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达县 编辑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辖县

札达县札达县

札达县(Zanda County),藏文རྩ་མདའ་རྫོང་། , 意为“下游有草的地方”,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 阿里地区下辖县。 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象泉河流域, 为阿里地区边境县之一。面积2.460万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札达县常住人口8454人,是全国人口最少的县(常住人口)。县人民政府驻托林镇托林居委会。 截至2021年10月31日,札达县下辖1镇6乡。

札达县除少数汉族、回族外均为藏族。县政府驻地托林镇,海拔3700米,距拉萨1760公里。为该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札达,原为扎布让宗和达巴宗属地。1956年10月两宗合并,设立札达宗办事处。1960年5月建立札达县,属阿里地区管辖。 境内著名的古格王朝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县耕地面积11万亩,森林面积37万亩,草场面积3190万亩。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19年2月6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札达县退出贫困县。 2020年10月,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2019年,札达县地区生产总值36754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3542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712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2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8997万元。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札达县

外文名:Zanda County

别名:札达宗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

地理位置:西藏西部、象泉河流域

面积:24600 km²

下辖地区:1个镇,6个乡

政府驻地:托林镇托林居委会

电话区号:0897

邮政编码:859600

气候条件: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区

著名景点:阿伊拉日居山、象泉河、古格王朝遗址

机场:阿里昆莎机场

车牌代码:藏F

地区生产总值:36754 万元(2019年)

方言:汉藏语系-藏语

行政代码:542522

人口:8454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历史沿革

编辑

札达县原为西藏地方扎布让宗和达巴宗属地。

1956年10月,扎布让宗和达巴宗两宗合并,设立札达宗办事处。

1960年5月,撤销札达宗办事处,建立札达县,属阿里地区。

行政区划

编辑

1996年,札达县面积27054平方千米。辖底雅区、香孜区、达巴区、札布让区、萨让区、曲松区共6个区,15个乡,县政府驻托林。其中底雅区下辖3个乡:底雅乡(辖底雅、马阳、荣堆、古壤4个行政村)、什布奇乡(辖什布奇村、久巴、色贡、热尼4个行政村)、鲁巴乡(辖鲁巴、努巴、益迪3个行政村);香孜区下辖2个乡:香孜乡(辖香孜、下益、七里普、香巴、苏尔岗5个行政村)、热布加林乡(辖布加林、西谢、色嘎、热嘎下、角孜、夏朗、日孜角、江唐8个行政村);达巴区下辖3个乡:达巴乡(辖一、二、三3个行政村)、东波乡(辖一、二、三3个行政村)、琼龙乡(辖一、二、三、四4个行政村);札布让区下辖3个乡:托林乡(辖托林、札布、玛朗3个行政村)、东嘎乡(辖东嘎、柏东波、培阳3个行政村)、波林乡(辖波林、卡孜、多乡3个行政村);萨让区下辖2乡:萨让乡(辖萨让、当巴、白嘎3个行政村)、日巴乡(辖日巴、曲色、嘎布热3个行政村);曲松区下辖2个乡:曲木底乡(辖一、二、三、四4个行政村)、楚鲁松杰乡(辖松杰、楚鲁、巴角、卡布热4个行政村)。

1999年,札达县撤区并乡。

2000年,札达县辖1个镇,5个乡。 托林镇、萨让乡、达巴乡、底雅乡、香孜乡、曲松乡。全县共有1个居委会、14个行政村。县人民政府驻托林镇托林居委会。

2012年,札达县撤销楚鲁松杰村(原属曲松乡),设立楚鲁松杰乡。调整后,全县辖1个镇、6个乡。

扎达县—噶尔县地势扎达县—噶尔县地势

水文水文

底雅区1961年4月设置。位于县政府驻地的西北,距县政府358千米,人口643人。辖3个乡,其中底雅乡辖底雅、马阳、荣堆、古壤4个村委会,什布奇乡辖什布奇、久巴、色贡、热尼4个村委会,鲁巴乡辖鲁巴、努巴、益迪3个村委会。

