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县 编辑

山东省临沂市下辖县

蒙阴县蒙阴县

蒙阴县,隶属山东省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中南部、临沂市西北部,地处泰沂山脉腹地、蒙山之阴;东邻沂水、沂南县,西靠泰安市新泰市,南依蒙山与费县、平邑县交界,北与沂县接壤。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蒙阴县常住人口为485252人 。

蒙阴县西汉初建县,因在蒙山之阴而得名,隶属兖州泰山郡。西晋末,因战乱废县。元皇庆二年(1313年),重建蒙阴县。1953年8月,属临沂地区。1994年12月,临沂撤地设市,仍属临沂市。蒙阴县被命名为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国家园林县城 等。

2022年,蒙阴县地区生产总值(GDP)206.78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4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1.4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2.8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0.5:24.9:54.6。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蒙阴县

行政区划代码:371328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山东省临沂市

地理位置:山东省中南部

面积:1605 km²

下辖地区:8镇、2乡、1个街道

政府驻地:蒙阴街道

电话区号:0539

邮政编码:276200

气候条件: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

人口数量:485252 人

机场:临沂启阳机场

车牌代码:鲁Q、鲁W

地区生产总值:206.78 亿元(2022年)

建制沿革

编辑

西汉初建县,因在蒙山之阴而得名,隶属兖州泰山郡。王莽篡位后,曾改称蒙恩县。东汉初,地属盖、牟二城。

三国魏,复置蒙阴县,属徐州琅邪郡。

西晋末,因战乱废。

北魏时,于蒙阴地置新泰县,属南青州东安郡。东魏时,东安郡之新泰县改称蒙阴县,仍属东安郡。北齐,将蒙阴县并入东泰山郡之新泰县。

隋、唐五代至南宋景定初年(1262年),蒙阴地域属新泰县。

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蒙阴地又由新泰县划入沂水县,称新泰镇(旧蒙阴县志叫新寨镇)。

元皇庆二年(1313年),重建蒙阴县,属益都路莒州。另据《重建蒙阴县碑》载,重建蒙阴县为元延佑二年(1315年)。

明洪武二年(1369年),属青州府。

清雍正八年(1730年),改属莒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属沂州府。

九十年代的蒙阴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设道,蒙阴县属岱南道。民国三年(1914年),蒙阴县属济宁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改属琅琊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直属于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山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年(1941年)9月,将原蒙阴县的大部分地区划为新蒙县、泰宁县、博莱县。蒙阴县属鲁中区二专区。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3月,蒙阴县撤销,同年9月恢复,仍属二专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蒙阴县更名为灵甫县。

1949年,恢复原名。

1949年7月,属沂蒙专区。

1950年6月,改属沂水专区。

1953年8月,属临沂地区。

1994年12月,临沂撤地设市,仍属临沂市。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清宣统二年(1910年),蒙阴县分为7个区66个社。

民国十年(1921年),蒙阴县划为16个区:鲁村、小张庄、大张庄、黄庄、汶南、常路、大庄、盘车沟、桃墟、官庄、旧寨、蔡庄、坦埠、坡里、保德、城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蒙阴县由16个区调整为8个区:一区(驻县城)、二区(官庄)、三区(汶南)、四区(大庄)、五区(旧寨)、六区(坦埠)、七区(大张庄)、八区(鲁村)。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撤区建乡,全县共建24个乡:汶溪、保德、东河、桃墟、官庄、刘官庄、汶南、常路、台庄、大庄、联城、常马、旧寨、蔡庄、野店、坦埠、坡里、贾庄、大张庄、寨子、黄庄、鲁村、小张庄、田庄。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蒙阴县按照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建制复为一至八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2月,中共鲁中区将原二区(官庄)和四区(大庄)划归南沂蒙办事处。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中共鲁中区二区(官庄)和四区(大庄)又划归蒙阴县。同年秋,将大区划小,改为地名命名。

