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州古城 编辑
青州古城,位于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范公亭西路与偶园街交叉口,城建历史2200多年,是一座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明清建筑风格的古城。青州古城旅游区面积约10平方千米 ,主要包括东阳城北关历史文化街区、南阳城偶园历史文化街区和东关历史文化街区,开放区域面积1.4平方千米。
青州古城自西汉初年始,先后存在过广县城、广固城、东阳城、南阳城、东关圩子城、满洲驻防旗城等六座古城,作为整个山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的时间长达1000多年。
2017年2月16日,国家旅游局面向社会公示了20家新5A景区,山东省青州市青州古城旅游区入选5A级景区。
中文名:青州古城
外文名:The ancient city of Qingzhou
地理位置:山东省青州市范公亭西路与偶园街交叉口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全年:周一至周日00:00-24:00
景点级别:AAAAA级
门票价格:免费(部分景点收费)
占地面积:约 10 km²
著名景点:阜财门、海岱都会坊、万寿宫街、偶园、尚书里坊
青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人文资源积淀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根据出土文物考察,早在七千多年前,已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是“东夷文化”的发源地。境内北辛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遗址有270多处。大禹治水划九州,青州为九州之一 。被公认为科学价值很高的中国古老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记载的古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诸州中就有青州,称青州“东北据海(渤海),西南距岱(泰山)”,“海岱惟青州”。据《周礼》记载:“正东曰青州”。并注释说:“盖因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吕氏春秋》称青州为“东方之州”。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青州迭为名城重镇,在全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山东境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一千四百多年之久。
西汉元封五年,设青州刺史部,是全国13刺史部之一,治所广县城(今城西1华里处),辖5郡4国100多县。
魏晋南北朝,仍置青州刺史部,辖9郡47县,期间弘治元年(399年)至弘治十二年(410年),作为南燕国国都,慕容德成为山东境内的唯一一个皇帝 。
隋,置青州总管府,辖4郡36县。
唐,仍先后置青州总管府、都督府,辖8州49县。
中唐及五代,设平卢淄青节镇,辖15州。
北宋初,设京东路,辖26府、州、军、89县。
熙宁七年,设京东东路,辖1府7州36县。金设山东东路,辖2府11州53县83镇。
元初,设益都行省,后设山东东西道宣慰司,辖3路12州44县。
明初,设山东行中书省,辖6府15州89县。
洪武九年(1376年),移治历城。此后,明中后期及清代一直作为青州府治所。青州古城池也随着历史的变革不断变迁,
汉,设广县城,现瀑水涧以西。
晋永嘉五年(311年),建广固城,经六次大攻坚战,至弘治十二年(410年)夷为平地。
东晋灭南燕后,另筑东阳城(西至现海军402医院,南至南阳河,东至城关医院,北至尧王山路)。
北魏,孝明帝筑南阳城,城高3丈5尺,濠3丈5尺,周13里,其规模比济南高3尺长1里。
古城沿革
南北朝及唐初,政治官员兼顾军事。
