以上的贺兰砚都是机制砚台,价格从几百元到一两千元不等,但手工砚台至少五六千元,这种价格上的差异导致手工砚台市场严重萎缩。
针对这种情况,2011年5月15日上午,来自全国15个省区市的60多名省区级雕刻工艺大师来到银川,正式启动了中国宁夏贺兰石(砚)艺术品、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和以往单纯将贺兰石的艺术表达方式定位成贺兰砚不同,这次的创意大赛是突出贺兰石,将贺兰石的艺术创作载体扩大了。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外地的雕刻师已经逐渐走进了贺兰石的雕刻行列,如甘肃成县的陈旭聪、辽宁沈阳人石飚、师从陈旭聪的山东人林庆华、陕西定边来银川从事贺兰石雕刻的王文华等,他们为宁夏贺兰石的雕刻充实了力量。针对贺兰石的艺术创作载体单纯限于砚台的局限,这次大赛不仅向全国的工艺大师广发英雄帖,为他们搭建起擂台,还将展示渠道拓宽。60多名省区级雕刻工艺大师深入贺兰山区,了解贺兰石的采掘历史、贺兰石文化历史和技艺特点,走访了贺兰石加工企业,并和当地贺兰石雕刻工艺师面对面对话,共同研究贺兰石创作突破的渠道。同时,这些工艺大师一起启动了贺兰石(砚)艺术品、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并进行大赛评比,大赛作品将捐赠给宁夏方面收藏。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上一篇 宁夏枸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