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编辑

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公办高校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Officers College of PAP)简称武警警官学院,位于四川省成都市 ,直属武警部队领导的普通高等教育院校 ,主要面向武警部队驻南部地区内卫总队及机动总队培养指挥警官,是武警部队指挥类高等教育院校,是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是武警部队初级指挥警官培养基地、战法训法创新研究中心、藏区处突维稳支援力量、先进军事文化传承高地。

学院前身是1950年2月刘伯承元帅创办的西南军区军政大学川北分校,历经9次整编。 2017年7月,根据中央军委整编命令,在原武警警官学院、福州指挥学院、广州指挥学院基础上,调整组建成立新的武警警官学院。

截至2024年5月,学院本部位于成都市双流区,训练基地位于广州市白云区。有军事学、哲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8个学科门类,8个学士学位授权点,生长警官本科教育开设18个专业。有教授56人,副教授157人,博士研究生以上学历57人,硕士研究生学历575人。5个学院级教学科研团队。 截至2023年10月,《武警战术》被评为全军“百门优质课程”,3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有“网络云终端”、智能化教研“数字集群网”、智能化服务“数据资库”,智慧教室、实验室、模拟训练中心和非线性电视录像编辑室及图书馆。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外文名:Officers College of PAP

简称:武警警官学院

创办时间:1950年2月

创办人:刘伯承

办学性质:普通高等教育院校

学校类别:武警部队指挥类高等教育院校

学校特色:全军“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军事院校武警部队初级指挥警官培养基地战法训法创新研究中心武警部队西南地区处突预备队展开

学校特色

全军“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军事院校武警部队初级指挥警官培养基地战法训法创新研究中心武警部队西南地区处突预备队文、理、工兼容的学历教育合训院校

主管部门:武警部队

现任领导:院长:孙雪霜(截至2024年5月)、政委:傅懿韫(截至2024年5月)

本科专业:18个(截至2024年5月)

校训:忠诚、精武、博识

校歌:《武警警官学院校歌》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警校路一段489号训练基地: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

院校代码:91040

主要奖项:抗震救灾先进单位(2008年)抗震救灾模范集体(2008年)先进军事文化传承高地

知名校友:廖其炜

知名教师:杨于静、薛振中、陶应奇、李华成

历史沿革

编辑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成都指挥学校

学院前身是1950年2月刘伯承元帅亲手创立的西南军区军政大学及其后的川北分校 ,后学校经历了川北分校、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军政干部学校、四川省公安学校武装警察训练大队、成都军区独立师教导队、四川省公安局(厅)人民武装警察教导队、四川总队教导大队等多次变迁整编。 1984年5月23日,在原四川总队教导队基础上重建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成都指挥学校宣布建立 ,为副师级。

武警警官学院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成都指挥学院

2000年5月,学校更名为武警成都指挥学院 ,隶属于武警四川省总队 ,2001年1月9日揭牌,正式启用院称。 2006年7月学校升格为正师级。

武警警官学院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2011年6月,学校转型,由初级指挥院校转型成为学历教育合训院校,并更名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9月1日挂牌成立 ,学校升格为副军级,直属于武警部队 ,是全军唯一一所由初级指挥院校向学历教育合训院校转型的学院。 2017年7月22日,学校由原武警警官学院、1985年6月成立的武警福州指挥学院 、1983年成立的武警广州指挥学院基础上 ,调整并组建成为新的武警警官学院 ,为高等教育院校,副军级,归属于武警部队建制领导。

武警警官学院

办学条件

编辑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5月,学院生长警官本科教育开设18个专业。

本科专业

作战指挥

军事大数据工程

指挥信息系统工程

哲学

法学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语言文学

新闻传播学

历史学

数学

物理学

应用心理学

机械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安全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以上表格截至2024年5月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教授共56人,副教授共157人;博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共57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共575人。建有5个学院级教学科研团队。 百余名教师获军队院校育才奖、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

类别

名单

军队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人员

荣春 、杨于静 、薛振中

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

吴荣春

全军优秀教师

薛振中 、杨于静

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大百科》编审专家

杨于静

四川省优秀青年

吴荣春

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

雷敏 、王建国 、王翩翩

武警部队教学名师

陶应奇 、薛振中

武警部队优秀教师

杨于静

武警部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专家库成员

杨于静 、王永

武警部队政治理论专家库成员

王永振

武警部队法理斗争专家库成员

王永振

武警部队教材编审专家

杨于静

武警部队优质大课专家评委

杨于静

学院级教学科研团队

分队战法与训法创新团队、人机融合智能作战团队、大数据智能作战研究团队、党的创新理论教学团队、抢险救援实战化教学成果培育团队

以上表格截至2024年5月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军事学、哲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8个学科门类,8个学士学位授权点。 截至2021年6月,学校有全军“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点1个 ,全军院校“双重”建设重点学科与专业领域点4个。