唐五代时期,青州是平卢节度使治所。
宋金,在此设镇海军,北宋,在此设京东东路安抚使,金代设山东东西路统军使。
元,设益都帅府、元帅府,明设山东都卫、都指挥使司。
清,设山东提督、分巡道、海防道,建八旗驻防城。
由于青州具有显要的地位,历史上在青州分封的王侯较多。汉代封召欧为广侯传五世,封刘便为广侯传三世,元封迈努为忠靖王、益王,明封齐王、汉王、衡王。
青州因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背景,作为齐鲁境内的佛教中心,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佛教传入汉地最早的地区之一。这里拥有净土宗、禅宗、密宗等多种佛教宗派,并留下了大量的珍贵遗迹。尤其是许多佛教遗存的发现和修复,以及大量佛学研究论文和专著的相继问世,为青州的佛教文化营构了较高层面的内涵。
青州是古九州之一,有12年国都、1065年省会、1606年府衙、2216年县治的历史。自西汉初年,先后存在过六座古城,分别是汉代的广县城、广固城、东阳城、南阳城、东关圩子城以及满族旗城。
青州古城城建格局完整。至今仍完整的保留着山、水、城一体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古城内街巷肌理完好,古店铺、古宅院鳞次栉比,2万多原住居民完整延续着古青州地区的传统文脉。
古城夜景
青州民居院落的一些门窗细部和建筑色彩等方面具有宋明时代的典型特征,整体简练凝重大气,而不失细部的细腻奢华。如常采用竖棂和方格窗、正厅前常建有露台、插栱的应用、屋脊端部基本不起翘与垂脊形成有力的直角交叉、举折大多符合清早期雍正年间编写的《清代官式营造则例》,而在墀头部位的框边又常带有莲花须弥类型的雕饰、重要厅堂的屋架会有绿旋子带锦文彩绘、室内的隔断装饰也大多为方格,清代晚期建筑隔断会有较华丽的装饰,颜色多为暗红等。青州沿街商业建筑色彩基调以沉稳的黑色为主,边框、封檐板等勾饰红色边框或绿、青、黄色色块。门板或沿街大门上张贴红色对联或年画,以街中色彩艳丽的行业悬挑幌子和遮挡布幔、广告牌匾等来体现大街热闹的商业氛围。青州民居以硬山式为主,用小青砖仰铺,屋脊平直,或实心砖或小瓦片堆砌;垂脊或合瓦三道,或竖砖上合筒瓦,一般带外撇戗脊。
综述
青州古城主要景点有北门大街、东门大街、偶园街、北营街、南营街、昭德街等10000多米明清古街道,有青州博物馆、三贤祠、李清照纪念馆、万年桥、宋城、偶园、衡王府牌坊、青州府贡院、府衙门、府文庙、真教寺、清真寺、基督教堂、天主教堂、培真书院、南门、魁星楼、欧阳修山斋、李清故居等120多处景点。
阜财门
阜财门
现重建的阜财门及城台是按照历史原貌进行设计复建。城门楼为砖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一间,二层重檐带周围廊歇山式建筑,为砖木结构。南城门城台内设两层,古时作为藏兵洞,城台中部的券洞内两侧各设有三个券洞门进入藏兵洞,通过楼梯可上达城门楼内。城台东西两侧另设东西登城马道。
阜财门,之前称作云山门。历史上的南门有二重,头道城门外有跨涧石桥,称“官桥”。据志书记载,青州府城南门“崇宏壮阔,与东、西、北三门迥殊。”这是因为城面南而立,当为正门。进入南门是瓮城,比较宽阔,但当时仅有两家住户。瓮城之内曾有照壁。
第二重城门上原来悬有汉白玉匾额,上有牡丹、熊和霸鸟图案,据说,其寓意是青州为雄霸一方的富庶之地。门洞两侧各有藏兵洞三个,别看这洞门小,但里面却又深又宽阔,足以藏兵。旧时,进了南门,东向为隙地,内有一庙宇俗称“疙瘩庙”,人有患荨麻疹的,拜之极灵验。而庙的正名应称“太尉庙”,祭祀的是宋代周氏太尉,本地人。
尚书里坊
尚书礼坊
牌坊的题额是“尚书里坊”,南面抱柱上的对联,上联是“一抚重镇,居然千里干城”,下联是“再秉节钺,允矣三边锁钥”(江玉坤撰联,刘三民书丹);北面抱柱联,上联为“筑洪堤明诉讼一方大任”,下联为“平内乱灭倭奴万古英豪”(闫金亮撰联,王建军书丹)。
东门大街
东门大街夜景
偶园
偶园
偶园坐落于偶园街中段路东。偶园街全长约1000米,南接南门大街,北至县十字口,是古南阳城纵贯南北的主要交通要道。过去曾称估衣市街、中山街、新民街、民主街、民主北街、东方红路,后因“偶园”改称偶园街。
偶园,最早为衡王府的东花园,后为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冯溥告老还乡后的住所。
