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戏(泰顺药发木偶戏) 编辑

浙江省泰顺县传统戏剧

木偶戏(泰顺药发木偶戏)木偶戏(泰顺药发木偶戏)

木偶戏(泰顺药发木偶戏),浙江省泰顺县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泰顺药发木偶戏是将烟花与木偶相结合的木偶戏,在泰顺称之为琼花木偶。艺人将戏曲人物、神话人物等木偶造型混于烟花之中燃放,在烟花的带动下,焰光中木偶凌空飞舞、五彩纷呈、栩栩如生。它往往在庙会、祭祀、民间节日等活动中表演。据调查考证,泰顺药发木偶在泰顺兴起至21世纪初已有300多年历史。药发木偶是一种独具一格的传统形式,其木偶表演由火药带动,在其他木偶表演中独一无二;在烟花表演中结合木偶表演,在其他烟花表演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2006年5月20日,木偶戏(泰顺药发木偶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Ⅳ-92。2007年6月5日,木偶戏(泰顺药发木偶戏)入选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木偶戏(泰顺药发木偶戏)

批准时间:2006年5月20日

非遗级别:国家级

非遗编号:Ⅳ-92

申报地区:浙江省泰顺县

遗产类别:传统戏剧

历史渊源

编辑

起源说法

药发木偶历史渊源的考证,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如无法看到历史的真实形态,文献记载简略,未有确凿的证据证实等。关于其起源与传入,至少有以下四种说法:一是从宫廷烟火发展而来;二是传承于宋代民间烟火技艺;三是在外地发展起来,传入泰顺境内;四是受木偶戏的启发,艺人新创。其中在泰顺民间较认同的是第四个说法。

起源于宫廷烟火说

陈圣格先生的《泰顺药发木偶戏》中认为药发木偶戏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汉唐时期的宫廷烟火;第二阶段是在烟火的基础上加入人物或动物形象的药发傀儡;第三阶段是将药发傀儡戏复杂化,戏剧场景进一步讲究连续效果,称“烟火戏”。由于最早的烟火出自宫廷烟火,而药发木偶戏表演规模大,费用高,当时最有条件组织表演的正是皇家。因此,药发木偶戏从“宫廷烟火”中发展而来并走向民间是有可能的。

起源于宋代民间烟火技艺说

药发木偶戏起源于宋。原为民间艺人的一项烟花技艺,后被木偶艺人吸收到木偶表演中,使之形成一种独特的观赏性民间技艺。《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条将其归入了“杂手艺”一类:“杂手艺皆有巧名:踢瓶、弄碗、踢磬、弄花鼓捶、踢墨笔、弄球子、筑球、弄斗、打硬、教虫蚁、及鱼弄熊、烧烟火、放爆仗、火戏儿、水戏儿、圣花、撮药、藏压、药法傀儡、壁上睡……弄悬丝傀儡(起于陈平六奇解围)、杖头傀儡、水傀儡、肉傀儡(以小儿后生辈为之)。”值得注意的是此段记述中把药发傀儡与另外四种傀儡形式分别开来。在宋代的文献中,以内容来分类的,往往归类在杂手艺里。

外地传入说

中国国内也有一些地方保存着比较古老的、以烟火形式演绎粗略情节的烟火戏节目。陕西省蒲城县遗存一种叫做“杆火”或“架子火”的节目;四川省江油县的烟花架;与泰顺药发木偶外表形态比较接近的闽西上杭翁基村一种叫做“架花”的烟火戏;贵州印江称“阴火架”的节目,常于祭祀、做斋、打醮、节日灯会等民俗活动中燃放,以求消灾避难、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其祭祀功能与泰顺药发木偶戏很接近。

受木偶戏的启发,王氏自创说

相传,大安乡王氏祖先是最早制造与表演药发木偶戏的艺人,其第一代艺人王立宦原是制作火药出身,平日擅长制作烟花,正逢泰顺乡间木偶盛行,好动脑筋的王立宦,别出心裁剪些纸人染上五颜六色,混于烟花之中燃放,焰光下纸人凌空飞舞。由于纸人易燃,每放一次烟花均需重新剪做,其麻烦费时。后来他在观看木偶戏时再受启发,用小木料仿作小木偶头,并在其五颜六色的纸衣上涂染耐火材料,以此替代纸人,既保持了小纸人的灵巧轻便,又不易燃毁,可多次反复使用。药发木偶戏一时成为乡间逢年过节和重大庆典时较为盛行的娱乐项目,一直传承下去。

