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肉 编辑
肥肉,在中国是指肥猪肉,比如五花肉、肘子肉上的一些部分。一般也可指人身上的脂肪。肥肉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其中主要是饱和脂肪酸),它好像“压缩饼干”那样,与瘦肉同样多的肥肉中,肥肉能够供给人体更高的热量。脂肪还含有人体需要的卵磷脂和胆固醇。
肘子上的肥肉
倘若人们长期不吃或吃很少的肥肉,容易使机体处在低胆固醇状态下,严重的可继发其他疾病,同样会导致动脉硬化,还特别容易患贫血、癌症及营养不良等疾病。因此,适当吃些肥肉是有好处的,中国也有很多深受人们喜爱的用肥肉做成的菜肴,像红烧肉、东坡肉、虎皮扣肉、红烧肘子等。这些菜虽然不宜多吃,但是适量吃一些是可以的。
但是由于肥肉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因此,患有某些疾病的人,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患者,应少吃或不吃肥肉。
营养价值
肥肉
红烧肉
肥肉
人们常有这样的疑问:“有的人为了防止肥胖,一点肉也不吃,可到头来照样胖;可有的人经常吃肉却不见肥胖,这是为什么?”
的确,肥肉和油光满面的样子是很容易让人联系在一起的。给人的印象是,吃肉是致胖的元凶。但事实上,不吃肉变瘦了是因为它减去了肉中含有的那部分热量,“瘦”是自然的事。若把不吃肉改为不吃其它东西,如改为不吃鱼,即减去吃鱼吸收的那部分热量,结果也是一样。
防止肥胖的根本原理是控制饮食的总热量。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是互相联系的。通过体内的化学反应,糖可以变成脂肪,蛋白质也可以变成糖、变成脂肪。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并没有天天吃肥肉,但吃了过量的
肥胖
“肉”是指动物的肌肉,里面含有丰富的动物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如果每天不摄取一定量的蛋白质,就会营养不足。特别是动物蛋白质及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是人体不可缺少的。我国居民的食物,主要是米、面类、副食品等。从能量角度来看,主食与副食同样提供热量。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是热量的必要原料,如利用不完,便会变成脂肪,储存在体内。想减肥的人如果只减少或不吃肉而不减少淀粉(主食)及各种油类的摄入,即不控制总热量,结果往往是仍然肥胖。
总之,我们应该平衡膳食,应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及热量,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合理饮食,保持能量平衡,才能预防肥胖的发生。而不只是不吃肥肉就行了。
日本一位老寿星
中年人易发福,许多人谈“肥”色变,因为在一般观念中,肥肉总是和油腻、肥胖、胆固醇高紧密相连,许多中年人更是把肥肉列为“禁品”。其实吃点肥肉又何妨!
据日本琉球大学专家研究发现,只要烹调得法,肥肉是一种长寿食品。日本医学专家在进行全国人口平均年龄调查时发现,冲绳县的居民一贯喜欢吃肥肉,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每天都吃肥肉,但他们的平均寿命远远高于全国平均寿命。这里面肥肉是不是起到了关键作用还有待考察,但至少表明,如果烹饪适当,肥肉对健康还是有促进作用的。中年人完全不必把肥肉当“禁品”,除了那些过于肥胖或医生明令禁止的人应少吃或不吃肥肉外,只要注意烹调方法和把握好食量,还是可以适量吃点肥肉的。
肝硬化及腹水患者应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对植物性脂肪不要过分限制,肝硬化及腹水患者可用植物油代替,肝硬化患者每日的脂肪摄入量以40~50克为宜,其中油脂每天不超过20克,宜选用植物油、奶油等易消化油类。
因为脂肪的消化要靠肝脏分泌胆汁来帮助,脂肪摄入后的分解、利用又主要在肝脏进行。肝硬化时,肝细胞功能减退,胆汁合成及分泌减少,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受到阻碍,过食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会加重肝脏负担,另外肝细胞内脂肪的沉着能妨碍肝糖原的合成,并能降低肝细胞的功能,引起脂肪肝。但脂肪能刺激胆汁的分泌作用,并有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促进患者食欲的作用,如脂肪过少,会影响食物味道,使患者食欲降低,故也不可限制过低。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