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松县 编辑
曲松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地处东经92°7′-92°12′,北纬29°18′-29°42′ 之间。位于喜马拉雅山北侧,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岸,北邻桑日县,南抵隆子县,东靠加查县,西接乃东区 。总面积1967平方公里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曲松县常住人口为12962人。
曲松,藏语意为“三河”。因色布河、江扎河、贡布河贯穿全县境内,该三条河藏语译音为“曲松”。 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县城卓康海拔3896米。 2018年10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曲松县退出贫困县(区)。
2019年,曲松县完成财政收入6085万元,同比下降2.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523万元,同比增长15.91%,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4.3%。非税收入完成1562万元,同比下降33.3%,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5.7%。
中文名:曲松县
外文名:Qusum County
别名:拉加里
行政区划代码:542226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西藏自治区山南市
地理位置: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
面积:1967 km²
下辖地区:2镇、3乡
政府驻地:曲松镇
电话区号:0893
邮政编码:856300
气候条件:高原气候
著名景点:拉加里王宫、山南王夏宫、拉日石窟、洛村石窟、宁玛派寺院
机场:拉萨贡嘎机场
车牌代码:藏C
地区生产总值:6085 万元(2019年)
方言:藏语
人口:12962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名称由来
曲松县原名拉加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后裔拉加“里法王”(亦称山南王)独立的自管区,曲松,藏语意为“三河”。因色布河、江扎河、贡布河贯穿全县境内,该三条河藏语译音为“曲松”。
建置沿革
公元633年,吐蕃王朝将其政治中心由泽当迁至拉萨,以泽当为中心的山南市不再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仍是吐蕃王朝统治者重要的粮仓和人力供应地。吐蕃王室的后裔仍保持着对这一带的统治权。
公元846年,第九代赞普郎达玛因毁灭佛法被僧人刺死,王室内部因争夺王位而发生内讧,吐蕃王朝告于崩溃。
地图
公元877年,发生了西藏历史上有名的“邦金洛”运动,即奴隶暴动。在“邦金洛”运动中,威松(奥松)的儿子阿达贝考赞被起义军杀死,阿达贝考赞的大儿子吉德尼玛衮逃到阿里,其后代分别建立了拉达克和古格小王国。
十世纪末,在雅隆河谷地带原吐蕃王室一分支,建立了雅隆觉卧的地方政权,当时周围的小封建主实际上都是拉加里属下的小贵族,从公元十二世纪中叶到民改前,拉加里地区的这种格局基本未有大变更。
公元1246年,萨迦班智达同蒙古阔端会面,并发表致蕃人书,拉加里同整个西藏正式加入了中国,成为元朝的属地。
十三世纪中叶,当元世祖支持萨迦政权统治西藏时,拉加里已有相当大的势力,在萨迦政权兴盛时,拉加里归顺萨迦。
十四世纪中叶,萨迦政权被推翻,噶举派的帕莫珠巴(帕珠)政权建立,帕珠政权废除西藏在萨迦政权时期形成的万户制度,并未在拉加里地区委任本家进行管治,拉加里地区对帕珠政权仍然坚持了政治上的独立。
十五世纪初,喇嘛教格鲁派兴起,拉强巴热丹和拉玉廊旺曲兄弟进一步把统治范围扩展至沃卡达孜宗(今桑日县附近)。在后几代“赤钦”的努力下,拉加里权势进一步得已巩固加强。
桑日县—曲松县地势
十八世纪初,新疆准噶尔侵入西藏,清政府派军队入藏驱逐准噶尔,拉加里赤钦白玛协助准噶尔抵抗清军,准噶尔败逃后噶丹颇章政府对拉加里地区施以惩罚,将其在沃卡的庄园全部没收,对拉加里地区的政治统治进一步加强(但仍然未能在本区内建宗)。清朝在西藏委派驻藏大臣后,还经常派人教育赤钦子弟学习汉文。
十三世达赖期间(1878—1933),为加强西藏地方政府对西藏全区的统治,西藏地方政府将拉加里地区列为“洛基”(山南总管)下属类似宗(县)的行政单位。拉加里地区俨然是西藏地方政府属下的一个独立小王国。
法王统治的地区有拉加里宗、加查宗、隆子宗和桑日宗。
1956年,拉加里宗改名为拉加里县。
1959年5月5日,拉加里县人民政府成立。
1965年11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拉加里县又更名为曲松县,隶属山南地区(今山南市)管辖。
2016年2月,山南撤地设市,曲松县隶属于山南市。
截至2014年,曲松县辖2个镇、3个乡:曲松镇、罗布沙镇、邱多江乡、堆随乡、下江乡。共有21个行政村。县人民政府驻曲松镇。
乡镇 | 辖区 |
---|---|
曲松镇 | 辖7个村:曲松村、下洛村、琼嘎村、东嘎村、贡堆村、贡麦村、措堆村 |
罗布沙镇 | 辖2个村:罗布萨村、卓麦萨村 |
邱多江乡 | 辖5个村:邱多江村、马如村、宗须村、江塘村、色吾村 |