民国三十年(1941年)9月,张黄、大崮、野店、高都、寨子划归新蒙县,鲁村区划归博莱县(1945年3月归沂源县),汶南区划归泰宁县。大庄、团埠(原四区)两区划归费北县,坦埠、旧寨、官庄、高湖、艾山为蒙阴县辖区。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9月,撤销新蒙县,蒙阴县辖区有:城郊、高都、野店、大崮、大张庄、黄庄、坦埠、旧寨8个区。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7月,由新泰县划来北师、龙廷两区,时辖10个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泰泗宁县撤销划回汶南区,费北县撤销划回大庄、团埠两区,从沂南划回官庄区。同年10月将北师、龙廷两区及寨子乡划归新泰县,并将张黄区划归沂源县。全县调为9个区:城郊、官庄、团埠、城子、汶南、高都、坦埠、野店、大崮。

1951年,将区名改为一至九区:一区(城郊)、二区(官庄)、三区(团埠)、四区(城子)、五区(汶南)、六区(高都)、七区(坦埠)、八区(野店)、九区(大崮),并在区下设85个乡。

1954年5月,五区(汶南)划入新泰县。

1955年11月,将区名又改为按地名称谓,时辖城郊、官庄、团埠、联城、高都、坦埠、野店、岱崮8个区。

1956年2月,临沂专署将沂南县的垛庄和崖子区的4个乡(东河、营后、梭庄、泉桥)划归蒙阴县,共9个区,85个乡。

1958年2月,撤销区的建置,调整为16个乡(镇):城关镇、曹庄乡、旧寨乡、坦埠乡、垛庄乡、崖子乡、界牌乡、桃墟乡、水营乡、布洼乡、常路乡、高都乡、野店乡、坡里乡、贾庄乡、高庄乡。

1958年10月2日,全县由16个乡(镇)调整为9处人民公社:城关、坦埠、孟良崮、桃墟、水营、布洼、常路、野店、岱崮公社,实行政社合一。

1958年11月,沂南县撤销,将双堠、岸堤、孟良崮、马牧池4处公社划归蒙阴县,因孟良崮公社重名,将蒙阴原有的孟良崮公社改为垛庄公社,时辖13处公社。

1960年7月,撤销水营、桃墟公社,新划前城、官铺公社。

1961年8月,沂南县恢复,将双堠、岸堤、孟良崮、马牧池公社和垛庄公社的东河乡、营后乡、梭庄乡划归沂南县。

1962年先后新设重山、旧寨、高都公社,旋又撤销前城、重山两处公社,恢复桃墟公社,新划界牌、阎庄公社。

1963年4月,将13处公社改为13个区:城郊、官铺、旧寨、坦埠、垛庄、桃墟、界牌、阎庄、常路、高都、野店、岱崮、联城。区以下设74个公社。

1964年春,将官铺区改为刘官庄区,撤销界牌、阎庄两个区。

1971年2月,又把区改为公社。同年5月恢复重山、界牌两处公社。

1978年1月,将重山公社划归沂南县。

1981年3月,刘官庄公社改为巨山公社,城郊公社改为城关镇。时辖城关镇和巨山、旧寨、坦埠、垛庄、界牌、桃墟、联城、常路、高都、野店、岱崮公社。

1984年4月,全县划为12个区,区以下辖3个镇,41个乡。城郊区辖:蒙阴镇、阎保、万家沟、田庄、住佛乡;联城区辖:城子、对山、常马、大庄乡;常路区辖:常路、西高都、张台乡;高都区辖:东高都、温村、郑家庄乡;野店区辖:野店、东门、烟庄、石槽乡;岱崮区辖:坡里镇,北贾庄、台头、柳树头、尖洼乡;坦埠区辖:坦埠镇,西崖、诸夏乡;旧寨区辖:旧寨、莫庄、上峪、八里庙乡;巨山区辖:刘官庄、官铺、周家寨乡;桃墟区辖:桃墟、西阎庄、麻店、团埠乡;界牌区辖:界牌、马头崮、丁旺庄乡;垛庄区辖:垛庄、下峪、黄仁乡。

 九十年代蒙阴县政区图 九十年代蒙阴县政区图

1985年9月2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12个区41个乡3个镇,调为5镇10乡:蒙阴镇、坡里镇、坦埠镇、垛庄镇、常路镇;野店乡、旧寨乡、桃墟乡、界牌乡、北贾庄乡、高都乡、巨山乡、联城乡、常马乡、重山乡。