类别

名称

全军“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点

武警初级指挥专业

全军院校“双重”建设重点学科与专业领域点

机动作战、军事训练、部队管理、武警法学

武警部队重点学科

武警管理学、指挥信息系统工程、军事法学

以上表格截至2017年6月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10月,《武警战术》被评为全军“百门优质课程”,3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有“网络云终端”、智能化教研“数字集群网”、智能化服务“数据资源库”,智慧教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模拟训练中心和非线性电视录像编辑室等教学场馆。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获国家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共1项、三等奖共1项,军队二等奖共2项、三等奖共5项,武警部队二等奖共4项、三等奖共3项;获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一等奖共1项、三等奖共1项,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共1项。 截至2023年10月,获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共3项、二等奖共5项、三等奖共10项,40余人获军队院校育“金奖”“银奖”,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军队级三等奖以上达200余人次。学校完成了香港、澳门回归和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重大任务安保,和“3·14”藏区维稳、“5·12”汶川和“4·20”芦山抗震救灾、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等任务。在“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全国大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全国科研类航模比赛”“全美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兵棋推演大赛”等国内外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和学科竞赛中,参赛人数和获奖人次提升。

类别

名称

全军“百门优质课程”

《武警战术》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武警分队执勤》《武警分队防卫作战》《兵棋》

以上表格截至2023年10月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构建了军民融合区域办学联盟,与驻地高新企业达成科研合作,在信息技术等领域展开合作科研。 截至2022年3月,“10+1”军地融合式教研模式开创了军地联合办学的先河,与驻地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

学术研究

编辑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3月,学院有武警法制研究中心、武警部队网络舆论工作研究中心等研究中心。

研究成果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60余项科研成果在军内外获奖,100多项科研发明获得国家专利。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余项,承担国家、军队研究项目60余项,承担武警部队研究课题及四川省科技、教育等科研课题150余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千余篇,有200余篇被EI、SCI、ISTP检索收录,出版专著、教材著作共200余部。获得国家、军队和四川省级科技奖项30余项。

类别

题目

作者

来源

发表时间

论文

冼星海抗战声乐作品对中国民族音乐传承的启示

赵建民

当代音乐

2022-03-05

乡村振兴视域下加强眉山市农村基层文明建设的对策研究

肖久艳

智慧农业导刊

2022-02-10

“低慢小”无人机反制装备与理论探析

陈伟

河南科技

2022-01-25

渐进交融: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然进程

赵野春、张立辉、滕承秀、索加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01-07

乡村振兴视域下书香社区建设策略研究

肖久艳、杨元芳

南方农业

2021-11-25

读好书是“心灵的成长”

陈海

政工学刊

2021-10-29

迫击炮瞄准点选择的合理性检验

单成之、王谦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21-10-15

军队抢险救灾行动组织指挥问题研究

李华成

中国应急救援

2021-10-15

支持双向选择聚合的智能电网隐私保护方案

王珏、杨勇、吴立强、包诗琦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1-10-08

般若与阿含部类典籍对“空”的理解比较——以鸠摩罗什、佛陀跋陀罗及四阿含为核心

周晓微、谈宇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2021-09-30

基于改进YOLOv4的X射线图像违禁品检测算法

穆思奇、林进健、汪海泉、魏雄志

兵工学报

2021-09-22

以上表格截至2021年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6月,学校图书馆藏书共有28.3万册,电子图书共有45余万种,引进国内主流的期刊全文库、学位论文库、法律数据库、艺术鉴赏库、数字图书、国内外名校公开课、计算机、英语学习视频类考试题库等教学数字资源,馆内有多个特色文献阅览区,教学数字资源总量达96TB。

校园文化

编辑

学校标志

院徽

院徽整体为同心圆结构,外圆为学校中英文名,内圆设计元素为武警部队旗(徽)。盾牌内“武警”二字为篆刻体,盾牌内有“五星”,34片橄榄枝叶代表34个省级行政区,盾牌下方“SINCE 1950”为学校创建时间。色彩以“中国红”“橄榄绿”为主,以金色为辅。