香孜区1961年4月设置。位于县政府西北,距县政府70千米,人口0.1万。辖2个乡,其中香孜乡辖香孜、下益、七里普、香巴、苏尔岗5个村委会,热布加林乡辖布加林、西谢、色嘎、热嘎下、角孜、夏朗、日孜角、江唐8个村委会。

达巴区(DabaQu)1961年4月设置。位于县境中部,距县政府96千米,人口0.09万。辖3个乡,其中达巴乡辖一、二、三3个村委会,东波乡辖一、二、三3个村委会,琼龙乡辖一、二、三、四4个村委会。

札达县札达县

萨让区1961年4月设置,位于县境西部,距县政府204千米,人口0.07万。辖2乡,其中萨让乡辖萨让、当巴、白嘎3个村委会,日巴乡辖日巴、曲色、嘎布热3个村委会。

札布让区1976年10月设置。位于县政府西南,距县政府20千米,人口0.07万。辖3个乡,其中托林乡辖托林、札布、玛朗3个村委会,东嘎乡辖东嘎、柏东波、培阳3个村委会,波林乡辖波林、卡孜、多乡3个村委会。

曲松区1976年10月设立。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政府240千米,人口0.08万。辖2个乡,其中曲木底乡辖一、二、三、四4个村委会,楚鲁松杰乡辖松杰、楚鲁、巴角、卡布热4个村委会。

2012年7月,撤销楚鲁松杰村(原属曲松乡),设立楚鲁松杰乡。调整后,全县辖1个镇、6个乡。

截至2021年10月31日,札达县下辖1镇6乡。

札达县区划详情

542522100000

托林镇

542522200000

萨让乡

542522201000

达巴乡

542522202000

底雅乡

542522203000

香孜乡

542522204000

曲松乡

542522205000

楚鲁松杰乡

地理环境

编辑

地理位置

札达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阿里地区西南部。东南与普兰县为邻,东北与噶尔县相连,北部、西部、南部与印度为界。 此段边界为中印边界中段,它北与印度以印占克什米尔分水岭山脊分属;西、南与印度以喜马拉雅山脉雪峰线为界。在札达县,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起于噶尔县、札达县与克什米尔三地交界处,沿分水岭西行,再以卡兰格山山脊、斯诺乌山、提布列以北的塔克季布列(Takdible)等地区接壤,往南沿着帕里河巨哇渠(巨哇地区)为一方、司丕提河的其它支流为另一方的分水岭,通过这条分水岭上的6226高地,在巨哇渠与司丕提河汇流处西面数公里与司丕堤河相遇,再沿司丕堤河到该河与帕里河交汇处。在帕里河与司丕堤河交汇处以南,边界通过6791高地,沿口岭南行,在什布奇山口岭向南的活不桑河河心线、通过5642高地、塔布龙山口和古木朗山口。边界在葱莎地区以西跨过甲扎岗噶河,再往东经过玛那山口。从玛那山口至卡美特山口,通过卡美特山以后,边界沿着山岭走向。经然冲以南,在乌热地区、香扎和拉不底地区,边界沿着三地区南面的一条连绵山岭走向,通过尼提山口以南的马佐拉、姑马拉山口,经过乌扎拉渠的南面,到达昆里宾里山口西南的乌扎拉。 从乌扎拉起,边界沿着象泉河(朗钦藏布)支流和马普楚河、舵布曲、兰成曲为一方,吉力干加河、马哈卡利河为另一方的分水岭走向与印度交界。

札达县西接印度喜玛偕尔邦,南邻印度旁遮普邦,北为克什米尔地区,北、东北是日土、噶尔县,东连普兰县。县驻地托顶村位于阿里地区行署驻地狮泉河镇南115公里。

札达县

地形地势

札达县地貌札达县地貌

札达县地势南低北高,高差1500米。阿伊拉日居山亦称“阿依拉山”,意为“奶奶山脉”。在阿里札达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部。为札达县与噶尔县的界山。西接拉达克山,主峰海拔6495米。终年积雪,有冰川。山麓为天然牧场,牧有牦牛及藏绵羊。