偶园北面与古朴宽大的冯氏宗祠,楼台参差的冯宅连为一体,互相衬托,实际上是一组宅第、宗祠、园林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古代建筑群体,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仍保持完好。这个花园因为是衡王的东花园,因此,布局和规模都跟皇宫内的御花园相仿,尤其是园内的假山,构思巧妙、手法高超。假山共有三峰,沿偶园东、南两墙环列,乍看并无奇特之处,细考究则颇有趣味,假山在结构上分坪、峰、涧、台四部分,每部分体现各自的主题,特色分明,使整个假山繁而不乱,静中有变,层次分明,境界高雅,于一园之内显出千里之势,据专家考证,青州偶园假山是全国唯一幸存的“康熙风格”的园林假山。其艺术构思与叠石风格技巧与中南海瀛台完全一致。园林专家推断,青州偶园,是明朝中国造园名家张南元的后代张然的作品。
园内四株明朝的桂花,三株明代迎春花,四百年来花香依旧;园内“福、寿、康、宁”四大奇石,弥足珍贵,当时就有“一两石头一两银”之说,更有园内假山堆砌,精巧别致,小桥流水,古柏参天。
真教寺
真教寺
海岱都会坊
海岱都会坊
文化价值
古九州之一
“九州”是中国古代中原地区九个行政区域的名称。“九州”的名称,说法不大一样,一般都采取《尚书·禹贡篇》的说法,认为“九州”是指:冀州、豫州、雍州、扬州、兖州、徐州、梁州、青州、荆州。
非遗聚集地
为发掘古城文化,青州市政府先后组建了古城艺术团和非物质文化艺术团,将青州花毽、挫琴、刺绣等50余项文化遗产项目,在古城区进行公开展演。
古丝绸之路源头
古青州地区是中国古代丝绸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不仅是古代中国通过河西走廊联贯西域以及欧洲诸国的丝绸之路的主要源头之一,而且是山东半岛通往日韩等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即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或称为丝绸东路)的首航地。
东夷文化发祥地
夏商时期,青州区域内的东夷部落和方国,代表着东夷文化的发展水平。而西周初期东夷部落的最后一个方国莱国被齐国所灭后,其遗民被迁徙到青州西南的淄河河谷。综上所述,古代青州地区就是东夷文化的主要发祥地。
佛造像“青州风格”
“青州风格”佛教艺术的真正形成与发展应该是在北朝时期。发现的大量的佛教造像均属这一时期,特别是南齐至北齐末的这段时间。青州境内的龙兴寺(0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广福寺、兴国寺等遗址上发现了这一时期大量的石雕彩绘佛教造像。这些造像分为带莲瓣形背屏的高浮雕造像和圆雕造像两种形式。
带莲瓣形背屏的造像,顾名思义,造像背连莲瓣状背屏,多以一铺三身形式出现。三身造像中间主尊多为佛像,两侧各有一胁侍菩萨。背屏下部主尊两侧雕饰舞动的双龙,口衔莲花、莲叶、莲蕾,托起二胁侍菩萨。背屏上部正中多为一单层侧面塔。塔上的覆钵很突出,覆钵上立刹杆、环相轮。在北魏晚期的一些造像上出现了手托日月的天神。若将组成背屏的这些要素分开来看,在中国其他地方的石窟或单体造像上都能找到。例如单层覆钵塔,在新疆、山西、河北等地的石窟中都曾出现;龙衔莲花的造型在河南出土的造像上也曾出现。但将这些要素以一种固定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的,唯有青州造像。
背屏式造像上体现的“青州风格”流行于北魏晚期至东魏,北齐后期,这种风格的造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自东魏晚期起,一种有别于褒衣博带式服饰的佛教造像逐渐兴起,高齐立国发展尤速。”中国著名考古学家、佛教考古的开创者宿白曾在《青州龙兴寺窖藏所出佛像的几个问题——青州城与龙兴寺之三》一文中所指的这种薄衣透体的佛像体现的是青州风格的另一个方面。这种风格的佛像,肉髻微凸,双目低垂,体态修长、健美,肩宽而平,胸部微微隆起,小腹略突,细腰,服饰轻薄,紧贴身体,是“曹衣出水”的很好的再现。菩萨像在体态的表现上也是如此。这种表现的“青州风格”主要流行于北齐时期。
著名人物
王曾
