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宝贵 编辑
左宝贵(1837-1894年),字冠廷,回族,山东临沂平邑县人, 祖籍山东德州齐河县左三里村, 著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甲午战争“三英”之一。
出生于贫农家庭,幼时父母双亡,家无恒产。清咸丰六年,投效军营,历任千总、游击、副将、广东高州镇总兵等职,并以提督记名。治军严肃,重文爱勇,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清政府颁赏奖武金牌,赐赏穿黄马褂,头品顶戴,赏戴双眼花翎,予“铿色巴图鲁”勇号,封建威将军。参与修筑了关外铁路,开办多处金矿,并捐资建学,设置慈善卫生机构,深受民众爱戴。
1894年7月,日本发动侵朝战争,向中国军队挑衅。9月15日,在平壤牡丹台对日作战中,壮烈牺牲。 入祀昭忠祠,光绪帝赠太子少保衔,谥号“忠壮”,事迹付国史馆立传。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清廷拨款在其故里地方集修建了衣冠冢。
中文名:左宝贵
别名:字冠廷
国籍:中国
民族:回族
出生日期:1837年
逝世日期:1894年
职业:将领
主要成就:率军援朝,参与平壤战役
出生地:山东费县地方镇(今属平邑县)
信仰:伊斯兰教
官职:建威将军
追赠:太子少保
封号:骑都尉兼一云骑尉
谥号:忠壮
早期经历
左宝贵将军画像
1856年,隶属于江南大营,参加平定太平天国。1865年,从僧格林沁讨伐捻军起义。1868年,补天津镇游击。捻军失败,以功晋参将,并赏加副将衔。 1872年,奉檄往热河朝阳剿办“马贼”,积功以副将尽先补用,并赏加总兵衔。1875年,率部从刑部尚书崇实赴奉、吉两省查办案件,诏以总兵记名简放,赐镪色巴图鲁勇号。自是以客军驻防奉天。 1880年,奉命统领奉军,并总理营务翼张。因治军严肃,先后经将军庆裕、大学士李鸿章以“勤明忠实,骁果耐劳,晓畅军事,谋勇兼优”入奏,得旨以提督总兵记名简放。1889年,授广东高州镇总兵,仍留驻奉天。
左宝贵驻军奉天20年,不仅“晓畅兵事,谋勇兼优”,而且热心地方公益事业,重视教育,设义学数处。还设立赈灾粥厂、同善堂、栖流所等慈善机构。
1891年秋,因参加镇压热河朝阳金丹道教起义(参见:金丹道起义)有功,赏穿黄马褂, 并赏给头品顶戴。1894年,因慈禧太后60寿典,赏戴双眼花翎。
进军平壤
参见: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
四大军入朝后,清朝中国中央政府的帝后两党在攻守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光绪帝谕令入朝各军“星夜前进,直抵汉城”,“迅图进剿,先发制人”;李鸿章却主张“先定守局,再图进取”,若进攻汉城,“必须添卒3万人,步步稳慎,乃可图功”。在攻守问题上,左宝贵坚决主张主动进攻。8月初,他曾与众将商议南下进剿,以便与先期进驻牙山的叶志超、聂士成部南北配合,夹击日军。旋接盛宣怀电,知牙山叶志超部已于成欢战败,北退平壤。由于南北夹击之势已失,南进之议遂止。8月下旬,叶志超率残部到达平壤,他饰败为胜,虚报战功,被任命为驻平壤诸军总统。 败将升官,“一军皆惊”。叶志超为人庸劣无能,怯懦畏敌,毫无抗敌决心,对平壤战守漫无布置,诸将不服调遣。这样,夙伏威望的左宝贵成为了实际上的平壤诸军总统。