1996年,蒙阴县界牌乡撤乡设镇。

2000年12月29日,蒙阴县撤销巨山乡由9个镇、6个乡调整为9个镇、2个乡:蒙阴镇(巨山乡)、常路镇、岱崮镇(北贾庄乡)、高都镇、垛庄镇、坦埠镇、界牌镇(重山乡)、联城乡(常马乡)、旧寨乡、野店镇、桃墟镇。(括号内的为被撤并的乡镇)。

2003年4月,蒙阴经济开发区开始规划建设。

2006年3月,蒙阴经济开发区经山东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开发区机构规格为副县级。

2007年10月,蒙山云蒙风景区管委会成立,为正科级单位。

2010年,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原蒙阴县蒙阴镇和联城乡分别于2月10日和5月17日更名为蒙阴街道办事处和联城镇。

2011年8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蒙阴县撤销界牌镇,将其原行政区域并入垛庄镇 。

2012年2月,蒙阴县成立云蒙湖生态区 。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蒙阴县下辖1个街道、8个镇、1个乡:蒙阴街道、常路镇、岱崮镇、坦埠镇、垛庄镇、高都镇、野店镇、桃墟镇、联城镇、旧寨乡, 366个行政村。县人民政府驻地于蒙阴街道 。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蒙阴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临沂市东北部,地处泰沂山脉腹地、蒙山之阴;东邻沂水县、沂南县,西靠泰安市新泰市,南依蒙山与费县、平邑县交界,北与沂源县接壤。。

蒙阴县

地质

蒙阴县的地层出露有太古界泰山群,约占全县面积的50%;元古界震旦系和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约占全县面积的30%,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约占全县面积的7%;新生代第三系及第四系,约占全县面积的13%。

地形地貌

蒙阴岱崮地貌蒙阴岱崮地貌

蒙阴县地貌,深受构造、岩性、气候、河流等内外营力作用的控制和影响。整个地形南北高,中间低,由北西向东南倾斜。境内南有蒙山山脉,北有新甫山山脉,有东汶河、梓河、蒙河三大河流,山岭连绵、沟壑纵横。海拔标高一般200~600米,最低120米(垛庄镇西师古庄东),最高1108.3米(桃墟乡冷峪顶)。

蒙阴县总面积1601.6平方千米,其中有中山丘陵区占27%,低山丘陵区占54%,准平原区占10%,水域占9%。其地貌类型主要有三类:

一、侵蚀构造中山丘陵区,该类位于县域北部和南部,呈西北—东南向分布,海拔在500~1000米之间。山顶多是尖顶状和锯齿状,坡度在50°~60°之间,切割深度在300~700米之间,冲构发育完善,沟谷呈“V”字形,绝大部分地区基岩裸露,局部有厚度很小的风化残积层,出露地层多是泰山群变质岩系,局部为寒武系地层。

二、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该类位于蒙阴盆地两边,海拔在300~800米。山顶多呈浑圆状、馒头状及桌状,沟谷发育明显,沟谷呈“U”型或“V”型,切割深度200~500米。除个别岭顶有基岩裸露外绝大部分是第四系残坡积层覆盖,下伏地层多是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侏罗系沉积地层分布。此地貌类型中局部地段存有不发育的岩溶地貌。

三、山间河谷地貌,该类由山间盆地和河流地貌组成,在县内盆地和河流两侧与高级夷平面区,海拔120~450米,大都是第四系地层覆盖。

气候

蒙阴县属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快,西南风多,雨水少,气候干燥。夏季,气压低,温、湿度高,多为东南风,雨量充沛,降水集中。秋季,日照充足,温度高于春季,昼夜温差大,大都是秋高气爽的天气。冬季,气压高,温度低,雨雪少,西北风盛行,气候干冷。年平均气温12.8℃,极端最高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21.1℃,年平均无霜期200天,年平均降水量820毫米。