大安后洋村周家的药发木偶戏就是传承于王家。王家第八代传人王善择之女王氏为周明守之妻,当时王家药发木偶戏生意较好,周明守常在王家帮忙制作木偶,但老丈人对火药的配方却守口如瓶,周明守一直未能全盘掌握药发木偶的制作。一次,王氏发现父亲王善择收藏的“配方”,于是熟记于心,回到周家口授丈夫周明守,从此药发木偶戏传于周家。

历史背景

泰顺县自宋代开始就盛行木偶戏,但药发木偶何时传入泰顺已无法考证。从清顺治年间,药发木偶开始有证可考,民间艺人王立宦传有谱系,至21世纪初已有300多年历史。当时,药发木偶在当地民间深受百姓喜爱,加之其作品以民间集会、节日喜庆活动等民俗为依托,为这一手工技艺的传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王立宦的手艺一直传到了他的第九代传人。在泰顺只有两位艺人能制作药发木偶,他们分别是大安乡后洋村的周尔禄和雅阳镇的欧名越。

周尔禄的手艺是他的父亲周明守传给他的,而周明守的手艺则又是从他岳父那里学来的,即大安乡后洋村王立宦的第八代传人王善择。

当年,王家第八代传人王善择之女王氏嫁给周明守为媳。当时王家药发木偶生意极好,周明守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王家帮忙制作木偶,想从中学得技艺,但老丈人对火药的配方却守口如瓶,并对此项技艺有“三传三不传”的严格艺规(即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传嫡亲不传旁亲)。因此周明守一直未能全盘掌握药发木偶的制作,后来,还是其妻想出办法,经常回娘家“帮忙",背地里却暗暗探索其父亲王善择收藏的“配方”,并将其熟记于心,回到周家口授丈夫周明守,从此药发木偶传于周家。

雅阳镇欧氏也是泰顺药发木偶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是欧名越。传至欧明越为第三代,欧明越的儿子也基本掌握了这一工艺制作。药发木偶是传统戏曲表演形式的一种,它是“烟花”与木偶结合的产物。艺人根据两者共同具有的观赏功能结合起来进行表演,在燃放烟花的同时能出现木偶形象,并且有旋动、翻跟斗等一系列动作,使其更具神奇、壮观的效果。

文化特征

编辑

主要特征

传统木偶戏在表演过程中多配音、配乐,通过灯光、场景等来吸引观众,泰顺木偶戏别开洞天,它以木偶与烟花等火药相配,传说中的各种历史与神话人物在火光中穿梭,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表演中所用的硝都是艺人自己提炼的,因所用的是传统工艺,所以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参考。泰顺药发木偶戏因在表演中经常喷射烟花,善于烘托气氛,所以人们经常在喜庆的传统节日或庙会活动中邀请艺人进行表演,有人为了博得好彩头,在祭祀的时候也会请来戏班娱神娱人,传统民俗节日的兴哀决定了泰顺木偶戏的发展前景。为了赢得受众和市场,泰顺木偶戏多会表演民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故事。这些故事多取材于历史故事、神仙神话,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等,这些故事经过长时间的筛选逐渐发展成为传统剧目,成为历代历次泰顺药发木偶戏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木偶制作

第一步:制火药(硝)——黑硝

取含磷土(从老木房一层楼板底下取黑土)——洗土——煎硝(把洗下来的黑水放在铁锅里煎成粉末状)——碓硝(加上木炭和硝酸钾等化学材料放在石白里碓)——碾硝——成品。

第二步:烟花及造型制作

1、梨花、柳花制作:取中指大小的干竹筒21厘米,底部留节并打一小孔穿引线用,然后注入火药,上口用纸塞紧,底部小孔插上引线完成。

2、流星制作:把纸切成长方形状(21厘米×35厘米),用一根铁芯把纸卷成简,再把手卷纸筒放在卷炮架上卷紧加固,然后切成7厘米长的流星筒,底部插,上引线打上千泥,中间加入流星火药,顶部用纸塞上即可。

