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地铁 编辑

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境内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哈尔滨地铁哈尔滨地铁

哈尔滨地铁(Harbin Metro)是指服务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其第一条线路于2013年9月26日开通试运营,使哈尔滨成为中国首个建有高寒地铁系统的城市。

截至2023年12月,哈尔滨地铁开通运营线路共有3条,分别为1号线、2号线、3号线,均采用地铁系统,里程长度共计82.91千米;共设车站66座,其中换乘车站4座,为博物馆站、太平桥站、医大二院站、珠江路站。

截至2023年12月,哈尔滨地铁在建线路共有1条,为3号线二期工程西北半环,在建里程约13千米;远期规划共10条线路。

2020年4月,哈尔滨地铁人脸识别项目在哈尔滨东站、博物馆站、医大二院站、新疆大街站、哈尔滨西站共5座车站正式投用。并进行地铁全线网改造。

2024年5月1日,哈尔滨地铁线网达到140.94万人次,达到历史最高。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哈尔滨地铁

外文名:Harbin Metro

开通日期:2013年9月26日

轨道类型:地铁系统

所属地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运营线路:3条(截至2023年12月)

线路长度:82.91 km(截至2023年12月)

车站数量:66座(截至2023年12月)

日均客运量:77.06 万人次(2023年)

日最高客运量:140.94 万人次(2024年5月1日)

年客运量:28128.29 万人次(2023年)

报站语言:普通话、英语

车票价格:2 至 7 元

管理规章:《哈尔滨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办法》

运营机构: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历史沿革

编辑

20世纪70年代,沈阳军区决定在沈阳、长春、哈尔滨三个城市修建战备大隧道,在哈尔滨决定利用隧道修建地铁,实现“平战结合”,工程于1973年8月1日开始筹建,因此被命名为“7381”工程(哈尔滨"7381"巨型地下工程)。

哈尔滨地铁哈尔滨地铁

1973年,“7381”工程指挥部成立,负责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和组织施工等工作。

1979年底,并哈尔滨市人民防空办公室。由于形势的发展,该工程的线路规划有过3次变化,其中大直街一线6.3公里,6个车站、通风机房、排水泵房等配套土建工程也已基本完成,初步具备了铺轨条件。

1979年,因资金所限,该工程暂时停止建设。浅层隧道的地下一、二层用作商业街。

1986年,哈尔滨市政府把谋划地铁的任务交给电车总公司,成立了地铁筹备办公室。筹备办收集地铁信息,邀请专家调查论证。

1998年,哈尔滨市再次成立地铁办公室,并向国家发改委申报建设地铁项目,得到的回复是:全国所有的地铁项目一律停止审批。

烟厂站地铁出入口烟厂站地铁出入口

2001年5月,《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最终报告》通过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评审;6月,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完成了《利用既有“7381”隧道结构安全性评估报告》。

2003年,哈尔滨市向国家发改委递交了地铁建设规划,10月,哈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组织完成了《哈尔滨市城市轨道交通及其建设规划》,年底通过了“中咨”公司和建设部的评审。同年11月,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完成了《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报告》。

2004年10月,《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

2005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审批了哈尔滨地铁工程近期10年规划。

2006年3月,国家发改委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评审。月底,完成了总体设计的正式文本。

2007年7月,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得到国家正式批复。

2008年4月,《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初步设计》由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设计完成。5月31日,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工程站点拆迁开始;6月末,地铁沿线地质勘察测绘完成。哈尔滨地铁工程已由前期的筹备性阶段转入到工程建设的实施性阶段。9月28日,哈尔滨地铁一期工程正式开工。一期工程自西向东,横贯城市中心区,全长14.33公里,建设期4年。按照国家要求和城市总体规划,哈尔滨市确定近期轨道交通建设期限为10年,规划期内完成1号线城市中心段和3号环线工程,总里程45.53公里,投资163亿元。

2012年12月30日,哈尔滨地铁1号线一、二期试通车。

2014年9月27日,哈尔滨地铁集团和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联合创办龙视地铁传媒频道开播。

2015年4月24日、4月27日,绿地集团地铁投资产业就哈尔滨地铁6号线、9号线,与哈尔滨市政府签约。7月4日,哈尔滨地铁1号线已安全运营647天,迎来第1亿位乘客。 8月1日,哈尔滨地铁全面实行安检,一号线全线十八座车站共设置三十七个安检点。 9月9日,哈尔滨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完成土建。

2017年1月26日,哈尔滨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正式通车试运营,哈尔滨地铁开启换乘时代。 6月16日,哈尔滨地铁3号线凯盛广场站(原哈尔滨大街站)开通。

2019年4月10日,哈尔滨地铁1号线三期工程开通。

2021年9月19日,哈尔滨地铁2号线一期投入载客试运营。 11月26日,哈尔滨地铁3号线东南半环开通载客试运营。

2023年7月6日,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公示哈尔滨地铁4、5号线一期工程项目。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二期建设规划(2022-2027)包含4号线一期、5号线一期,总里程70.6公里。 5月19日,随着最后一片盾构管片的嵌入,人民广场站至上海街站盾构右线顺利贯通,标志着哈尔滨地铁3号线人民广场站至上海街站盾构双线如期完成施工节点目标。 9月29日,哈尔滨地铁3号线二期工程西北半环靖宇公园站、清真寺站和中华巴洛克街区站正式开通初期运营。 10月15日,历经1个月的连续奋战,哈尔滨地铁3号线西北环北马路站3号出入口完成主体结构完工,并移交装修单位进行最后的施工。 12月26日,哈尔滨地铁3号线北马路站正式开通初期运营。

