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票 编辑

火车票类型

站票站票

站票,原称无座票,是世界各国铁路火车票的一种类型,原则上铁路相关部门不提供该席位坐票,实际过程中旅客持这种车票在座位空闲的情况下会选择入座。如果在乘坐中遇到其他有该座位号车票的旅客要求就坐,则持站票的乘客不能再继续滞留在此座位上,以便有预留座位票的乘客及时就坐。站票的基本特征就是车票上没有座位号标识,一般会注明“无座”或“不对号入座”等字样,故又称无座票。

站票是中国长期以来缓解国家铁路运输能力不足的票种之一,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地让更多人能够坐上火车;特别在春运期间,站票对长途旅客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虽然乘车很辛苦,但能让更多异地旅客回家团聚。

站票通常只针对硬座车厢或二等座车厢发售,票价与硬座或二等座的相同。不过在春运等运输紧张期间,站票也可以适用于其它种类座位的车厢内,但数量上会控制得比较严格。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站票

外文名:no seat tickets

其它名称:无座、无座票

基本释义:无预留座位票

主要特征:车票无座位号

等价车票:硬座或二等座

应用领域:国家铁路车票

功能作用:提高列车运力

车票简介

编辑

广义站票

广义上的站票是指没有标明具体座位号的车票或船票,包括各种无座位号标识汽车票(如巴士票)、火车票(如地铁票)、客船票(如游轮票)等。站票不提供预留座位,有的站票允许持票乘客入坐空闲座位,有的站票是名副其实的无座位票,不允许相应乘客就坐或进入有座车厢。因此,站票的实际运用是非常广泛的。 现实中的大多数站票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站立车票,其本质还是坐票,只不过没有预留指定座位。

狭义站票

无预留座位票、简称无座票、亦称站票,是中国国家铁路线上所采用的一种纸质火车票。因购买这种火车票的乘客在座位满员时只能站着,故被大众俗称为站票。正常情况下,有座票的乘客相对于无座票的乘客享有优先使用相应座位的权利;无座票乘客之间针对闲置座位按先来后到的原则享受入坐权利。国铁站票其实质还是座位票,只是没有预留指定座位。现实中因照顾老幼病残或远途旅客,站票乘客蹭座现象非常普遍。

车票历史

编辑

发展起

无座票不属于中国特色,从火车诞生之际不久后,无座票就孕育而生。1830年9月15日开始运营的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已经定期开行旅客列车。第一张火车票就诞生在1830年9月17日,即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正式运送旅客之时。这张火车票长88毫米、宽60毫米,车票上只印有站名,而发车时刻、乘车日期及发行者签名均由售票者书写。因此,世界首张正式的火车票就是无座票。

推广普及

民国时期的火车票都是无座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铁路逐渐开始实现对号入座。卧铺车的较早,硬座车的稍晚。在改为计算机售票之前,新中国的铁路车票和民国时期一样是硬板火车票。这种车票事先印制好,票面只有车站、票价等信息,没有标明座号。

在硬板车票时代,实行“以无座票为基础,有座票作为补充”的制度。随着铁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售票的普遍使用,铁路客票格局也变成了“以有座票为基础,无座票作为补充”。有座成了常态,无座票全价开始饱受争议。

国际上对待站票问题大致有四种模式。

1、预定座位制。很多欧洲国家,车票不指定座位,座位需要单独预定。有的国家收手续费,有的国家免费。

2、双轨制。很多国家和地区的铁路列车分为对号入座和非对号入座两种。对号入座车一般较为高级,如高速列车。这种车也出售部分站票,站票有的打折

无座票在特殊时期扮演非常角色,春运时人流量非常巨大,一票难求的情况依然存在,因此无座票成了每年春运时期许多旅客的无奈选择。另外,各铁路局管内现仍然存在不少普客(即站站都停的“慢车”、“小票车”),这些车次中有许多都为先上车后买票,先买票的不发售座票,而发售无座票,这些车次一般都不拥挤,可以轻松找到座位。

在非直达火车上每一站都有人上下,也就会有位置空出,可以临时坐下。但这些位置在下一站也许就会有拿坐票的人上车。这种情况下必须给持有坐票的人让位。

买到站票席地而坐的乘客买到站票席地而坐的乘客

如果临时买票买不到当前车站的坐票,可以先买该站的站票,并查询该次列车在余下站中是否有空位。

可以先买从出发站到有空位站的站票,同时买从有空位站的坐票到目的地,这样可以尽可能的避免因买不到出发站站票而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另外,如果需要补卧铺,在上车时间早的情况下请尽快到列车长办公席(一般在第8/9节车厢)办理补卧铺手续,一般前10名旅客能补到卧铺(列车上空余的宿营车铺位)。

主要利弊

优点

增强既有铁路系统的运输能力,提高铁路资源、车内空间和消耗能源的利用率,而且票价低廉。

缺点

满载时持站票的旅客没有舒适的乘车环境,特别在中长途搭车中会很煎熬,是运力紧缺的表现。

下一篇 吴泰勋

上一篇 东方旅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