院徽院徽

精神文化

校训

忠诚、精武、博识

释义:忠诚指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忠贞不渝、表里如一,对事业、对战友真诚守信。“坚定信仰”即爱党卫国,坚持党的领导,牢记党的性质宗旨,忠于党的事业。“献身使命”即热爱警营、尽忠职守,时刻做到心怀党和人民的事业,时刻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厚德修身”即以德为先,自觉把对党的绝对忠诚作为立身做人之本,对人民厚爱,对家庭忠贞。博学指思维活跃、眼界开阔、文武兼备、素质全面,使个人能力素质能满足建设现代化武警的需求。“学识渊博”即通过涉猎文、理、工等知识,打牢投身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部队的能力素质。“文武兼备”即紧盯“六种能力”要求,提高军事技能。“勤奋好学”即通过不断钻研文理工等知识,丰富学识。

校歌

《武警警官学院校歌》

作词:集体创作 作曲:熊道斌

天府之国 战歌嘹亮

我们与祖国同成长 同成长

巴蜀大地 书声琅琅

我们与祖国共辉煌 共辉煌

忠诚 信念如刚

我们铸就不变信仰

博学 文武兼备

我们胸怀强军梦想

卓越 武警骄子

我们一定能打胜仗 打胜仗

前进 向前进

今日莘莘学子 来日军中栋梁

天府之国 战歌嘹亮

我们与祖国同成长 同成长

巴蜀大地 书声琅琅

我们与祖国共辉煌 共辉煌

忠诚 信念如刚

我们铸就不变信仰

博学 文武兼备

我们胸怀强军梦想

卓越 武警骄子

我们一定能打胜仗 打胜仗

前进 向前进

今日莘莘学子 来日军中栋梁 军中栋梁

社团文化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共有48个群众性兴趣俱乐部。其中“物理爱好者”俱乐部获全国一等奖共20人次,连续三届蝉联四川省大学生普通物理知识竞赛团体一等奖,西南地区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团体一等奖,指导学员申请专利30余项。“i challenge英语俱乐部”成立于2012年,先后在“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外研社杯”大学生英语挑战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军地模联比赛、军事英语实践比赛、“板桥杯”青年翻译大赛等赛事中获得荣誉。哲学爱好者俱乐部,2012年成立,组织学术讲座、哲学沙龙和参观见学等活动,曾获学校“优秀俱乐部”称号。射箭俱乐部于2022年创建,定期开展内部比赛、外出友谊赛等。篮球俱乐部成立于2015年9月,曾获2017年四川省大学生二级联赛荣季军,2021年全军“强军杯”武警院校选拔赛武警部队院校冠军,2022年全军“强军怀”集中交流赛亚军。俱乐部每年组织校内春、秋季篮球联赛。

武警警官学院

校区情况

编辑

本部

学校本部位于成都市双流区,北距成都市中心18公里,毗邻双流国际机场和军事重镇黄龙溪古镇。生长警官学员在本部就读。

训练基地

训练基地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学员部分课程在训练基地组织教学。

武警警官学院

行政管理

编辑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院长

孙雪霜

政委

傅懿韫

以上表格截至截至2024年5月

历任领导

姓名

职位

任期

范武茂

院长

2015年7月退休

张量栋

院长

2015年7月上任

校园环境

编辑

学校建有南北教学楼、警史馆、图书馆、体育馆、足球场、射击场、忠诚广场、博学园等。

南北教学楼是学习的地方。警史馆记录着建校以来学院的成长轨迹。开会、授课、演出、室内比赛都在大讲堂进行。体育馆综合健身房、游泳馆、羽毛球、乒乓球、台球室为一体。射击场位于学校南区操场西侧。经过学校的一条支流与江安河主流,将学校分成了三部分,形成“河心岛”。

武警警官学院

校友情况

编辑

建校60多年来,为部队培养输送生长干部三万余人。

姓名

简介

廖其炜

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2013年被全军评为爱军精武标兵;2014年被武警部队评为第十七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2015年被共青团中央评为“向上向善”好青年

籍尹来

2019年成为建国70周年大阅兵受阅方队中的一员,荣立个人三等功。2021年11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习主席亲切会见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

以上表格截至2024年5月

所获荣誉

编辑

时间

奖项

2008年

被解放军四总部、武警总部表彰为“抗震救灾”先进单位,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抗震救灾模范集体”

——

基层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全军思想政治建设先进单位、全军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先进单位、全军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亚运安保先进单位、大运安保先进单位、春运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