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州刺史部 编辑
荆州刺史部,是汉朝十三州刺史部之一,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全国除中央之外的地域分为13个州刺史部。汉代州域范围大致是今日的河南省西南部,湖北省、湖南省大部及贵州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边缘。
中文名:荆州刺史部
长官:荆州牧、荆州刺史
设立时间:元封五年(前106)
西汉
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全国除中央之外的地域分为13个州刺史部,其中荆州的辖域相当广,大体来说以北为现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往南延伸至两湖(湖北、湖南)全境内。但是此时的州刺史部只是监察区,无治所,非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
东汉
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后,州成为正式的一级行政区域,依据后汉书记载,荆州辖有南阳(河南西南)、南郡(湖北西部)、江夏郡(湖北东部)、长沙郡(湖南东北)、桂阳郡(湖南东南)、武陵郡(湖南西北)、零陵郡(湖南西南)七郡。州治所一直到东汉汉献帝时刘表领荆州牧以前都在汉寿县(武陵郡辖,今常德市汉寿县),后因荆南地区黄巾贼余孽尚未退去才将治所移到当时已经相当繁荣的南郡襄阳县(今湖北襄阳市)。
208年赤壁之战后,原先短暂领有荆州的曹操只保住了荆州北部南阳郡、江夏郡与南郡的一部分,而中南部被孙刘联军占据。曹操之后从南郡、南阳郡中分出襄阳郡、南乡郡,荆州成为三分割据的局面:南郡、零陵、武陵归刘备,江夏、桂阳、长沙归孙权,南阳、襄阳、南乡归曹操。一般认为这阶段三家各占三郡的局面是“荆襄九郡”一词的来源。
219年,荆州牧刘备的守将关羽被东吴、曹魏联军击败,在随后的夷陵之战中刘备又败于孙权势力后,蜀汉再无力夺回原有荆州辖权,荆州成为由曹魏与孙吴两家分领的局面。
三国
曹魏荆州,治所在南阳郡新野,下辖南阳郡、江夏郡(长江以北)、襄阳郡、南乡郡、新城郡、上庸郡、魏兴郡等共七郡。孙吴荆州,治所在南郡的江陵,下辖南郡、江夏郡(长江以南)、长沙郡、湘东郡、桂阳郡、临贺郡、零陵郡、衡阳郡、武陵郡、建平郡、宜都郡等共十一郡。
西晋
荆州治所在襄阳,下辖23个郡国。
南北朝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于穰县(今河南邓州市)置荆州,辖8郡。后来州的数量增多,地域缩小,刘宋设有荆州,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阳),萧齐改治所为南郡,另设雍州,治所在襄阳宁蛮府(湖北襄阳)。而北魏设荆州和东荆州,治所分别在山北(河南鲁山)和比阳乐陵镇(河南泌阳)。
西汉时期
【南阳郡】治宛县(今河南南阳)
下辖:宛县,西鄂,博望,雉县,鲁阳,犨县,叶县,堵阳,舞阴,比阳,平氏,复阳,隋县,章陵,襄乡,蔡阳,邓县,湖阳,朝阳,新野,棘阳,涅阳,穰县,安众,郦国,析县,丹水,顺阳,南乡,冠军,酂县,阴县,筑阳,山都,武当。
【江夏郡】治西陵(今湖北新洲城河西)
下辖:西陵,邾县,鄂县,沙羡,下雉,蕲春,西阳,黾县,平春,安陆,南新市,云社,竟陵。
【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
下辖:江陵,华容,州陵,枝江,夷道,夷陵,当阳,宜城,中卢,襄阳,编县,临沮,秭归,巫县。
【武陵郡】治临沅(今湖南常德)
下辖:临沅,沅南,汉寿,零阳,孱陵,充县,酉阳,迁陵,沅陵,辰阳。
【长沙郡】治临湘(今湖南长沙)
下辖:临湘,益阳,罗县,下隽,醴陵,湘南,攸县,容陵,茶陵,安城,连道,昭陵。
【零陵郡】治泉陵(今湖南永州)
下辖:泉陵,重安,湘乡,昭阳,烝阳,夫夷,都梁,洮阳,零陵,始安,营浦,营道,泠道。
【桂阳郡】治郴县(今湖南郴州)
下辖:郴县,汉宁,便县,耒阳,阴山,南平,临武,桂阳,曲江,浈阳。
东汉时期
