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篮记 编辑
《鱼篮记》是明代传奇作品。全称《观世音鱼篮记》,又名《碧波潭》、《追鱼记》等,明文林阁刊本,全剧32出作者不详。祁彪佳《远山堂曲品》“杂调”收有《牡丹记》,题郑国轩撰。祁彪佳评述其内容:“金牡丹为鱼妖所混,几不可辨,此境地之最恶者。”可见它的故事与《鱼篮记》相近。
作品名称:鱼篮记
作品别名:观世音鱼篮记
作者:明代无名氏
创作年代:明代
拼音:yú lán jì
简介一
鱼篮记
明代传说中的包公已被神化。《鱼篮记》中的包公借助于神灵的力量战胜邪恶,带有浓厚的民间传说神话色彩,也有封建迷信的特点,但主旨在于宣扬“积善之人加官进显,作恶之人中途遭宪”,即有抑恶扬善之意,更宣扬了因果报应的真理。
简介二
传奇故事。明代佚名氏编,亦称《鲤鱼精》、《观音鱼篮》、《观音鱼篮记》。故事是写鲤鱼精不甘水底寂寞的生活,化成美女,顶替金牡丹与书生张真结婚,而真的金牡丹却独守空房。为此,金牡丹家人便向开封府尹包公告状,包公将此案转给城隍爷处理。城隍爷识破真伪,乃请玉帝派天兵捉拿鲤鱼精。鲤鱼精在危难之际念观音名号,得到观音谅解,收为门徒,遁入空门,成为鱼篮观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安娥将此剧改编为湘剧追鱼,删去因果报应的内容,把鲤鱼精塑造为一个为了追求美好爱情而甘愿舍弃天堂生活、忍受人间痛苦的多情女子的形象,使她和嫌贫爱富的金牡丹形成强烈的对比,并将原有的“衣锦还乡、生旦团圆”的俗套改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尾。此剧后被很多剧种移植上演,又名《碧波潭》、《碧波仙子》等。越剧《追鱼》已摄制成影片。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上一篇 樊城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