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凡·克里玛 编辑
伊凡·克里玛(Ivan Klima,1931——),捷克籍犹太裔作家。
1931年9月14日,伊凡·克里玛出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人家庭,10岁时随父母关进纳粹集中营,直到二战结束被解救。1956年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出版社做编辑,业余创作小说和剧本,1960年开始发表作品。其主要作品有《布拉格精神》、《一日情人》、《没有圣人,没有天使》等,曾获得捷克共和国杰出贡献奖章与“卡夫卡文学奖”,与瓦茨拉夫·哈维尔、米兰·昆德拉并称为“捷克文坛三驾马车”。
中文名:伊凡·克里玛
外文名:Ivan Klima
国籍:捷克
民族:犹太人
出生日期:1931年9月14日
职业:作家
主要成就:2002年卡夫卡文学奖
出生地:捷克布拉格
信仰:布拉格大学文学语言系
代表作品:《布拉格精神》、《一日情人》、《没有圣人,没有天使》
伊凡·克里玛照片
1939年,纳粹占领捷克,接下来的两年中,克里玛被禁止去上学,全家被迫穿上黄色六芒星,开始得知自己祖上具有犹太血统。
1941年,10岁的伊凡·克里玛随父母被关进纳粹设立的泰里茨集中营,在那里度过三年时光,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他亲眼目睹了自己祖父母的死亡,所有儿童时代的同伴都死于毒气室。
1945年,苏军解放集中营,克里玛及其家人均幸存。
1956年,克里玛毕业于布拉格大学文学语言系,在一家出版社任编辑,同时开始小说和剧本的创作。
1958年,克里玛迎娶了心理治疗师海伦娜,他们生了两个孩子迈克和汉娜,迈克是位报社编辑,汉娜是位艺术家。
1960 年,开始发表小说与戏剧。
1964 至 1968 年期间,伊凡·克里玛主编捷克作家联盟(the Czech Writer’s Union)的刊物。
伊凡·克里玛照片
1968年,“布拉格之春”后,苏军进入捷克,克里玛应邀去美国密苏里大学做了一年访问学者。
1969年,伊凡·克里玛谢绝了朋友们的劝告回到捷克,随即失去了工作。为了生计他做过救护员、送信员、勘测员等工作,同时作为自由撰稿人写作。有20年时间他的作品在捷克完全遭到禁止,只能以“地下文学(萨米亚特)”的形式在读者中流传。克里玛经常被警察总局叫去谈话,不过从来没有被逮捕。
1989 年,发生的“天鹅绒革命”使伊凡·克里玛的作品重新得以出版,此后他开始担任国际笔会中心捷克分会主席,后改任副主席。他坚决地拒绝进入议会,拒绝任何行政职务,只当作家。
2002年,克里玛获得捷克共和国杰出贡献奖章,此后又获得“卡夫卡文学奖”,成为该奖的首位捷克藉获奖者。
2009年,出版回忆录《我的疯狂世纪》。
作品名称 | 作品类型 | 创作时间 |
---|---|---|
《我快乐的早晨》 | 小说 | 1985年 |
《我的初恋》 | 短篇小说集 | 1986年 |
《我的金饭碗》 | 小说 | 1992年 |
《等待黑暗,等待光明》 | 小说 | 1994年 |
《布拉格精神》 | 小说 | 1994年 |
《终极亲密》 | 小说 | 1997年 |
《一日情人》 | 短篇小说集 | 1999年 |
《没有圣人,没有天使》 | 小说 | 1999年 |
《我的疯狂世纪》 | 传记 | 2003年 |
以上参考
主题
伊凡·克里玛照片
克里玛的作品有两个基本点:情欲和死亡。情欲是宣泄口,是真实生活和生活意义的具体体现,也是调剂品。他小说中的主人公一般都有无数个情人,而且基本上一见面就做爱,做爱成为情人对话的特殊方式。死亡则是前提,是背景,是潜在的敌手,是压舱物,也是悲观或乐观的最好理由,甚至还涉及到克里玛最初的写作动机:用创作来抗衡死亡,许多思考也都围绕着这一前提展开。情欲与死亡两个点恰恰最能反映人的微妙心理和精神风貌,它们既互相依赖、互相衬托,又互相抵触、互相瓦解,形成一种张力。
伊凡·克里玛照片
克里玛早期“地下文学(萨米亚特)”最重要的价值是有勇气冲破检查制度的高墙,表现出文学应有的尊严,即对人类自由精神的维护。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的几部长篇小说,如《等待黑暗,等待光明》仍然是一部关于逃跑的小说,边界的主题再次出现。故事始于1989年的“天鹅绒革命”,通过穿插回忆,将极权体制下的生活与转型后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由于每天都要应付被监视的生活,缺乏思考的时间,“地下文学(萨米亚特)”时期克里玛的作品大都是短篇小说,采用的多是新闻报道式的记事手法,似乎只是想要如实记录下寻常遭遇,作为时代的见证。但由于太过于对自我日常生活的写实,因而也缺乏有深度的刻画。只是在捷克制度转型后,克里玛才有了充裕的时间和距离感,去思考制度与人性的关系。
风格
合影
克里玛不像昆德拉那样讲究作品的结构、形式和哲学意味,不像哈维尔那样注重文学的使命、职责和斗争性,也不像赫拉巴尔那样追求手法的创新和前卫;他显然更看重质朴和自然,要在质朴和自然中贴近世界、生活和人性的本质。克里玛的小说手法简朴,叙事从容,语调平静,讲述的往往是一些小人物的小故事,整体上看,作品似乎都很平淡,但平淡得很有韵味,是一种大劫大难、大彻大悟后的朴实、自然和平静。克里玛总是千方百计地隐藏自己,他诚恳地给读者讲几个故事或一段生活,然后完全由读者自己去回味、去琢磨。他能从第一刻就消除同读者之间的距离,作品无疑更加接近生活和世界的原貌。他笔下的人物一般都有极强的幽默感,有极强的忍耐力,喜欢寻欢作乐又不失善良的本性。而这些正是典型的捷克民族特性。没有这样的特性,一个弱小民族在长期的磨难中,恐怕早就消亡了。克里玛相信捷克民族早就练就了一套应付生存的超级本领。
荣誉类 | ||||||
| ||||||
文学类 | ||||||
|
以上参考
一颗鲜为西方赏识的文学瑰宝……一位巅峰时期的捷克大师。——《波士顿环球报》
伊凡·克里玛照片
克里玛先生所塑造的角色如此真实可信——充满瑕疵、脆弱、迷茫、生活化。在他们取得真知灼见或终于能够沟通彼此那一刻,我们由衷感到意义非凡。就像契诃夫,作家克里玛先生有能力向我们展示平凡生活的不凡之处。——《华盛顿时报》
不输于任何人,克里玛重构了二十一世纪小说。巧妙结合了散文和小说的长处,他创造出具有莎剧人物般影响深远的角色……《没有圣人,没有天使》是一部并不张扬的杰作。——汤姆·戴夫林《普罗维登斯报》
从压抑旧制度下的生活,到自由新纪元下的问题和令人失望之处,克里玛笔下的人物演绎贯穿了整个区间……克里玛在探索过去的同时仍然聚焦当下。——《新闻周刊》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