王曾少年孤苦,善为文辞,曾咏梅花诗:“未须料理和羹事,且向百花头上开。”又言:“平生志不在温饱。”咸平中(998年~1003年)取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成为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状元。王曾为北宋第27名状元。科举制度推行1300多年中,联捷三元者仅见17人,王曾占有一席之地。
中状元后,王曾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不久,奉诏入京,召试学士院,为著作郎,值史馆。景德元年(1004年),知制诰,真宗大建玉清昭应宫,王曾力陈五害以劝谏,真宗命王曾判大理寺,迁翰林学士,知审刑院,对其甚为敬重。
王曾以右谏议大夫为参知政事后,因受宰相王钦若排挤,罢为尚书礼部侍郎,出知应天府,徙天雄军后,复参知政事。真宗贺崩,王曾辅佐十一岁的仁宗即位,坚持刘太后只能代理国政。当时王曾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院大学士。王钦若病逝,王曾以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为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发生火灾后,刘太后借机将王曾贬知青州,以彰德军节度使复知天雄军。期间,百姓乐其政,画其像而生祠之。刘太后病故,仁宗亲政,任命王曾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河南府。景佑元年(1034年),为枢密使。二年,拜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封沂国公。后因不容吕夷简专断,同被罢相,以左仆射,资政殿大学士判郓州,死于任上享年六十一岁。赠侍中,谥文正。
赵秉忠
赵秉忠之父赵禧,为人正直,在他当县吏时,有个指挥蒙冤下狱,赵禧查清事实为其伸冤,这个指挥获释后感恩图报,非要将女儿送给赵禧为箕帚妾。赵禧摇手说:“此名家女,使不得。”指挥硬是要赵禧答应,赵禧连声道:“使不得,使不得。”力辞不受。官至礼部侍郎。
赵秉忠
据载,赵秉忠在应举之初并不走运,当年参加县考时,就因为有考生被查出在鞋内藏有挟带,害得他被考官逼令脱光鞋袜,赤脚站在冰天雪地中听候检查。
赵秉忠登第后授翰林院修撰。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为会试同考官,取中后为抗清名将的孙承宗。万历四十年(1612年),赵秉忠又出任江南乡试主考官,所录张玮、姚希孟、周顺昌后来都成为一代名臣。赵秉忠也因取士得人而倍受后人称道。在充经筵讲官时,启沃甚多。曾上疏请加建文皇帝庙号,历迁侍读学士、礼部侍郎,掌詹事府,晋礼部尚书。天启三年(1623年),赵秉忠因不满魏忠贤弄权,辞官归乡。天启五年(1625年)又被魏忠贤削籍为民。天启六年(1626年),又因刘钟英案被削官夺俸,终至愤懑气郁而死,享年53岁。
赵秉忠丰仪秀伟,论议剀切,敷讲阙廷,多见嘉赏。崇祯初年,朝廷铲除魏党,赵秉忠得复原官,追赠加太子太保衔,按大臣之礼厚葬。著有《阳集》、《江西舆地图说》等。
赵秉忠贵为尚书,可正史无传。但在明代只有他的殿试状元卷被完好的保存下来,而且他的《状元卷》也是中国科举制度一千三百余年唯一得以保全的原件。其册页、纸本封底、封面全绫装裱。卷长3.3米,宽38厘米,共计2460个字,以馆阁体小楷书写。正文共十九折,每折六行,朱笔断读,典型的八股文。1983年由他的第十三代孙赵焕彬,将其捐献给国家,使我们今天有幸目睹其“状元卷”的风采。这件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保存在山东省青州博物馆内。
李清照
李清照
冯溥
冯溥(1609年~1692年),字孔博,又字易斋,益都(今青州)人。1646年(顺治三年)进士。历任庶吉士、编修、宏文院侍讲学士、吏部右侍郎、刑部尚书等职。1671年(康熙十年)授文华殿大学士。
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别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1068年,欧阳修曾以兵部尚书知青州。
范仲淹
富弼