水文

札达县境内有大小河流14条,其中阿里地区的第二条大河象泉河横穿县境。象泉河在冈底斯山脉主峰岗仁布钦西北坡,有一泉口,形状如大象卷水,人们把从这里流出的河称为象泉河。

象泉河(藏语中称为“朗钦藏布”),于岗仁布钦峰西侧,位于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是流入巴基斯坦的印度河的一条源河,也是印度苏特里日河的源头,面积22760平方公里。进入札达,便会看到象泉河环绕着两岸土林。象泉河从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中间向西北方流去,经过阿里的扎达县,流过印度国境,注入印度洋。

气候

札达县属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区,日照时间长,空气稀薄,干燥多风。

自然资源

编辑

札达县属高原地带,平均海拔4000米,是阿里地区以牧为主、牧农并举的县。矿产资源主要有铬、铜、铁、兰晶石、叶腊石、红宝石、大理石、白云母、石英沙等。

经济概况

编辑

综述

2008年,1-6月份,札达县地方生产总值达到3027万元,同期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516万元,第二产业506万元,第三产业2005万元;本级财政收入完成66.2万元,增长51.9%;税收完成86万元,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7.5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87万元,增长3.5%;金融部门大力支持农牧区建设,发放扶贫贷款90万元,住房贷款657万元;电信新增电话126部,实现收入40万元;移动办理手机业务600多户(包括部分流动人员),实现收入60万元;交通、仓储和邮政共创收52万元,货运总量2748吨,客运量3688人(次)。

第一产业

农业上,2008年上半年,札达县共播种农作物面积7500.34亩,其中:粮食作物6040.1亩,经济作物685.9亩,饲料作物774.34亩,粮、经、饲比例进一步调整到80.5:9.1:10.4。推广良种5370.9亩,良种覆盖率达到71.6%。牧业上,全县各类牲畜存栏量171287头(只、匹),其中适龄母畜63740头(只、匹);成畜死亡率控制在了3.3%以内,幼畜成活率达到87%以上,牲畜总增率达34.3%。加大牲畜疫病防控力度,疫苗注射率达到100%。全县牧业生产形势总体状况良好。

依托托林镇蔬菜种植基地,引进内地3名技术人员搞示范,推广实用科技抓培训,填补了蔬菜业发展的多项空白。2008年共扶持蔬菜种植专业户20户,瓜果生产专业户44户。预计全年生产蔬菜12吨,创收15万元;生产水果38吨,创收20万元。加强林业绿化工作,完成县城周边生态造林二期工程588亩、植树7万余株,实施退耕还林苗木补植补栽5.3万株。

第三产业

札达县突破发展旅游业,全力向上汇报、衔接,争取古格王国遗址维修项目在年内开工实施;认真与珠穆朗玛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洽谈,引进资金,合作开发土林旅游景区;实施土林国家地质公园二期工程,收费站建设进展顺利;积极谋划札达宾馆项目,投资500万元力争在年内完成主体建筑,从根本上解决旅游接待能力差问题。另外,投资646万元加大县城干线道路建设,不断完善市政功能,为旅游业发展提供硬件支撑。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7人(次),仅创收2.5万元。选派24名青年到地区参加保安、餐饮服务培训;利用县职业技术学校,对37名学员开展拖拉机维修、木工、泥瓦工等技能培训;借助3名内地蔬菜种植能手,对农牧技术人员和农牧民进行种菜技术培训,累计培训450人(次)。通过积极培训,有效转变了传统劳务输出方式,实现了劳动者就业岗位增多和劳务输出效益提高的“双跨越”。2008年上半年,扎达县劳务输出共创收128.29万元,完成了2008年计划任务的85.5%。

