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涉县平调落子剧团 编辑
涉县平调落子剧团创建于1954年,属国有事业艺术表演团体。
涉县平调落子剧团
2006年剧团在县委、县政府及文化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下,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文化强县为目标,积极编排了《老姐俩》、《四个大嫂夸小姑》、《新农村建设就是好》、《山娃》等,全年巡回演出400余场,观众达60万人次。平调剧《山娃》参加了河北省第七届戏剧节,受到专家学者的好评,荣获一等奖,为弘扬地方文化、振兴”平调落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演出剧目
平调:《河涧府》、《太白辞朝》、《穆桂英征南》、《南北和》、《钟馗嫁妹》、《狸猫换太子》等;
落子:《状元打更》、《巡按还乡》、《卖秒郎》、《卖布》、《薛刚反唐》、《赵氏孤儿》等。
涉县平调落子剧团
作为一个县级剧团,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这沉甸甸的荣誉背后,凝聚着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政府支持注入“不竭动力”
涉县平调落子剧团
一组组数字,反映了涉县县委、县政府对剧团发展给予的资金扶持;一项项举措,印证了涉县县委、县政府发展戏曲、繁荣戏曲文化的强大决心。
“剧团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关怀,没有这些支持,平调落子剧团不会发展到今天……”谈起涉县平调落子剧团的振兴,剧团团长王晓燕激动地说。
近年来,涉县大力实施“文化强县”战略,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发展。平调落子剧团于1954年组建至今,已走过了近60年的历程。作为县域戏剧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几十年来,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当下,作为政府部门,怎样支持剧团发展,让其更好的服务百姓,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为此,涉县专门制订了《关于扶持县剧团生存发展实施办法》,《办法》规定,县政府每年定额补贴16万元作为剧团专项经费,用于设备更新、剧目创新、人员培训等方面对剧团进行全面扶持,确保剧团正常运转。实施“百场大戏送乡村”文化惠民工程,财政专门列支15万元资金,采取“政府买单,百姓看戏”的方式,每年为乡村送去100场戏曲,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截至目前,剧团已在50多个村演出90余场大戏,进一步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涉县平调落子剧团
与此同时,涉县还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民心工程”,在改善职工生活,改善办公环境、树立剧团形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全团职工办理了人身保险;购置了办公桌凳、电脑等办公设施,改变了职工的精神面貌,温暖了职工的心,激发了全团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
从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新兴文化娱乐方式的骤然兴起,外来文化大潮对传统文化冲击日益加大,年轻一代的戏剧观众越来越少。涉县剧团同其他剧团一样陷入了困境,剧团真的没有市场了吗?出路在何方?
“剧团就是靠演戏生存的,哪里有观众,哪里就是市场。广大农村就是巨大的演出市场,只要肯花心血,就会给你无尽的回报。”作为县剧团的主管单位,涉县文广新局局长姚华祥介绍说,剧团要生存发展,不能“等、靠、要”,必须寻找自己的出路。要坚持走基层路线,扎根乡村,服务老百姓才是发展的根本所在。同时,要在满足于县内市场的基础上,扩大演出范围,利用三省交界区域优势,到周边的山西、河南等省市的乡村去开拓市场,服务更多的基层百姓。
离开本土,必然面临更多的艰辛。但为了让剧团赢得生存和发展空间,涉县剧团挥师前往山西黎城、潞城、河南林州、安阳等地,开始了异地演出生涯。
“我们以相邻的县为基点,一个县演出完到另一个县。”团长王晓燕介绍说,由于剧团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和住所,剧团演职员就一直坚持“打游击”。他们住农家、睡土坑、吃粗粮,演出场所虽简陋,但为了能在异地打开市场,为剧团赢得效益,他们甘愿品尝奔走的艰辛。
涉县平调落子剧团
家门口的文化大餐,受到了农民的青睐。据县文广新局副局长刘晓红介绍,“县剧团每到一处演出,村头都有人早早地迎接,一些村民还自发地帮助院团工作人员搬卸演出道具、音响等,离开演还有一两个小时,扶老携幼的村民就将舞台围得满满当当的,连周围的房顶上也坐满了人。还有村民忙前忙后地帮着搭台子,挂条幅,接电源。他们的质朴和热情表达了对演出的欢迎和对文化生活的渴望,也让演员们演得更卖力。”
凭着精湛的演艺和团结向上的剧团精神,如今的涉县剧团,知名度越来越高,不仅在本县,甚至在山西、河南一带农村都享有极高的声誉。现在有很多演出都是“回头戏”,演出订单一年时间里安排的满满当当。
精品迭出打造戏曲“金字招牌”
涉县平调落子剧团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涉县剧团立足独特的地方文化、革命文化、女娲文化,相继创作了《冯家沟》、《借娃娃》、《山娃》、《彩云》、《石岗汉子》、《外来媳妇》等一部部精品力作,为涉县戏曲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打造了一个又一个涉县戏剧的“金字招牌”。
喜迎十八大送戏下乡
涉县平调落子剧团
文艺创作关键在人,文化传承关键在人,优秀剧目要靠优秀的表演人才通过精湛的演绎表现出来。长期以来,涉县平调落子剧团从未松懈对戏剧人才的培养。他们创新管理方式,全团上下不养一名闲人,80%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他们台上是演员、台下是小工,剧团其乐融融亲如一家。为提高演出水平,他们发挥老演员的“传帮带”作用,手把手教新学员演出技艺,每年还定期安排部分艺术骨干前往各地观摩取经、参加比赛,不断扩大艺术视野,提高艺术水准。目前,全团50多人有25人已获得高、中级、初级艺术职称,并行后荣获了省、市表演类个人奖、优秀奖、演员一等奖等荣誉称号。这既是剧团的管理经验,更是其走向成功之所在。
传承、创新,生存、发展,涉县剧团精彩演绎梨园传奇: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台好戏,一年培养一批人才。全团演职员工的足迹遍布城乡,并代表邯郸市多次参加全省戏曲演出,多次获得大奖。
如今,涉县剧团老剧纷呈,新戏迭出,演出市场红红火火,农民欣赏戏剧的氛围日益浓厚。在国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戏曲艺术的传承保护受到高度重视的今天,涉县剧团将拥有更加宽阔的舞台。
搜索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