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港 编辑

山东海上的北大门

滨州港滨州港

滨州港(Binzhou port)位于渤海湾西南岸,隶属于山东港口渤海湾港口集团,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共同规划建设的重要港口之一,是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最近的出海通道,是山东对接天津滨海新区最近的出海口岸。

2007年,滨州市政府确定了“以港兴市”的战略,自此滨州港不断发展,2017年12月22日,滨州港一类开放口岸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复 。

截至2020年,滨州港已经建成了东、西两条防波堤及17公里集疏运通道,3万吨级航道建成通航,建成并投入运营3万吨级(结构预留5万吨级)散杂货泊位2个、3万吨级(结构预留5万吨级)液体化工泊位2个。2018年滨州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200万吨;2020年,滨州港货物吞吐量为3665.02万吨,2021年上半年,滨州港货物吞吐量为1901万吨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滨州港

外文名:Binzhou port

港口代码:37000100(JT/T 24-2015)

所属地区:中国山东省滨州市

隶属公司:山东渤海湾港口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历程

编辑

内河港口阶段

1994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复了滨州港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意在潮河口建设两个1万吨级码头,另在套尔河内退海十几公里处建设两个3000吨泊位。

1995年,中国批复滨州两个万吨级的“一盐一杂”泊位,一个盐业专用泊位、一个杂货泊位。

1998年,滨州港港口因资金困难建设搁浅 。

海港阶段

2006年,《滨州港总体规划》作为地方一般港口由滨州市政府批准实施。

2007年,滨州市政府确定了“以港兴市”的战略,强力推进滨州万吨级港口建设。

2010年3月,滨州港疏港公路开建。

2010年4月,滨州港防波堤、防潮堤一期工程开建,正式启动滨州港大规模开发建设。

2010年4月,滨州港2×3万吨级码头及附属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2010年12月1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将潍坊港等3个港口确定为地区性重要港口的批复》,将滨州港提升为地区性重要港口。

2015年6月26日,滨州港2个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开航运营。

2017年4月,滨州港2个3万吨级液体化工泊位投入运营,滨州港投入运营的泊位达到4个。

2017年12月22日,滨州港一类开放口岸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复,结束了滨州作为全省7个沿海市没有实现口岸开放的现实,标志着滨州真正打开了融入世界的“海上大门”。

2019年10月16日,滨州港首次同时靠泊两艘3万吨级原油货轮。

2020年3月16日,滨州港迎来历史上第一单货代业务,也是滨州港首次接卸石油焦货种,创造了滨州港的“双首次”。

2023年7月1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滨州港口岸海港港区液体散货作业区8#和9#泊位符合对外启用,批准其对外启用。 12月14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中央驻鲁口岸检查检验单位验收,滨州港口岸海港港区6#和7#泊位符合对外启用条件,批准其对外启用。

区位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滨州港位置图滨州港位置图

滨州港紧靠“京三角”,坐落黄河三角洲,既是环渤海经济圈与胶东半岛的交汇点,又是山东省对接天津滨海新区最近的口岸,是连接山东半岛城市群与中西部省市的桥梁,也是连接环渤海经济圈的主要枢纽,是鲁西北地区的货物进出口岸,也是包括省会济南都市圈在内的鲁中和鲁西北地区最便捷、最廉价的出海通道,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已被山东省政府列入山东半岛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的关键一环、“半岛城市群”的重要一翼和济南都市圈的主要成员 。

气候条件

气候

滨州属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受海洋的调节作用,冬少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春秋温和,温度适中 。

气温

滨州港平均气温12.6℃,月平均最高气温31.4℃(7月),月平均最低气温-7.9℃(1月) 。

降水

滨州港年降水量偏少,主要集中在6月一9月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5%,11月至次年3月降水较少。年平均降水量为543.2毫米。年最多降水量曾超过1073毫米 。

雾况

滨州港平均雾日19.2天。年内大雾出现次数呈双峰型分布,11月至次年2月最多,为大雾多发期。7月、8月最多,9月、10月为少发期,3月-6月最少。6时9时大雾出现次数最多,约占44.6%;14时一19时出现次数最少,约占5%。历史上滨州曾出现年最多雾日数达41天,年最少雾日数为9天 。

风况

滨州海区全年各向风频率不均匀,冬、夏风向变化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多大风天气。春季多南或西南风,夏季为东南风,秋季为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年平均风速3.1米/秒。常风向为西西南向、南西向,次常风向为南西南、东向 。

水文特征

潮汐

滨州港属于不正规半日潮港,平均高潮位3.1米,平均低潮位1.2米,平均潮差1.9米,平均潮差自东北向西南递减,最大潮差在3米~3.8米之间,平均海面2.1米。虽然整个海区半日潮潮差均较小,但在热带气旋因素影响下,可能引起异常增水或减水。受季节性影响,冬季潮位相对较低 。

