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备学堂 编辑
武备学堂是清末的陆军学校。最早的北洋武备学堂(天津武备学堂)是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创立的。
它首开了近代陆军教育的先河,引起了中国武举制度的废除;它所培养的学生大多成了清末时期新军编练的骨干和北洋军阀集团的重要成员,对民初军人专政局面的出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目录
武备学堂合照留念
后清政府令各省添设武备学堂,各省均仿照天津武备学堂办法设立学堂,如江南陆师学堂、浙江武备学堂、山西武备学堂,以及随后建立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即北洋军官学校,原名保定东关大学堂)等。招生范围,除收营内武弁外,有的学校还扩大招收20岁左右身体健壮、文理通顺的官员子弟和士绅子弟,前者为正课生,后者为附课生。修业年限,有一年的速成科和三年的正科。正科课程增设外文(德、英、日文)、历史(中外战争交涉史、古代英雄事迹等)、地理及兵法研究等。此外,一些学堂还规定三年学成后,择优出国,分赴各国肄业。
清光绪十年(1884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时,鉴于海防日亟,拟效法欧洲陆军最强盛之德国,训练新军。惟军事人才缺乏,乃奏请清廷,在天津设立北洋武备学堂一所,挑选军队中士兵数十人入学,教以新的军事学术,为训练新军储备基于人才,以道员联芳为总办,留奥陆军军校毕业生荫昌为提调。所有学堂章制课程,均由荫昌规定。
当时社会风气未开,重文轻武,武备学堂的学生,皆由北洋各军中挑选粗通文字之士兵以及军官子弟或亲属选其合格的保送人学。如冯国璋、段祺瑞,皆以司书保送入学。因学生文化水平低,故课程中定有读书、习字、作文等项课目。
中国当时无后膛快炮及海岸要塞各种重炮,对于炮术的训练特别重视,聘请德人毕亚、沙耳、汉纳根等为教习,操练均依德国制式。学期定为3年,光绪十三年第一班毕业。以后,又在开平设立一班,亦数十人,王士珍即其中之一。光绪十五年,将开平武备学堂移于山海关,封勇、王士珍充学堂学长,如卢永祥、田中玉、鲍贵卿等,均系山海关武备学堂毕业,每班亦只四五十人。光绪十七年,又在威海卫设立一处,均系依照天津办法,以宏造就。以后北洋军人多出身于这几处武备学堂。
光绪十五年曾选派段祺瑞、鄢玉春等5人赴德国军校见习半年,复在克鲁伯炮厂实施炮工练习半年。次年返国,委段祺瑞为军械员、鄢玉春为军队教习。光绪十七年调段祺瑞为威海卫武备学堂教习。
甲午中日战争时,有天津三班、开平一班、山海关两班的毕业生,多随叶志超、聂士成等部赴朝鲜从军。
迨光绪二十二年,袁世凯以道员奉清廷命在小站练新建陆军(即武卫右军),毕业之武备学生皆为袁世凯收纳,自队官(连长)以上,领官(营副)、管带(营长)、统带(团长)等职,多数均任用武备学生。原在其他军事机关任职的,袁也奏请调用,如段祺瑞在威海卫武备学堂任教习,调委为炮兵统带;王士珍在聂士成部任哨官,调委为工兵管带。中日战争后,只天津武备学堂存在,更设立幼年班,学习德文。
自光绪二十三年起,日本每年冬季陆军机动演习,均请中国派员前往参观。日本陆军大佐福岛安正到中国各省游历,游说中国封疆大吏,欢迎中国派陆军学生赴日留学。中国当局亦鉴于日本国势日兴,认为派学生赴日较赴德路近费轻,遂于光绪二十四年由天津武备学堂幼年班选派王廷桢、张绍曾、蒋雁行、陆锦、李士锐、李泽均、贾宾卿、张鸿逵等8人,两江选派陈其采、唐在礼等10余人,两湖选派卢静远、吴禄祯等20人,共39人赴日留学,是为中国学生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之始。到光绪二十六年天津武备学堂停办,这一时期之学生,皆由军队目兵挑选或军官保送,等于以后各镇所设立之随营学堂。
光绪二十七年签订辛丑条约后,天津附近20里地区内不得有中国军队驻扎。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后,遂将天津各项军事机构移于保定。光绪二十八年由武卫右军随营学堂中选派五六十人赴日留学,又奏请清廷仿照日、德两国征兵制度添练新军,成立常备军(后改陆军第二镇),编制训练多效法日本。
为造就军事人才,乃分设改造、速成、深造等各种学堂,分别施行各种不同程度的军事教育。兹分述于下:
将弁学堂
光绪二十八年,袁世凯奏请清廷在保定设立将弁学堂,同时在北京设立练兵处以训练新军,将直隶各镇标所统辖之绿营、练军及淮军次第加以淘汰,裁遣之军官及赋闲人员,择其粗通文字或堪以造就者令其人将弁学堂学习,是为改造教育。以鄢玉春为总办,王振畿为提调,李士锐为总教习。
修学期限,中级以上为半年,初级为一年,毕业后再行任用。其中也有现任军职令其轮番入学的,还有各省派来学习的,到光绪三十一年停办。
速成学堂
光绪二十八年,袁世凯又奏请在保定设立军政司,下分兵备、参谋、教练3处,以段祺瑞为参谋处总办,成立参谋速成学堂。光绪二十四年戊戌政变后,风气渐开;庚子乱后,青年学子感于国耻日深,又受梁启超新民丛报论说鼓动,投笔从戎,已成风尚。由参谋速成学堂开始,学生皆系公开招考而来,各省文生中年在25岁以下18岁以上身体强健者,皆准予投考,共考取350人,并有高级军官子弟申请入学者数十人,于是年冬开学,修学期限一年半,至光绪三十年五月毕业。
练官营
虽名为营,亦采取学堂办法,以教练处总办冯国璋负责办理,由新成立之常备军中挑选优秀士兵500人,另有军官保送的二三十人,编成4队,以留学日本陆军士官毕业生任队长及教习。李泽均任步兵队长,王廷桢任骑兵队长,张绍曾任炮兵队长,贾宾卿任工兵队长,一年毕业。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