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 编辑

汉语词语

飞天飞天

飞天

在空中飞翔的神仙。佛教石刻壁画中常有飞天的造像。

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在空中飞舞的神。梵语称神为提婆,因提婆有“天”的意思,所以汉语译为飞天。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飞天

外文名:Flying Apsaras

拼音: fēi tiān

注音:ㄈㄟ ㄊㄧㄢ

繁体:飛天

引证解释

编辑

飞向天空。

飞天——杨佳翰绘画飞天——杨佳翰绘画

李邕《日赋》:“乍出海而融朗,忽飞天而光大。”

唐 韦执中《白云无心赋》:“徒见其纡馀上汉,缭绕飞天。”

“飞龙在天”的略称

比喻王者得天下,有龙兴之象。

语出《易·乾》:“九五,飞龙在天。” 孔颖达 疏:“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 唐 黄滔《周以龙兴赋》:“一旦飞天,霹破殷辛之国。”

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

梵语称神为“提婆”。因“提婆”有天的意思,故译为飞天。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祁连山下》:“窟顶有莲花。四角上,飞天翱翔。”

佛家解释

编辑

飞天(张砚钧作品)飞天(张砚钧作品)

飞天,佛家语,即乾闼婆(Gandhanra),又作犍闼婆、犍闼缚,是佛教中天帝司乐之神,又称香神,乐神、香音神。飞天一词出自于《洛阳伽蓝记》卷二载:“石桥南道,有景兴尼寺,亦阉官等所共立也。有金像辇,去地三尺,施宝盖,四面垂金铃七宝珠,飞天伎乐,望之云表。”飞天最早诞生于古印度,后传入中国,与中国艺术融合。魏晋南北朝初期,壁画中的飞天亦称飞仙。莫高窟的492个洞窟中,几乎皆画有飞天。

飞天是乾闼婆和紧那罗相混合,《大智度论》中说:“乾闼婆是诸天伎人,随逐诸天,为诸天作乐。”飞天男女不分,职能不分,以香为食,不近酒肉,有佛陀出现的场合,便一定有飞天存在。《阿闼婆吠陀》中说飞天有6333个,每当天上举行佛会,便凌空飞舞,抛洒鲜花,以作歌舞,用歌声、舞姿、音乐、鲜花、食物供养诸佛。

下一篇 泰山十八盘

上一篇 筱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