3、花炮制作:把纸切成长方形状(20厘米×35厘米),用一根大拇指粗的铁芯把纸卷成简,再经过卷炮架卷紧加固成花炮筒,然后底部打上干泥(黄泥土),注入火药,再放入能响带花的响炮(能在空中炸开),顶部塞上纸,在底部火药处打一小孔,插上引线即可。

4、药发木偶盒制作:(1)根据不同剧目角色制作木偶,其木偶头是用木头雕刻,身躯是用竹篾编成的头饰和衣服是作防火处理的彩纸。(2)木偶支架制作是用细竹条弯成圈,外圈直径40厘米,里圈直径30厘米,然后用竹片成“十”字把里外圈固定,有的制成上下连环三层(有的制成上下连环二层),用红蜡光纸包着的细麻绳把三个环四周固定成三层,木偶悬挂中间,顶环、中环顶部装上带光引线,底环底部装上花简连上引线,最后把三个环和木偶折叠装人直径50厘米大小的盒子,底部盖上即完成。

5、鲤鱼跳龙门制作:用细竹条弯成45厘米大小的圈,用竹子把环圈分成两瓣,每瓣里面再套小环圈,然后把鲤鱼状的两个烟花套在小圈中轴上,点燃时可以转动。

6、凤凰吐花制作:用细竹条编成凤凰状,外面糊上彩纸,在头部装上烟花,点燃时可以转动。

7、转盘烟花制作:用细竹条编成两个直径60厘米的环圈,然后把两个环分上下层固定,中间绑一空心竹子为轴,上下层四周横向绑上烟花连上引线,点燃喷花时整个可以转动。

8、九龙吐珠制作:用细竹条编成1个直径60厘米的大环圈和直径30厘米的小环圈,然后把9个带珠的烟花固定在竹环上,连上引线即可。

第三步:花树主干制作

从山上取一根碗口粗的毛竹,长度为13米或15米,笔直,然后从根部往上5米处每隔0.5米成十字凿一方形小孔,共有13层或15层。

第四步:花树组装

1、从花树5米处开始组装,在打好的十字小孔上插入竹条成十字形,然后把组装好的花炮及木偶组合固定于“十"字竹条上,就这样一层一层往上固定,顶端是凤凰吐花,最后用引线把每层连上即可。

2、烟花组装排列自下而上是:花炮组合一药发木偶组合——白石榴花组合——花炮组合——鲤鱼跳龙门组合——花炮组合——药发木偶组合——柳花组合——花炮组合——九龙吐珠组合——梨花组合——药发木偶组合——花炮组合——转盘组合——流星组合——凤凰吐花。

3、组装可以根据需要为13盘或19盘,药发木偶也可以根据要求和剧目调整,烟花品种可以根据要求调整。

第五步:燃放

在方圆50米的空地中间挖一个1米深的洞把花树立起固定,然后在最底部的一盘烟花处拉一根细绳到远处,把点火器(俗称“飞天老鼠”)点上,这时点火器会顺着绳子飞向花树,点上引线后又返回。燃放条件是晴天的夜晚,阴天夜晚为佳。

分布地区

编辑

木偶戏(泰顺药发木偶戏)主要分布在自古便有“木偶乡”之称的中国浙江省南部的泰顺县,该县的大安乡、三魁镇、雅阳镇更是木偶戏(泰顺药发木偶戏)艺人的主要聚集地和表演场所。

传承保护

编辑

传承价值

泰顺药发木偶戏是浙江省的文化遗产,在浙江民间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价值主要有三点:

历史价值

中国的木偶艺术有五大类,其中水木偶和药发木偶曾一度被认为在中国国内早已失传,但据泰顺有关部门研究人员考证后认为,长期以来存在于泰顺民间的琼花木偶即为药发木偶。几百年来传承不断的泰顺药发木偶戏在泰顺发现,为中国木偶戏与木偶技艺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例证。

民俗价值

长期以来,泰顺药发木偶戏在泰顺民间集会、喜庆、民俗活动中的作用和其神秘色彩对民俗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对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对乡土文化的认识有着深远的意义。

观赏价值

泰顺药发木偶戏以它独特的制作工艺与烟花相结合,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具有更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传承状况

泰顺药发木偶戏自民国开始便一直呈衰落趋势,处于后继无人、濒于消亡的危险境地。其主要原因有四:

