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盆 编辑
火盆是盛炭火等的盆子,用来取暖或烘干衣物。火盆是用泥做的,一般在秋天制作。火盆,也叫“神仙炉”,具有极强的地方风韵与传奇色彩。
据说是在“三国时期”开始使用的,传到今天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了。 从前,室内取暖多靠火炕,但屋内的热度往往不易升高,有时虽然把炕烧得滚热,也抵不住外边的风雪严寒,于是人们就发明了火盆。
中文名:火盆
用来:取暖或烘干衣物
材料:泥
制作时间:秋天
火盆最早是用泥制成的,泥火盆的最大特点是传热慢但保暖性能非常好,近代才有了铁、铜制成的火盆,火盆的形状以圆形为主,大小不一,其直径大多都是五六十厘米,有的还在盆边刻上吉祥花图。
火盆
火盆
在冬天,如果谁家来了客,主人就招呼:“上炕暖暖脚!快把火盆往跟前拉拉!”脚暖了,心也暖了。
火盆
一直到如今,农村多数人家做饭还是用大锅大灶。冬天,做完饭,趁灶膛里的火还没有化成灰烬,把它扒出来,放到火盆里,要一边放一边用脚或灰耙压实,一家人一天的取暖就靠它了。一般一个火盆都配有一个扒火铲,铁制,用来把不断烬化的灰拨开,露出火来供人取暖。如果晚上火用不完,还可以压实,第二天早晨把上面的灰倒掉,下面的火在充分接触空气后又是红红的一盆,是真正的“死灰复燃”。
火盆的功用第一当然是取暖,“快来烤烤火”,是冬天招呼客人的第一句话。其次是充当热源,大人做活用的烙铁、牙刀子,都要在火盆里加热,孩子们可以在火盆里烧豆包,烧土豆。把土豆埋在火盆里,耐心地等着,看到几股灰柱从火盆中腾起,那是土豆“放屁”了,赶紧把它翻过来再埋好,等到再一次“放屁”,就是烧好了,口味不次于烤地瓜。火盆旁还是一个聚居处,几个人把手搭在火盆沿上,一边烤火一边唠嗑。母亲身体羸弱,最是怕冷,火盆是每年冬天必不可少的,甚至不止一个,有的在盆沿和盆体上还要刻画出一些图案,有卷云,有万字不到头,等等。火盆旁,自然也常常有讲故事、猜闷儿(谜语)的场面。有时晚上不点灯,几个黑影围着火盆,只有中间的一盆火红红的。如今想起来,像是一幅版画。
火盆
家里人顶着风雪从外面回来,或者东西两院婶子大娘来串门,用烙铁把火扒得红红旺旺的,装上一袋关东蛤蟆头,用火盆里的火点着,然后把手放在火盆沿口,说啊,笑啊,手暖了,心也随着暖了,那气氛真是其乐融融。对火盆的感情别说是人,就是小猫从外面跑回来也是先奔火盆的。
关东的火盆用途很多。那时家家留有几捆麻杆,这种东西很爱着,放在地上踹几脚,然后插到火盆里烧红,拿出来用嘴一吹就着了。这样就省了许多火柴。另外,关东的老年人都用长烟袋,最长的可达一米以上,也就是关东的大烟袋。火盆放在炕沿边上或炕沿前的杌子、凳子上,老年人倚墙壁或侧卧抽烟就可把烟袋锅抵到火盆里,既可把烟灰磕进火盆里,又可避免火灾的发生。
抽长烟袋锅的老人,吐痰也很有特点。拨出烟袋嘴儿,吐出蓝色的烟圈圈,上下唇一抿,下巴一抖,嘴一张,呸!一口小痰从嘴里不偏不倚直射到桌椅之间。
那些饱经风霜的老爷爷,常常用长满老茧的手,捏着锡做的烧酒壶往火盆上偎蹭,瞧着冒气了,右手提壶,左手抿去壶上的灰,倾斜酒壶,细长溜的银白色液体注进小酒盅里,小酒盅浅浅的,也是锡制的,和酒壶成龙配套。老人家掐起酒盅,挨近嘴唇,不是一扬脖,而吱——一个长音,吸进一点点,慢慢放下酒盅轻轻回味,那才是地道品酒呢。
火盆对小孩就更是宝贝了。那时家家最普遍的就是土豆。所以小孩子一饿了,大人就捡两个土豆埋在火盆里烧,于是孩子就老老实实地坐在火盆边看着。嘴里还有套磕:“土豆土豆你姓刘,放个屁你就熟!”土豆熟了的时候,里面的热气把上面的浮灰吹出个小洞来,孩子们以为土豆真的放屁了,于是赶紧扒出来,果真熟了!扒了皮,吃起来可香呢!趁大人不在家时,孩子们就会摸一把黄豆,或抓一把苞米粒子放进火盆。不大一会儿,卟卟卟一粒粒黄豆变色裂纹,嘭嘭嘭一颗颗苞米粒子变成张嘴笑的苞米花,看着有趣、吃着有味。
关东的火盆几乎绝迹了,只是在偏僻的村落偶有发现,但火盆表现出关东人独有的地域特点、习俗民情和那一幅幅以火盆为背景的关东情画,还是别有一番滋味,令人回味无穷的。
火盆是家里的老人天天守着的东西,小猫小狗也天天围着火盆转。老头老太太点烟对火,也从火盆里取火种。爱喝酒的老汉, 往往在吃饭前把酒壶往火盆上一放,转眼间酒就热乎了。民间歌谣中把整天守着火盆的人形容成为有福之人: “老太太,小媳妇儿, 一个一个有福人儿; 不做饭,不淘米儿,坐在炕上烤火盆。”
过去,火盆还是刁婆婆虐待儿媳妇的“武器”。刁婆婆总嫌儿媳妇不干活,就用火盆里的火炭去烫童养媳,火盆记载了旧时童养媳的悲痛和苦难,不过,这些都已成为了过去。
烤火是这里的大人小孩的一种乐趣。严冬,当户外风雪呼啸,全家人坐在热炕头上,讲故事(也叫“讲古”)、剪窗花、纳鞋底,一边游戏,一边在火盆里烧些小吃,有山(野)核桃、土豆、地瓜(红薯)、黄豆粒、苞米粒等,有时还有抓来的麻雀、砸开冰窟窿弄的鲫鱼等“野味”,边烤边吃。有时还把别具延庆特色的馍馍拿出来,埋在小灰里烤。由于是在火盆里“烤熟”的,与烤面包的“高温制作”相似,一股股的香味在屋子里飘荡,大人小孩争抢着吃那烤得香喷喷的美味,真是又甜又香。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