札达县札达县

人口

编辑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札达县总人口6384人,其中: 托林镇1797人, 香孜乡1089 人,曲松918人,底雅743人,萨让乡785人,达巴乡1052人。

2020年11月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札达县常住人口为8454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6883人相比,增加1571人,增长22.82%,年平均增长率为2.08%

札达县共有家庭户3127户,家庭户人口为7421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37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8人减少 1.41人。

札达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536人,占53.66%;女性人口为3918人,占46.3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0.85上升为115.77。

札达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788人,占21.15%;15-59岁人口为5975人,占70.68%;60岁及以上人口为691人,占8.17%;65岁及以上人口为462人,占5.46%。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3.00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增长2.64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增长0.35个百分点。

札达县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为7232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88人,汉族人口为1134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藏族人口增加825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加55人,汉族人口增加691人。

札达县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693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17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11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044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 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7642人上升为20026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6523人上升为7298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11492人上升为13142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2021人下降为24178人。

札达县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692人,占43.67%;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4762人,占56.33%。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 2195人,乡村人口减少624人,城镇人口比重提高21.92个百分点。

札达县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如下:托林镇4221人,萨让乡390人,达巴乡1143人,底雅乡773人,香孜乡1131人,曲松乡452人,楚鲁松杰乡344人。

2020年11月1日,札达县常住人口8454人。

生态保护

编辑

2020年2月12日,札达县入选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名单。

交通

编辑

札达县札达县

1965年修通了札达至狮泉河的第一条公路,全长279公里。1984年又修通了至狮泉河的第二条公路,全长380公里。全县除萨让区外都已通了汽车。至1990年,全县公路总长1056公里,乡村道路6条,总长118公里。札达县现有县道1条,436公里;乡道5条,共939公里。

旅游

编辑

札达土林

札达土林作为一种特殊的地貌组合,札木镇为中心的峡谷地带最为典型、规模最大。札达土林反映了第四纪下更新纪札达盆地经过高原剧烈抬升留下的湖泊沉积特征,2005年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

格王国都城遗址

古格王国遗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公元10世纪至17世纪,在西藏吐蕃王朝以后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古格王国遗址残存下来的窑洞、房屋、碉楼、古塔等各种建筑物共1416处(座),其中窑洞879孔、房屋遗迹445座、碉楼60座、各类残塔28座,暗道4条。保存较好的有红庙和白庙。其内都有雕塑和色彩艳丽的壁画、彩画。内容包括社会生活、宗教故事、国王世系画像等。1961年,古格王国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托林寺

托林寺位于札达县城西北的象泉河畔,是北宋时期古格王国在阿里地区建造的第一座佛寺。佛寺始建于公元996年,包括殿堂、僧舍和塔林三部分。白殿殿内墙壁上绘有许多精美的壁画。托林寺融合了印度、尼泊尔以及西藏本地的建筑风格,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皮央东嘎洞窟遗址

皮央东嘎遗址位于札达以北40千米处,是中国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佛教古窟遗址。洞窟壁画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壁画题材主要有佛像、菩萨像、佛传故事、说法图等,还有各种装饰图案纹样及密教曼陀罗等。

民俗文化

编辑

在札达县广为流传的“宣舞”,在乡与乡之间其表演形式特点、人数、服饰等方面,都有不同之处。“底雅宣”就发源于该乡,“宣”即舞蹈之意而底雅宣以其悠久的历史,美名远扬,被称为古格宫廷舞蹈的“宣”舞,它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公元10世纪前后建立的古格王朝时期,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格王朝遗址的壁画上清晰可见当时的人们身着盛装为国王和大臣表演“宣”舞的生动场面。2008年札达“宣”舞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南领土