南阳郡治宛县(今河南南阳)。
领36县:宛县、西鄂、博望、堵阳、雉县、叶县、犨县、鲁阳、郦国、析县、丹水、南乡、顺阳、武当、冠军、酂县、阴县、筑阳、山都、邓县、蔡阳、章陵、襄乡、湖阳、朝阳、新野、安众、穰县、涅阳、棘阳、育阳、舞阴、比阳、平氏、复阳、随县。
江夏郡治西陵(今湖北新洲城河西岸)。
领14县:西陵、邾县、鄂县、蕲春、下雉、沙羡,安陆、南新市、云杜、竟陵、西阳、轪国、鄳县、平春。
南郡治江陵(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 )。
领17县:江陵、华容、州陵、枝江、夷道、夷陵、当阳、鄀国、编县、宜城、邔国、中卢、襄阳、临沮、秭归、巫县、佷山。
长沙郡治临湘(今湖南长沙)。
领12县:临湘、湘南、益阳,罗县、下隽、连道、昭陵、醴陵、安城、茶陵、攸县、容陵。
武陵郡治临沅(今湖南常德)。
领12县:临沅、沅南、汉寿、作唐、孱陵、零阳、充县、酉阳、迁陵、沅陵、辰阳、镡成。
零陵郡治泉陵(今湖南永州)。
领13县:泉陵、营浦、营道、泠道、重安、湘乡、昭阳、燕阳、夫夷、都梁、洮阳、零陵、始安。
桂阳郡治郴县(今湖南郴州)。
领11县:郴县、汉宁、便县、耒阳、阴山、临武、南平、桂阳、曲江、浈阳、含洭。
三国时期
曹魏 | 南阳郡·南乡郡·江夏郡·襄阳郡·魏兴郡(西城郡) ·上庸郡·新城郡·房陵郡·义阳郡·锡郡、襄阳南部都尉 | ||||||
蜀汉 | 无 | ||||||
孙吴 | 南郡·宜都郡·建平郡·江夏郡·武陵郡·天门郡·长沙郡·衡阳郡·湘东郡·零陵郡·营阳郡·始安郡·昭陵郡·桂阳郡·始兴郡·临贺郡·汉昌郡· 西陵郡 ·固陵郡·武昌郡 | ||||||
注:本表列出曹魏景元四年(263)、蜀汉炎兴元年(263)、孙吴天纪四年(280)所有可考证出的郡、国。带 * 号者为曾建置,但后来废除郡、国。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称不同的郡、国,以其最后使用的名称为准,并在( )中注明曾用名称。 |
西晋时期
荆州下辖郡·国:江夏郡、南郡、襄阳郡、南阳国、顺阳郡(顺阳国) 、义阳郡(义阳国) 、新城郡、魏兴郡、上庸郡、建平郡、宜都郡、南平郡、武陵郡(武陵国) 、天门郡、长沙郡(长沙国) 、衡阳郡、湘东郡、零陵郡、 邵阳郡 、桂阳郡、武昌郡、安成郡、随郡、新野郡、竟陵郡、成都郡
北魏时期
荆州 | 山北(河南鲁山) | 8郡41县 |
东荆州 | 沘阳(河南泌阳) | 1郡2县 |
东魏时期
北荆州 | 伏流城(今河南嵩山) | 3郡 |
东荆州 | 泌阳(今河南泌阳) |
西魏时期
荆州 | 邓县(今河南邓州) |
北周时期
荆州 | (今河南邓州) |
隋朝时期
荆州刺史 | |||||
计22郡122县。地域相当于今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广西、广东、贵州等各一部分 | |||||
南郡 | 江陵县(今湖北江陵县) | 夷陵郡 | 夷陵县(今湖北宜昌市西平善坝) | 竟陵郡 | 长寿县(今湖北钟祥市) |
沔阳郡 | 沔阳县(今湖北仙桃市沔城镇) | 沅陵郡 | 沅陵县(今湖南沅陵县) | 武陵郡 | 临沅县(今湖南常德市西) |
清江郡 | 盐水县(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招徕河) | 襄阳郡 | 襄阳县(今湖北襄樊市) | 春陵郡 | 枣阳县(今湖北枣阳市) |
汉东郡 | 隋县(今湖北随州市) | 安陆郡 | 安陆县(今湖北安陆市) | 永安郡 | 黄冈县(今湖北武汉市新州区) |
义阳郡 | 义阳县(今河南信阳市) | 九江郡 | 湓城县(今江西九江市) | 江夏郡 | 江夏县(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 |
澧阳郡 | 澧阳县(今湖南津市市新洲镇) | 巴陵郡 | 巴陵县(今湖南岳阳市) | 长沙郡 | 长沙县(今湖南长沙市) |
衡山郡 | 衡阳县(今湖南衡阳市) | 桂阳郡 | 郴县(今湖南郴州市) | 零陵郡 | 零陵县(今湖南永州市) |
熙平郡 | 桂阳县(今广东连州市) | -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