富弼(1004年~1083年),字彦国,河南洛阳人,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任宰相之职。庆历七年(1047年)五月,以资政殿学士加给事中知青州,兼京东路安抚使。至皇祐二年(1050年)底离任。他知青州3年半的时间,勤政爱民,励精图治,深得州民拥戴。
钟羽正(1554年~1637年),字淑濂,号龙渊,明末大臣,益都(今青州)钟家庄人。自幼勤奋好学,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及第。官至工部尚书。
钟羽正26岁出任滑县知县;此县“素称繁剧”。钟羽正广到任,即着手处理积案,“断决如流、三日而毕”。钟羽正接着又清丈农田,整顿赋税。魏南有600余顷农田经常被淹而赋税照收,钟羽正亲临现场查清上报,请求免税、获免十分之七。当时全国勘实田亩,地方官多以增地为功。滑县多丈出土地100余顷,但钟羽正却不以此请功邀赏,而是用多出土地税额来抵补荒年所欠赋税。两河地区有一疑案,牵累甚重,十年不决。两河官员呈请转托羽正处理,审讯时观者如堵,他谈笑摘发,不多时就结案,众皆贴服。
宋裴卿
山东省益都县(今青州市)人,生于1898年。18岁齐鲁大学肄业,后转入燕京大学。宋裴卿创办实业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
1921年,他从美国考察工商业之后回到山东,决心发展民族工业,走实业救国之路。1926年,宋裴卿派其弟宋宇涵赴美专攻毛纺织技术。为安全着想,宋裴卿选定天津租界设厂,其原料、煤电均有充足供应,另有水陆交通运输之利,以招股方式组建股份有限公司,共筹集资金23万元,其中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以其子名义入股5万元,其部下20师师长孙桐萱以其夫人名义入股5万元,其余为自筹款。1932年4月15日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宋裴卿任总经理,赵子贞、宋宇涵任副理。为了称雄东亚,在工业界一展抱负,宋裴卿决定进口设备并采用澳洲毛条,以纺出高质量的毛线,从而实现他实业救国的理想。
“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人民抗日情绪高涨,各界群众纷纷抵制日货。面对中国市场上洋货充斥的现状,宋裴卿决心创造国内生产的国货名牌,与洋货竞争。经反复研究,决定以响亮的“抵羊”二字为自己产品的商标,隐含“抵洋”之意。时任实业部长的孔祥熙,对国货“抵羊”毛线予以免税。获得免税后,宋裴卿在宣传上大力投入,广造舆论,使“抵羊”毛线家喻户晓,全国闻名,销路大增。
1935年4月,宋裴卿在商战中打败竞争对手后,筹建新厂。为安全起见,他把厂址安排在英租界内,地点在登百敦道(现云南路),共40亩地,1936年新厂全部竣工,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
“东亚”的成功,是与宋裴卿独到的经营管理分不开的。他在全盘继承其父的管理经验基础上,又吸收了欧美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创造出了自己的既有封建因素,又有资本主义特点的管理办法。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亚”在夹缝中挣扎了8年,多次陷于困境。虽然最后总算生存下来了,但到1948年,“东亚”已是奄奄一息了。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军管会派工作组进驻“东亚”,帮助“东亚”尽快恢复生产。天津解放不久,刘少奇同志来天津视察时,曾到“东亚”公司参观,又找宋裴卿谈了一次话,鼓励他发展生产。1950年,宋裴卿由于对党的政策不理解,怀有疑虑,去香港未归,后去了南美的阿根廷。1956年因生活拮据,心情郁闷而客死异邦。
隆盛糕点
蜜三刀
原址在东门里路南第二家,共有南北三进院落,是现今传人的五世祖脱万隆先生于清道光年间创办。当时取其名字的最后一个“隆”字又加一个“盛”字取“隆盛”号。青州商业志对隆盛号有记载,西门外驿道旁的一块清咸丰年间的碑记也出现过“隆盛”号。建国前其第三代传人脱奉臣继承祖业产品质量又上档升级,始之誉满全城,公私合营后停止营业。1979年,改革开放后,脱老先生不顾年迈重新恢复生产,建立隆盛糕点厂,恢复传统名吃,共开发品种30多个。今掌门人脱安利已是第五代传人,今隆盛糕点荣获“山东省著名商标”称号,山东省卫生厅食品A级单位等。