潮流

滨州海域的潮流属正规半日潮流。在外航道(8米水深处)的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套尔河口内大潮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中、小潮则是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河口内的流速大于外航道流速 。

波浪

滨州海域地处渤海湾西南部,东和东北敞开,波浪较大。外海波浪以风浪为主,涌浪为辅。全年波浪频率和波高以东北向最为突出,滨州港区的常浪向和强浪向均为东北向。由于滨州辖区的港口码头主要建在通海河内,所以外海波浪对辖区通航影响较小 。

海冰

滨州港每年12月上旬出现海冰,次年2月下旬终冰,冰期约90天,其中初冰期约18天,盛冰期约55天,融冰期约18天。1月份为盛冰期。一般年份河口区域固定冰宽达2千米,冰厚20厘米~30厘米。重冰年份,冰宽可达十多千米。冰凌影响作业天数为50天左右 。

硬件设施

编辑

码头及泊位

滨州港滨州港

2005年,滨州港包括滨州港区、东风港区(西港区)、富国港区(东港区)、鲁北港区4个港区,码头长度796.46米,共有泊位16个,其中公用泊位10个,业主专用泊位6个,年设计吞吐能力300万吨 。

滨州港区。2005年,滨州港有2个3000吨级干散货泊位。由于航道未疏浚,3000吨级泊位只能停靠500吨级船舶,乘潮可靠泊千吨级船舶。

东风港区。东风港区由老港区和新港区组成,老港区即东风港,北距入海口46千米;新港区即大堡港区,北距入海口37千米。东风港区于1969年开始建设,1971年建成500吨级公用泊位2个,1985年建成2个业主码头(500吨级盐业码头、300吨级水产码头),1990年建成2个千吨级公用泊位,1994年建成3000吨级码头1个。2005年,共有泊位6个,年设计吞吐能力145万吨。

富国港区。富国港区有2处港址,老富国港位于徒骇河东岸,北距入海口89千米,1978年建成200吨级泊位5个。新港区位于大堡港区套尔河东岸,北距入海口37千米。2005年,有3000吨级泊位1个,年设计吞吐能力55万吨。

鲁北港区。鲁北港区位于漳卫新河的入海口--大口河,地属无棣县。该港区有1000吨级泊位2个,1994年建成投产,1个为沙、石料进口泊位,1个为焦煤、原盐出口泊位,码头岸线长60米,年设计吞吐能力100万吨 。

装卸设备

滨州港现有门机4台,轮胎起重机12台,装载机18台,流动皮带机6台,铲车6台,座吊1台,D米F装卸设施2套,成品油装卸设施5套,消防车1部 。

仓库堆场

滨州港现有生产用仓库总容量500吨,生产用堆场20万平方米,总容量为35万吨,储罐(3000立方米)2个 。

航道

滨州港、东风港、沾化县裕泰港、沾化盐场港、富国港、埕口盐场码头等6座港口均在套尔河系内,套尔河航道是船舶进出6个港口的必经路线 。

锚地

套尔河内设有共用锚地一处,地理坐标位置为:A点:38° 12’42 ”N;118° 04’54 ”E;B点:38° 12’36 ”N;118° 05’42 ”E;C点:38° 11’06 ”N;118° 04’24 ”E;D点:38° 11’00 ”N;118° 04’54 ”E;可同时供10艘载重1000吨级、吃水在3.8米以下的船舶锚泊 。

运营情况

编辑

主营业务

据2021年12月滨州港官网显示,滨州港主营业务包括:码头装卸、仓储、物流、港口建设等多个领域,主要提供集装箱、金属矿石、煤炭、原油等各类货物的装卸和配套服务、物流及港口增值服务、港口配套服务等 。

客货运量

滨州港起步较晚,规模较小,2000-2005年,港口吞吐量年均40万吨~70万吨,货种基本为干散货,以进口金属矿石、沙为主,个别年份货种兼有少量散装粮食,进口金属矿石数量各年起伏较大。2003年有极少量的煤炭进口,2004年煤炭进口量(占当年吞吐量的24.5%)和进口金属矿石数量增加较多,出口货物以原盐为主。

2018年滨州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200万吨;2020年,滨州港货物吞吐量为3665.02万吨,2021年上半年,滨州港货物吞吐量为1901万吨 。

建设规划

编辑

根据《滨州港海港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5-2030)》,滨州港由海港港区、套尔河港区、大口河港区等3个港区和徒骇河等小型港点组成,将形成“以海港港区为核心,套尔河港区、大口河港区和徒骇河等小型港点为补充”的港口总体发展格局 。

下一篇 菏泽港

上一篇 潍坊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