堆随乡 | 辖4个村:堆随村、龙村、柏林村、洛村 |
下江乡 | 辖3个村:下江村、加娃村、增嘎村 |
地理位置
曲松县,位于东经92°7′—92°12′,北纬29°18′-29°42′。曲松县居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 四面高山环绕,河谷狭窄纵横。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县城卓康海拔3896米,县城距山南市区所在地乃东区泽当镇57公里,距贡嘎机场147公里,距拉萨215.18公里。总面积1967平方公里 。
曲松县人民政府
地形地貌
根据曲松县的地貌和地势特征,可以划分为北部的雅鲁藏布江深切河谷区、中部的高山峡谷区和南部的极高山区3个地貌类型区。南部的极高山区,处于横断山脉和山原交界地带,海拔均在4400米以上,主要山峰多在5000米以上,终年积雪,其中最高点雅拉香布山峰,海拔6647米;中部高山峡谷区,海拔高度较低,多在4100米以下;北部雅鲁藏布江河谷区海拔在3200米左右。垂直落高差为2748米。可见,全县地形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趋势。
气候
曲松县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辐射强烈,日温差较大,冬春季多大风,夏季雨水集中,多夜雨。属高原干燥型气候,年平均气温8.7度,日照2920小时,年降水量479毫米,年无霜期为110天左右。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霜冻、冰雹、洪水、泥石流、地震等。
土地资源
曲松县国土面积1967平方公里,有2.5万亩耕地,115.3万亩草场。
生物资源
曲松县种植业以青稞、小麦、油菜为主,养殖业以牛、黄牛、绵羊、山羊为主。
珍贵动植物有香獐、野鹿、水獭、贝母、虫草等。
水资源
雅鲁藏布江
矿产资源
截至2011年,罗布莎矿区铬铁储量达600万吨以上,平均品位在49%,是中国最大的铬铁矿基地,境内并存有砂金、玉石、水晶石、大理石等矿。
人口
2000年,曲松县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6037人,其中:曲松镇6760人、罗布沙镇1906人、 邱多江乡2566人、堆随乡2920人、下江乡1885人。
2011年,曲松县辖三乡两镇,总人口16309人(其中农牧业人中14427人,占总人口的93%)。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曲松县常住人口为12962人。
民族
2011年,曲松县有藏族、汉族、回族3个民族,其中藏族占99.6%。
综述
曲松县
2014年,曲松县全年完成生产总值4.89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1.9%;固定资产投资5.4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23.6%;财政收入3681万元,同比2013年增长16%;税收收入3804万元,同比2013年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11万元,同比2013年增长23.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170元,同比2013年增长17.9%。
2015年上半年曲松县实现生产总值21692万元,同比2014年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54万元,同比2014年增长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236万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102万元,同比2014年增长16.5%。
2019年,曲松县完成财政收入6085万元,同比下降2.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523万元,同比增长15.91%,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4.3%。非税收入完成1562万元,同比下降33.3%,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5.7%。
第一产业
2014年,曲松县全年播种面积2.49万亩,完成粮油产量7327吨、994吨。牲畜出栏率、成畜死亡率、仔畜成活率分别达38%、0.07%、98%,全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以藏药材种植加工、藏香、民族手工业、畜产品加工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第二产业
曲松县支持合法企业有序进入辖区开展矿产勘查,截至2014年新增铬铁矿储量280万吨,全年销售9.8万吨,实现工业增加值12880万元。完成招商引资4660万元,比2013年增长133%。
确保了全年开复工项目177个、竣工122个、完成投资4.72亿元,其中交由农牧民实施145个、完成投资8866万元、占基建项目总投资18.8%。第七批援藏项目开工5个、完成投资2925万元、进度达79%。
第三产业