激战日军
左宝贵
进攻平壤的日军前后到达平壤外围。9月12日至14日,当进攻平壤日军完成对平壤合围之势时,叶志超、卫汝贵等人主张弃城逃走,左宝贵极为愤慨,对叶、卫等人“怒骂曰:若辈惜死,可自去,此城为吾冢矣”。 14日,日军完成了对平壤的合围。少数贪生怕死的清军将领,见日军来势汹汹,主张弃城逃走。左宝贵十分气愤,怒骂道:你们这些人要是怕死的话可以自行离去,此城就是我的墓冢”,坚决表示了与平壤共存亡的决心。当晚,叶志超召集诸将会议,想要退守瑷州。当时诸将依违参半,唯左宝贵力言:“敌人悬军而来,正宜出奇兵痛击,让他来而无返,不敢再正视中原。朝廷设机器,养军兵,每年消耗金钱数百万,正是为了今天,若不战而退,何以对朝鲜而报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在此一举,至于成败利钝暂时不必计较。”慷慨直陈,力持异议,再次坚决反对弃城逃跑,并密令亲兵监视叶志超以防其逃遁。 于是叶志超的威信全无,其号令不行。
为表示死守平壤决心,在战斗打响前,左宝贵遵守回族礼仪,先期沐浴,誓临阵死节,会战期迫,左宝贵翎顶辉煌身先士卒。有人劝其脱去翎顶,免为众矢之的,左宝贵说:我穿朝服,是想要士卒知道我身先士卒,这样他们就能前赴后继了,敌人注目我有什么好害怕的!”最终也没有脱去翎顶。
平壤战役
参见:平壤战役
日军对平壤发起总攻,平壤保卫战开始打响,左宝贵率奉军防守平壤北面的牡丹台、玄武门一线。
日军虽然从南、西南、北等几个方面同时向平壤发起进攻,但城北的牡丹台、玄武门一线是其主攻方向。其他方面仅是佯攻,目的为吸引清军注意,以便于北面的进攻。
左宝贵
守卫平壤的清军在玄武门外筑垒五处,分两重。内重牡丹台,牡丹台外重自东北向西北方向沿丘陵构筑外垒四处。1894年9月15日凌晨5时5分开始,日本元山支队集中炮火向牡丹台外侧西北方两个堡垒开始了猛烈炮击,以掩护步兵冲锋。守卫堡垒的清军进行了顽强抵抗。左宝贵亲自到城上指挥,清军奋力抵抗,日军死伤无数。日军在军官的督战下,拼死突进。6时20分左右,战斗益趋激烈。元山支队为了打开突破口,集中全部炮火向西北最外一垒猛轰。堡垒被毁,守垒清军被迫于6时50分撤退。不久,第二垒也在日军炮火环攻下失守。7时15分元山支队占领玄武门外西北外侧二垒后,按既定部署直抵牡丹台下。
牡丹门
壮烈牺牲
左宝贵戎装照
左宝贵牺牲后,奉军失去主帅,无人指挥,日军乘势占领了玄武门。营官杨建胜挟左宝贵尸体欲自玄武门冲出,可是日军已进城,“塞满街巷,杨某亦死乱军中。”两人忠骸,均不知下落。
左宝贵在平壤战死后,尸骨无存,清军将士冒着炮火硝烟,只觅得他的一领血衣和一只朝靴,从平壤护送回淮安。左夫人陶氏及其亲属,遵奉朝廷旌表和按照回族葬礼,在河下墓地为他举行衣物下葬仪式,并建造了“左忠壮公祠”。全城老幼妇孺,人人掩面恸哭,对这位抗日民族英雄表示深切的哀悼。
左宝贵牺牲的消息传到北京,光绪帝给予他太子少保,谥忠壮,予骑都尉兼一云骑尉”等封号,将其事迹交付国史馆立传,让其生前立功省份建立专祠,以褒扬忠烈。