2022年,蒙阴县平均降水813.8毫米,较常年增加57.6毫米;平均气温14.4摄氏度,较常年增加1.0摄氏度。

水文

蒙阴县河流属淮河流域沂河水系。全县主要河流有东汶河、梓河、蒙河,5千米以上的支流有41条,均系季节性河流。

土壤

蒙阴县于1983年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暂行技术规程》和《山东省第二次土壤工作分类暂行方案》进行普查,全县土壤共有棕壤、褐土、潮土3个土类,8个亚类,15个土属,49个土种,可利用面积共2003609亩,棕壤类最多,褐土类次之,潮土类最少。

自然资源

编辑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蒙阴县耕地22036.45公顷(33.05万亩),种植园用地69541.53公顷(104.31万亩),林地35865.54公顷(53.80万亩),草地1936.93公顷(2.91万亩),湿地121.22公顷(0.18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4131.6公顷(21.20万亩),交通运输用地3274.61公顷(4.91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972.6公顷(13.46万亩) 。

水资源

蒙阴县年平均为67409.2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59798万立方米,地下水7611.2万立方米,平均每人占有1553.2立方米。但由于降雨量年际悬殊很大,特枯年水资源仅有27254.8万立方米,占常年平均值的40.4%。实际用水量很少,一般每年用水6000~7000万立方米,最多时不超过8000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

蒙阴县已发现矿产38种,有煤、瓷土、磷、河沙、金、铜等,以煤和河沙储量较大。各类矿床、矿点、矿化点203处,其中能源矿产(如煤)1种5处;黑色金属矿产(如铁)2种30处,有色金属矿产(如铜、铅、锌等)4种10处,贵金属矿产(如金)1种11处,各种非金属矿产(如花岗岩、石灰岩等)27种137处,矿泉水矿4处。已探明矿产12种。

生物资源

椿树沟椿树沟

蒙阴县有乔木(如银杏、山楂、核桃)43科129种、灌木(如花椒)16科59种、草本植物(如大蒜)20科200种、药材(如金银花)150科559种、野生动物(如刺猬)10科15种、鸟类(灰喜鹊、黄雀、麻雀等)28科78种。农作物以小麦、水稻、玉米、地瓜、大豆、花生、黄烟为主。

人口

编辑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蒙阴县常住人口为485252人。

经济

编辑

综述

蒙阴

2022年,蒙阴县地区生产总值(GDP)206.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46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51.48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112.84亿元,增长3.7%;三次产业结构为20.5:24.9:54.6。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蒙阴县投资项目181个,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7.0%。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6.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5.6%。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103个。房地产开发投资16.71亿元,比上年下降28.4%;商品房销售面积28.56万平方米,下降19.8%。市认定蒙阴县市外到位资金85.0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099万美元。

财政

2022年,蒙阴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8.1%。其中,税收收入8.4亿元,税收占比7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51亿元,增长7.4%。

人民生活

2022年,蒙阴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01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41元,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83元,增长7.5%。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285元,增长0.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132元,下降1.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285元,增长4.2%。

第一产业

蒙阴蒙阴

2022年,蒙阴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0.63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农、林、牧、渔业分别产值46.74亿元、3.78亿元、18.79亿元和5.06亿元,分别增长6.2%、16.9%、2.4%和7.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26亿元,增长9.2%。

粮食作物27.21万亩,比上年增长0.06%,粮食作物总产量13.02万吨,下降0.04%;其中,夏粮2.69万吨,增长0.06%,秋粮10.33万吨,下降0.07%;粮食单产478.30公斤,下降0.1%。

新增造林面积0.62万亩;新育苗0.39万亩,增长2.6%;零星植树160万株,下降10.1%;木材采运50370立方米,增长2.5%。

生猪存栏24.53万头,增长5.7%;生猪出栏30.63万头,增长6.9%。羊存栏33.0万只,增长2.9%,羊出栏41.32万只,下降22.8%。牛存栏1.84万头,增长5.2%,牛出栏2.26万头,下降12.6%。家禽存栏158.22万只,增长6.4%;家禽出栏477.16万只,增长15.7%。肉类总产量约4.55万吨,增长4.1%;禽蛋产量1.38万吨,下降10.3%。