隆盛糕点品种众多,口味各异。
蜜三刀:采用砂糖、精制面粉、花生油、芝麻等原料精制而成,色泽鲜亮、晶莹剔透,通体透着玛瑙一般的光泽。一口咬下去,直触味蕾,蜜汁的香甜沁人心脾,嘴边还挂着未断的糖丝,让人回味无穷。
桃酥:色泽金黄,松脆爽口,入口即化,满口芝麻的清香。用沸水冲泡成糊状,不做清。配料采用的是砂糖、精制面粉、鲜鸡蛋、花生油等,再加上独特的生产工艺,使得桃酥具有保存时间长,却松脆如初等特点。
蛋糕:外形饱满,平整,乍一看,似乎与市场上的欧式蛋糕并无二异,但是细细品之,才发现,它具有更为香醇的传统糕点的味道,更为纯正、更为复古、更为返璞归真。其独特之处在于它采用传统工艺制作,仅用白砂糖、精制面粉、鲜鸡蛋和花生油等作为原材料,内质疏松多孔,弹性好,口感松软,入口即化,爽口不粘牙,具有蛋糕独有的芳香感。
绿豆糕:形状规范整齐,色泽浅黄,组织细润、紧密,口味清香绵软、醇厚、香糯、不粘牙。以绿豆粉、白砂糖、香油等为原料精制。
燕窝酥:外形似燕窝,晶莹剔透,香糯爽口,有豆沙香味。配料为白砂糖、精制面粉、花生油、豆沙馅。
千层酥:层次分明,外酥里嫩,晶莹剔透,香糯爽口,不粘牙,入口即化。配料为白砂糖、精制面粉、花生油、饴糖等。
寿桃:也叫月饼,外皮酥松,层次分明均匀,皮薄如纸,馅大饱满,清香爽口,使人回味无穷。
衡王府香鸡
衡王府香鸡系明代衡王宴请公侯贵宾的主菜,具有入口软糯、香嫩的特点。
其制作方法是选用饲养一年的小公鸡,按照祖传秘方,加入枸杞子、党参、杜仲、补骨脂、砂仁等多种益气健脾、补肾添髓的中草药,精心烹调而成。烹制过的衡王府香鸡具有色、香、昧、形俱佳的特点,鸡肉鲜嫩脱骨,口味独特,越嚼越香。
因为衡王府香鸡在烹制过程加入了多种中草药,因而还具备了食疗的功能,是招待来宾及家用的上好食品。
东关酱牛肉
东关酱牛肉
上等的酱牛肉切开后断面如花一般,肉嫩鲜美,酱香浓郁,口味纯正,劲道可口,咸淡适中。其营养价值极高,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人体内必须的氨基酸、维生素等滋补营养成分,是青州回族的传统名吃,并深受青州各族人民的喜欢。
东关杠子头火烧
杠子头火烧
杠子头火烧,因其面硬,手揉不动,需要木杠翻压而得名。其形圆、个头大,每个约250克,边厚里薄,中间隆起。其特点是面硬、烤烙熟透而无煳斑,吃起来脆口,越嚼越香。因面硬用火烤而成,含水分很少,即可现吃,又便于携带,适合旅途食用。
杠子头火烧有一种粮食的天然香味,再加上面硬、口感劲道,即便空口吃下,也是口味甘甜、越嚼越香;热吃时用菜、肉去烩,柔韧不散,非常有味。在古代,出门做生意的商人和经常外出的人们将杠子头火烧用麻绳穿成串,挂在鞍边、车旁,赶路饿了就取下来充饥。据老人们说:西安名吃羊肉泡馍中所泡的“馍”,就是由商客带去的青州东关杠子头演变而来。
东关杠子头已经不仅是回族人民独有的面食,也是青州各族人民所喜爱的美食,更是山东中东部地区颇具代表性的特色名吃。
2021年10月,青州古城旅游区(青州古城·云门山·青州博物馆)入选100个“好客山东网红打卡地”名单。
2021年11月,青州古城景区入选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第一批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评定结果公示。
2021年11月,青州古城成为第一批山东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2022年12月,青州古城入选2022年11月AAAAA级景区品牌影响力100强榜单。
地理位置
青州古城,位于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范公亭西路与偶园街交叉口。
青州古城-东门
外部交通
从火车站乘坐公交车8路或者11路到达市区,从青州市乘坐9路、11路、K9路、K11路、K18路到阜财门下车。
内部交通
导览图
门票
青州古城景区不收取门票,在偶园景区及登城楼另行收取门票。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