编辑

札达县西部、南部边界位于中印边界中段,是指中国西藏阿里地区同印度旁遮普、喜马偕尔和北方邦接壤的边界,总长约450公里。 中段边界有喜马拉雅山横亘,有通外山口道路19条。中段边界,与东段和西段一样,中国政府和印度政府之间未订立任何条约和协议,从来没有划定过。但双方依循历史沿革的管理范围,已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线。这条传统习惯线在历史上长期受到两国人民的尊重和承认。在传统习惯线两边的边民世代和睦相处,形成了相互间在贸易、宗教、探亲、访友等传统友好交往。多少年来,阿里地区的藏民用土特产换取印度和尼泊尔的粮食、布匹、茶叶及其他日用品,而印度沿边地区又极需要阿里边民生产的食盐和羊毛等原料。这种边民之间以物易物的贸易由来已久。为发展边境地区的经济,中印两国政府《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政府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规定,将阿里地区的普兰、姜叶马加尔果,姜叶马卡克拉、那不拉、然木如、波林三多、董不惹、尚格吉、噶大克、扎西岗等10个地方辟为市场,并开放什布奇、玛那(卓尼)、尼堤、昆里宾里、达玛、里普列克(强拉)等6个山口,还规定沿新卡藏布(狮泉河)河谷至扎西岗的习惯道路仍按以往习惯往来。

印度独立后继承英帝国主义的衣钵,逐步蚕食中国领土。在中段,侵占了中国曲惹、巨哇地区,什布奇山口以西地区,桑、波林三多、葱莎地区,然冲、乌热地区、拉不底地区(即香扎、拉不底),共约2000余平方公里的领土。其中除桑、葱莎较早为英国侵占外,其余地区都是在1954年中印两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签字后,被印度侵占或侵入的。这4块所谓的由于认识不同而形成的争议地区,按照传统习惯线的具体走向,都在传统习惯线的中国一侧。

尤其应该指出的是,被印度侵入的波林三多,是1954年中印协定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的由中国政府同意在西藏阿里地区开放的10个贸易市场之一。它和其它9个市场都是应印度政府代表、印度大使赖嘉文先生在谈判的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要求而开放的。但是,波林三多却在1954年的协议签定后不久被印度侵占。

印度政府在50年代乘中国边防部队立足未稳和对边境未完全控制之际,侵入中印边境中段地区设点驻军,占据地盘,逐步蚕食中国领土,以造成在边境领土争端中对己有利的既成事实。中国政府以中印友谊为重,谨慎处理了边界纠纷。当1955年在中国领土乌热第一次出现武装对峙的局面时,中国政府就主动提出领土争端要通过谈判解决,并命令中国边防部队按照协议撤出了乌热地区。对印方侵占巨哇、曲惹、什布奇山口、桑、葱莎地区、波林三多、香扎、拉不底等中国领土,中国边防部队遵照上级指示,没有以武力解除其武装或逼迫其武装人员退出。对于入侵中国边防哨所防区范围的印方武装人员,中国边防战士总是先行规劝其放弃越轨行动,只是在他们拒绝规劝的情况下才解除他们的武装;边防部队除遇到武装攻击外,没有首先使用过武力。正因为中国采取了这些措施,才最大限度地防止了事态升级和武装冲突的发生。

1960年,中国驳斥印度的边界主张。中方声明1954年的中印协定只是有关中国西藏地方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问题的协定,并未提及中印中段边界事宜,此六大山口及其附近地区如曲惹和巨哇地区,桑和葱莎地区,乌热地区、香扎马拉和拉不底地区等,均在中印中部历史界线以北,为西藏的属地。……况且此六大山口在喜马拉雅山最高点以北。如以六大山口为中印中段标界,则印度势力越过喜马拉雅山,在西藏山坡上建立碉堡就威胁了中国西藏的安全。

荣誉称号

编辑

2020年10月,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2021年7月,入选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县)拟表彰对象名单。

2021年,被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和西藏军区命名为西藏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县)。

2021年11月22日,札达县入选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拟命名名单。

下一篇 扎囊县

上一篇 琼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