2022年,蒙阴县水产品总产量1.58万吨,比上年增长3.9%。其中:优质水产品鲢鱼、鳙鱼产量分别为3391吨、4632吨,分别增长2.9%、8.5%。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达到4个,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累计达212种。“蒙阴蜜桃”成为全市唯一的“中国农产品百强品牌”。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5家,新型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全省典型。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蒙阴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达121家。按收入法计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0%。22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16个产值增长,增长面为72.7%。列入统计的37种工业产品中有19种产量增长,增长面为51.4%。四大传统主导产业产值140.9亿元,增长0.9%。其中,机械制造业产值58.6亿元,下降4.4%;食品酿造业产值34.1亿元,增长11.2%,纺织服装业产值23.8亿元,增长0.6%;矿产建材业产值24.4亿元,增长1.7%。企业群体产值过亿元企业28家,产值133.7亿元,增长0.9%;25家年初以来新纳入企业产值11.2亿元,增长73.1%。累计工业用电7.1亿千瓦时,下降11.1%。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166.9亿元,比上年增长0.9%;利润4.1亿元,下降42.9%。产销率达95.0%。有27家企业营业收入过亿元。

建筑业

2022年,蒙阴县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企业22家,总产值16.06亿元。房屋施工面积117.4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3.77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2年,蒙阴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1亿元,比上年增长1.3%。

对外经济

2022年,蒙阴县进出口总额25.96亿元;其中,出口25.16亿元;进口0.8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099万美元。农村网络零售额10.2亿元。

旅游业

2022年,蒙阴县A级景区达19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5个、2A级景区11个;省级旅游强镇4个、省级旅游特色村17个,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8个,省级景区化村庄21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省级“好客人家”农家乐258户。接待游客769.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9.24亿元。

金融和保险业

蒙阴蒙阴

2022年,蒙阴县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365.88亿元,比年初增加40.03亿元,增长12.3%。其中,住户存款309.23亿元,比年初增加41.50亿元,增长15.5%。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235.19亿元,比年初增加23.09亿元,增长10.9%。其中,住户贷款125.29亿元,比年初减少0.25亿元,下降0.2%;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09.90亿元,比年初增加23.34亿元,增长27.0%。

原保险保费收入12.09亿元,增长1.9%,其中财产险公司收入6.79亿元,下降2.8%,人身险公司收入5.29亿元,增长8.7%,赔付支出4.6亿元,其中财产险公司赔付支出3.16亿元,下降10.8%,人身险公司赔付支出1.45亿元,下降1.0%。

交通运输

编辑

蒙阴县十四五交通项目规划图蒙阴县十四五交通项目规划图

G2京沪高速公路、205国道、342国道、S231(张店-台儿庄公路) 、新台高速 穿过蒙阴县。

2022年,蒙阴县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955公里。共有班线客车69辆,其中,CNG客车16辆;公交车111辆,其中,纯电动公交车75辆;巡游出租汽车161辆,其中油气混合出租车149辆,纯电动出租车12辆;网约车29辆,其中纯电动网约车3辆。货运车辆48221辆,其中牵引车22317辆,挂车21706辆,单车4198辆。共有货运企业556家,其中危险货物运输企业1 家,具有专用运输资格的企业468家,新增货运企业34家。

政治

编辑

现任领导

苗运全:县委副书记、县长、党组书记

朱丽霞:县政协主席

王方艾:蒙阴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李守东: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

危志国:副县长

张鹏:副县长

刘竹青:蒙阴县副县长、党组成员

龚安祥:县政协副主席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2022年,蒙阴县各类学校279所,专任教师6616人,在校学生94867人。其中,普通中学学校 18 所

2022年,蒙阴县共有养老机构7个,床位1304张,共收住813人。有1.1万名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得到经济救助。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5.89万人;当年支付离退休费6.25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职工1.16 万人,当年支付离退休费 3.88亿元。失业保险参保职工 3.59万人,支付失业保险待遇 1096万元。企业工伤保险参保职工6.0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0.44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4.54万人。