泰顺药发木偶戏

一是民俗节日的逐渐淡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发生了显著变化,巨大的生存压力使得人们忙于生计,已经没有过多的精力再去留意传统节日,并且人口的大跨度流动也造成了文化环境的改变,流动人口在外地难以形成文化主流。

二是其他娱乐形式的冲击。流行歌曲、劲爆的舞蹈、网络游戏等娱乐形式吸引了青少年群体,人们经常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娱乐,泰顺药发木偶戏的生存空间再次被挤压。

三是对防火公共安全的考虑。城市建筑十分紧密,热岛效应明显,空地少,泰顺木偶戏在表演过程中要喷射焰火,容易埋下火灾的隐患,消防单位出于防火公共安全的考虑不得不对其有所限制。

四是木偶、制硝工艺过于复杂。泰顺木偶戏在表演前的准备十分繁琐,但收益却相对微薄,这便使年轻人对其失去了吸引力,陷入了后继无人的窘境。

传承人物

传承谱系

王氏药发木偶谱系:

第一代:王立宦,生于清顺治戊戌年(1658年)。.

第二代:王盛世,生于康熙丁亥年(1707年)。

第三代:王世镇,生于雍正甲寅年(1734年)。

第四代:王圣銮,生于乾隆己卯年(1759年)。

第五代:王湛恩,生于乾隆辛丑年(1781年)。

第六代:王光翼,生于嘉庆癸酉年(1813年)。

第七代:王积伍,生于道光辛丑年(1841年)。

第八代:王善择,生于同治庚午年(1870年)。

第九代:王贻足,生于民国癸亥年。2004年82岁时,由于老屋失火,不幸罹难,王家手艺自此失传。

王氏药发木偶分支——周氏药发木偶谱系:

泰顺县大安乡后洋村制作药发木偶的代表人物是周尔禄,他18岁时跟父亲周明守学艺,而周明守的手艺又是从其妻娘家学来的,时年,周明守20多岁。

第一代::周明守,1893年出生,卒于1987年,周氏药发木偶第一代手艺人,师从其丈人王善择。

第二代:周尔禄,周明守之子,1944年出生,现为泰顺药发木偶代表人物之一。

第三代:周祖余,周尔禄之子,1973年出生。

泰顺县雅阳欧氏传承谱系:

第一代:欧君饱,清朝末期人,从事手艺长达20多年。

第二代:欧韵韶,欧君饱之子,清末出生,十几岁时随父学艺;欧勇德,欧君饱之子,欧韵韶之弟。

第三代:欧名越,欧韵韶之子,1928年出生。

第四代:欧自盛,欧名越之子,20岁左右随父学艺。

代表人物

周尔禄,男,汉族,1945年生,浙江泰顺人。2008年2月15日,周尔禄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偶戏(泰顺药发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浙江省泰顺县申报。

保护措施

2013年,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丛书之一的《泰顺药发木偶戏》,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以泰顺药发木偶戏的生存环境、探源、艺术特征及其重要价值、花树的制作、传承人以及濒危情况保护措施等六大课题,向读者展示了这一古老民间传统艺术。

2016年12月,为进一步推进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戏剧56个项目的传承保护工作,浙江省公布了第三批省级传统戏剧之乡,泰顺县被评为传统戏剧特色县(药发木偶戏)。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木偶戏(泰顺药发木偶戏)”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2年9月,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履职尽责情况评估建议予以公示,2022年保护单位更名为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泰顺县廊桥申遗和保护研究中心)。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木偶戏(泰顺药发木偶戏)》项目原保护单位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为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泰顺县廊桥申遗和保护研究中心)。

社会影响

编辑

荣誉表彰

2011年,锦州木偶剧团参加韩国昌原国际演剧节上表演泰顺药发木偶戏,获得奖项。

2012年,锦州木偶剧团参加成都第21届国际木偶节上表演泰顺药发木偶戏,获得奖项。

社会争议

编辑

2008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泰顺药发木偶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周尔禄,在药发木偶其中一道工序需要制造火药,他因此涉嫌非法制造爆炸物罪惹上了官司。后来,泰顺县法院开庭审理作出一审判决,判处周尔禄免予刑事处罚。这样让人们进一步传承泰顺药发木偶戏陷入沉思。

下一篇 萍乡采茶戏

上一篇 松阳高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