2014年,曲松县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11万元,同比2013年增长23.9%。从区域销售划分来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6万元,同比2013年增长23.9%,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4.7%;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5万元,同比2013年增长23.6%,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3%。从行业划分来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总额3610万元,同比2013年增长23.9%,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5.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总额601万元,同比2013年增长23.4%,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3%。
2014年,曲松县全年共开发旅游产业项目6个,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87万人次,实现创收183.35万元,分别同比2013年增长37.2%、29.6%。
社会保障
2014年,曲松县共新增就业292人,完成地区下达任务的11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以内。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15次,培训城镇人员119人、农牧民860人;完成劳务输出5230人,实现劳务创收3580万元;五大保险参保率均达97%以上,新农保参保率达104%、城居保参保率达100%。享受城镇低保172人、农村低保1374人,发放低保资金297.33万元。有意愿五保集中供养率达100%。
文化事业
曲松县
1996-2000年期间,曲松县有面积为700平方为的娱乐图书中心,内设舞厅和图书馆,有各类书籍、杂志450余种,藏书3000余册。广播电视方面,先后建了14座乡村级广播电视收转台,使广播电视覆盖率由原来的30%分别达到69.1%、79%,1996年11月在县城开通了有线电视网络,共有9个频道,在此基础上,1998年又增加了两湖卫视及中央3、5、6、8四个加密频道。曲松县县城有线频道已有15个,联网户数达350户。2000年,县级调频台新建一座机房,使广播发射功率也由原来的30瓦增加到100瓦。
2014年,曲松县扎实做好国家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制作完成《美丽曲松》歌碟,加大非遗项目保护和申报力度。藏语文社会用字规范工作成效明显。
科技事业
1998年,曲松县建立和完善了“国家技术员包块、科技人员包户”的农牧科技推广体系。乡、村、组科技人员已由以前的23人发展到45人,组级科技人员由以前的空白发展到每户有1-2名科技明白人。
教育事业
曲松县全县有5所小学、1所初中学校。 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由“八五”期间的55%左右,分别提高到75.6%、87.5%,并于1999年、2001年分别顺利通过了自治区“普六”和“扫盲”验收,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由原来的85%提高到98.53%,在校生巩固率达98.3%以上;全县3351名文盲、半文盲脱盲2857人,脱盲率达85.26%。
2014年,曲松县财政配套教育事业发展资金634.6万元,完善了教育硬件、软件配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达到上级验收标准。
医疗卫生
曲松县
2014年,曲松县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11个,实现了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和“一村两医”全覆盖,全民健康体检、“两降一升”成果进一步巩固,新农合参合率达97.82%。
截至2003年,林邛公路和泽曲公路在曲松县境内总长161公里。另有县道3条,乡道和村道18条,全长总计366公里。县城距山南市乃东区泽当镇57公里,距拉萨248公里。
2014年12月开工建设拉林铁路也将经过曲松县。
曲松县文物景点
吾金古如拉康位于下洛村三组。宁玛派寺院,该拉康是藏传佛教中有名的洛边仁布齐修行的地方。拉康内有个神奇的巨石,据说此石具有延年益寿和治疗疾病的功能。该拉康有莲花生佛像及宗喀巴石头佛像各一尊。并有许多传说,朝圣者络绎不绝。
山南市曲松县堆随乡果谐是一种具有浓郁地域独特的民间歌舞,其艺术形式非常独特。
堆随果谐,意为圆圈舞,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主要以转圈、唱跳结合为主要表演特点。表演时,一般男女共聚一圈,先转圈后跳,男先唱女再附和,也可男女对唱,其随意性比较强。只要有人想跳舞,随时都可以加入舞场,其风格比较随意。堆随果谐开始时,往往顿地而起,踏足为节,并发出“休休休”、“曲曲曲”的节奏声,听起来非常悦耳。一般来说,一次全部演完需20个小时。
2023年3月,入选2022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名单。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