历史文化

编辑

方言

蒙阴县方言,属北方方言,语音接近普通话。与普通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语汇方面有其特色,但差异不大。

戏剧曲艺

戏剧是该县人民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清末、民初,民间就有小型戏班,除演传统戏剧外,还自编有关当地题材的剧目,如《串龙珠》反映公某行霸,官逼民反;《月河记》反映奸情谋杀案件;《宋天王大闹狮子山》反映宋家榛子崖村宋玉恒带领群众抗拒官府砍伐山林案件。这些剧目上演后,深得人民喜爱。全县流行的剧种,主要有:山东梆子、京剧、豫剧和弦子戏、吕剧、话剧、歌剧等。

艺在全县较为流行,也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流行曲种有:评书、渔鼓、山东琴书、山东快书、柳琴、河南坠子等。革命战争年代,解放区的说唱文学,作为“团结人民,打击敌人”的锐利武器,在现实斗争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如普遍流行的“山东快书”《大战岱崮山》、《二曹大闹蒙阴城》、《击毙张灵甫》等,都生动活泼地达到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目的。

名胜古迹

编辑

2022年,蒙阴县A级景区达19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5个、2A级景区11个;省级旅游强镇4个、省级旅游特色村17个,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8个,省级景区化村庄21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省级“好客人家”农家乐258户。全年接待游客769.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9.24亿元。

蒙山国家森林公园

蒙山国家森林公园(蒙山云蒙景区)地处蒙阴县南部,蒙山山脉北侧,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 。景区面积5.5万亩,包括蒙山瀑布、雨王庙、云蒙峰、百花峪、老龙潭、望海楼6个景区,最有名的有蒙山叠翠、叠瀑、云海、日出、林海花潮、赏涛观瀑、蒙山秋色、雪山玉谷8大景观。1993年被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2005年被评为“山东十大最美的地方”第二名和国家级地质公园 。

杏山溶洞

杏山溶洞位于蒙阴县城南部10千米处的桃墟镇杏山村。此洞是杏山村民在1994年1月6日修建房屋采石时发现的,并已于1994年12月17日正式向游人开放 。

孟良崮

孟良崮旅游区

孟良崮旅游区,位于山东省蒙阴县垛庄镇驻地,距县城28千米,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3A级旅游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省传统教育基地。孟良崮旅游区是集国防教育、军事体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大型旅游景区。主要有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碑、山上军事公园、孟良崮国家级森林公园等景点。

云蒙湖

蒙阴县文物胜迹分布图蒙阴县文物胜迹分布图

云蒙湖,位于蒙阴县城东15千米,它占地4200公项,蓄水7.82亿立方米,坝高29.8米,坝长1665米,流域面积160公顷,灌溉面积10.7万公顷,每年平均向下游供水3.79亿立方米,为山东省第二大人工湖 ,中国北方大型人工湖之一。

中山寺

中山寺,位于蒙阴县城东部的坦埠镇驻地西北2.5千米处,距县城30千米。建于唐朝,因座落在中山之阳的林荫之中,故名。该寺规模宏大,鼎盛时期有僧人500余人,年年有盛会,乡乡有客来。“中山晚照”是蒙阴古八景之一。唐朝诗人白居易和宋朝文学家苏轼曾到此游览,并留有诗句。主要有大雄宝殿、文昌殿、古槐、古柏和银杏树群等景点。

地下银河

地下银河,位于蒙阴县城西北6千米(蒙阴县完庄)处,是一处溶洞景观。溶洞全长10000余米,分上、中、下三层,是山东省发现的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地下自然景观。溶洞形成于始新纪时期地壳运动,距今约一亿两千万年左右,是中国钟乳发育最丰富的溶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奇观。

著名人物

编辑

历史名人

刘洪

字元卓,东汉末年天文学家和历算学家。秦山郡蒙阴人。刘洪撰成《九章算术注》。在此基础上,还发明了“正负数珠算”。因此被后人称为“珠算”的早期奠基人、“算圣” 。

蒙恬

武将,蒙阴县人,故里在蒙阴县城西南7.5千米处的边家城子村。被秦始皇封为秦国将领、内史。秦统一六国后,率兵北击匈奴,并筑长城,修直道。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秦二世胡亥赐蒙恬自杀 。