将军显圣
在朝鲜平壤,还流传着一个“雨夜七星门外左将军显圣”的故事。传说平壤战役三年后的1897年9月15日,同样是一个雨夜,住在平壤七星门内的一个叫林善华的朝鲜老人正在七星门外行走,突然听见马嘶叫的声音,又混杂着军靴和剑的音响,老人走上七星门,看见有个军人跨着白马,高挥着在暗淡中发着白光的军刀,向北方走去。他想起了这骑白马的将军就是大清将领左宝贵,认为是他的英灵显圣,并说给众人听,此后每当9月15日夜晚下雨的话,平壤七星门就会出现左宝贵骑马的身姿。 这一传说虽然蒙上一层神话色彩,但反映了朝鲜人民对左宝贵的怀念。
捐建寺院
左宝贵是爱国将领,同时也是个回族穆斯林,在做官之后多次捐建清真寺,主要修复地方村清真寺,前后计有700两银子。东北、江南等地清真寺也得到他热情捐助,受到父老乡亲赞扬。
清真寺称颂
地方镇清真寺有碑文称颂左宝贵,“从来天下事非诚好焉不欲为,非有力焉亦决不能为。当今之世,诚于好义而力足有为者,其惟吾左冠廷军门乎?”又曰:“惟其为人也,贵不忘本,富而好施”。
亡后评价
噩耗传来,朝野震惊!清廷降旨:“……左宝贵著照提督阵亡例,从优赐恤。任内一切处分,悉予开复,加恩予谥,入祀昭忠祠。所有战迹及死事情形,付国史馆立传。准于立功省分建立专祠。”并责令李鸿章查明左宝贵子嗣,准其来京候旨施恩。”据乡里耆老传说,当时老太后慈禧在金銮殿召见了左国楫兄弟三人,见他弟兄三人年纪尚少,怜悯之心顿生,竟老泪纵横,把弟兄三个揽在怀里,抚慰说:“你的爷老子为我大清出了力,朕不能忘了他的孩子!”遂一一封赐。
清史稿
中东之战,陆军皆遁,宝贵独死平壤;海军皆降,世昌独死东沟。中外传其壮节,并称“双忠”。及日兵入奉,永山独死凤城,敌遂长驱进矣。旅、大既失,威海势孤,步蟾、宗骞皆先后誓死。士气如此,岂遂不可一战?此主兵者之责。五人虽败,犹有荣焉! 时人评价他“晓畅兵事,谋勇兼优”。
衣冠冢
左宝贵衣冠冢
左宝贵衣冠冢位于临沂市平邑县地方镇西约一公里处。左宝贵阵亡的消息传到他的家乡今山东省平邑县地方镇,1895年在其祖莹地为他营建一座衣冠冢,埋葬了他生前穿过的一只靴子。左宝贵衣冠冢为一方形圆顶坟,规模宏大,墓前建筑有石牌坊、石狮、华表、御制碑等。华表南北两面刻有挽联,南面是时任兵部左侍郎杨颐的挽联:“孤军支柱穷边,伤哉为国捐躯,万里未能收战骨;几辈逍遥海上,恨不藁街悬首,中原何以谢忠魂。”北面是时任驻藏帮办大臣、内阁大学士、礼部侍郎衔尚贤的挽联:“经百战勇冠诸军,常开平天下奇男子。守孤城心拼一死,张睢阳古之烈丈夫”。
但衣冠冢在文革期间被破坏,其石料成了建造水利工程的材料。现今在其家乡有雕塑数座,以表达家乡人民对他的敬仰和纪念。
祠堂
奉天人民自动捐资在盛京南门外修建一座祠堂,在同善堂内雕铸一座2米多高的左宝贵铜像。
纪念碑
英国旅行家伊莎贝拉·伯德·毕晓普也曾在平壤看见日军为他立的纪念碑,上面写着“奉军统领左宝贵战殁之地”。
朝鲜文献《平壤续志》对这块纪念碑有更详细的记载:“日本陆军大佐水野胜毅立清国左统领之表忠之木碑于箕子陵北,碑面大书曰‘勇冠三军,忠显千古’。” 目前该碑似已不存。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