李奈

字时珍,蒙阴李家保德村人,生于书香之家,善书法,工诗词。1427年中进士,初任行人。后任南京监察御史、陕西布政司左参议。景泰年间(1450—1456),辞官故里,著有《春秋管窥》一书行世 。

公鼐

字孝与,号周庭,今山东蒙阴县人。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明朝万历前期“山左三大家”之一。官至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协理詹事府詹事、两朝实录副总裁、赠礼部尚书,谥“文介” 。

张垫

蒙阴县人,热心教育事业,曾变卖家产,兴办义学。建起书堂5间,名“北麓书院”。穷苦人家的子弟,一律免收学费。人们尊称他为张子 。

革命模范

刘晓浦

亦名刘太和、刘昱厚、刘小浦。蒙阴县垛庄镇垛庄村人。早年在济南求学,后考入江苏南通实业纺织学校。多次走向街头、集市,宣传革命思想,揭露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残暴行径,1931年4月5日,刘晓浦在济南英勇就义 。

刘一梦

原名刘增容,刘晓浦的侄子,参加革命后化名刘一梦、刘大觉。革命作家。早年在临沂五中上学,毕业后考入南京金陵大学文学系,后转上海大学社会系。他经常以“一梦、大觉”为笔名发表文章抨击旧社会的黑暗。曾任山东省团省委书记。他在“四五”惨案中被国民党反动军阀韩复榘枪杀于济南,年仅26岁 。

娄家骃

蒙阴县岱崮镇井旺庄人,出身于地主家庭。17岁时到济南军事教战所求学。不久,娄家骃到陕西当兵,从班长升到代理团长。1933年9月,他率队参加并负责指挥了由中共新泰县委组织的龙须崮暴动。12月,县长张尊孟把娄家骃杀害于城东河滩 。

垛庄四大娘

彭大娘、韩大娘、段大娘、李大娘,真名分别叫杨松桂、谢德甫、张新民、金凤,都是蒙阴县垛庄镇垛庄村人。抗日战争时期,这四位大娘先后于1938年和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分别担任妇救会长、副区长、副乡长等职。有时部队人数多,且分属几个部队,给养需要量很大。她们便组织各村将摊好的煎饼各按数量、时间送到指定地点;她们也及时将做好的500双鞋交给了八路军部队 。

沂蒙六姐妹

1947年6月10日,《鲁中大众报》以《妇女支前拥军样样好》为题,报道了蒙阴县野店乡烟庄村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6人。她们组织妇女、儿童抢运粮食、子弹和马草。先后烙了5000斤粮食的煎饼、筹运草料5000斤、运送子弹24箱、洗军衣800多身、做军鞋300多双、募捐鸡蛋450个的模范事迹。从此,“沂蒙六姐妹”的事迹传遍了沂蒙山区,传遍了山东,传遍了全国 。

荣誉称号

编辑

沂蒙六姐妹沂蒙六姐妹

2019年11月2日,蒙阴县入选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12日,蒙阴县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2020年1月,蒙阴县入选国家园林县城。

2020年4月,蒙阴县入选2020中国最具绿意百佳县。

2020年5月,入选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

2020年6月,蒙阴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0年7月,蒙阴县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县城。

2020年8月,蒙阴县入选“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2020年10月9日,蒙阴县入选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2020年10月20日,蒙阴县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2021年3月,蒙阴县入选2020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2021年6月,蒙阴县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1年8月,蒙阴县入选2021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2021年12月,蒙阴县入选第三批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2年1月26日,蒙阴县入选2021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名单。

2022年7月25日,蒙阴县入选2021年度山东省生态文明强县 。

其他荣誉称号

山东省长寿之乡

中国十佳休闲旅游名县

中国蜜桃之都

全国双拥模范县

中国长毛兔之乡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全国体育先进县

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县

全国科技先进县

全国无公害果品生产示范基地县

全国果品生产十强县

参考资料:

下一篇 蒙阴街道

上一篇 十字路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