运营情况

编辑

运营线路

哈尔滨地铁运营线路

运营线路

起止车站

标识色

里程(千米)

车站数(座)

编组

首段通车日期

哈尔滨地铁1号线

哈尔滨东站

新疆大街站

中国红

26.27

23

6B

2013年9月26日

哈尔滨地铁2号线

江北大学城站

气象台站

青绿色

28.7

19

6B

2021年9月19日

哈尔滨地铁3号线

体育公园站

北马路站

橙黄色

27.94

28

6B

2017年1月26日

参考资料

运行时间

哈尔滨地铁线网图哈尔滨地铁线网图

线路

起止站点

首班车

末班车

哈尔滨地铁1号线

哈尔滨东站

06:00

22:30

新疆大街站

哈尔滨地铁2号线

江北大学城站

气象台站

哈尔滨地铁3号线

体育公园站

北马路站

参考资料

客运流量

2024年5月1日,哈尔滨地铁线网客运量达到140.94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

年份

客运总量(万人次)

日均客运量(万人次)

最大日客运量(万人次)

2023年

28128.29

77.06

122.28

2016年

7986.2

21.88

30.97

2015年

5788.9

15.86

26.49

2014年

5049.28225

13.83

19

参考资料

管理条例

《哈尔滨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已由哈尔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于2023年4月27日通过,黑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23年6月28日批准,自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

设备设施

编辑

车辆设施

哈尔滨地铁1号线列车采用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新誉集团/庞巴迪运输瑞典有限公司联合体生产的列车,车辆采购合同和车辆牵引系统采购合同,合同金额6.2亿元,其中共签约车辆17列、102辆,首列车于2012年06月到达哈尔滨,最后一列将于2013年11月交付。

哈尔滨地铁1号线采用B型车辆,铝合金车体,“四动两拖”6节编组,最高运行速度每小时80公里,旅行速度不低于每小时35公里。整个列车的设计,在采暖和空调上进行了特殊的设计,比如在座椅上,有电热器,每台车上设置了二台大功率空调,确保列车冬暖夏。列车的车体材料为铝合金,主要优点是重量轻、外表比较美观,列车的外形设计,体现出哈尔滨的历史文化底蕴,突出哈尔滨的城市风格。车辆的外部装饰,以冰的颜色为主色,以雪花点缀,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室内则打造温暖的感觉,座椅和端墙以不同的红色装饰,墙板配合象牙白。

车辆设施车辆设施

哈尔滨地铁1号线运行的地铁车辆,是按照“四动二拖”的模式设计的,即每列地铁有6节车厢,两端是包括司机室在内的TC车,中间是4节动车。车体设有1对司机室门、4对客室门、司机室座椅和36个客室座椅等内装设备,6节车厢最大载人数为1888人。同时,车厢内有电子地图视听报站系统,可实现无人驾驶。

车辆项目

参数说明

运营速度

80 km/h

编组

=Tc-Mp-M-M-Mp-Tc=

载客能力

1888人

列车长度

119080 mm

紧急制动减速度

≥1.2 m/s

车体长度

Tc:19860 mm

M:19000 mm

车体宽度

2800 mm

车体高度

3800 mm

地板高度

1100 mm

轴重

14 t

列车编组符号意义:

M为动车;Mcp为带驾驶室和受电弓的动车;Mc为带驾驶室的动车;Mp为带受电弓的动车;Tp为带受电弓的拖车;Tc为带驾驶室的拖车;Tcp为带驾驶室和受电弓的拖车;=为全自动车钩;- 为半自动车钩;+ 为半永久牵引杆。

参考资料

服务设施

哈尔滨地铁1号线站厅层设有安检设备、自动售票机等设施,站台层设有卫生间、求助电话,另设有残疾人卫生间、无障碍电梯等。

2020年4月,哈尔滨地铁人脸识别项目在哈尔滨东站、博物馆站、医大二院站、新疆大街站、哈尔滨西站共5座车站正式投用。并进行地铁全线网改造,并研究推进实现戴口罩人脸识别过闸乘车。这种“刷脸”过闸机的乘车模式,不仅更加快捷、方便,也更加安全、可靠,为疫情期间市民健康出行提供更有力的安全保障。“人脸识别系统”投入使用后,乘客只要下载APP,注册绑定支付账户并录入人脸信息即可实现刷脸乘车、无接触过闸机。此举既可以降低疫情交叉感染的风险,还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轨迹追踪。5月下旬,哈尔滨地铁集团完成全线网27座车站的前端设备改造和后台机房的建设工作,实现“脸进脸出、脸码混用

纪念车票

哈尔滨地铁集团根据特殊节日、纪念日发行的纪念车票,计次的纪念票出站时投入检票机后弹出。

城市通IC卡

城市通IC卡,根据站距确定最后消费金额。相比乘坐公交车,一张公交IC卡地铁记票系统只能识别一次,所以不可两人乘车同时使用一张IC卡,只能一人使用一张公交IC卡。

使用说明:

1、乘客发生超时、超距情况,按超时进行罚款,逃票按5倍全程最高票价(20元)补收票款。

城市通IC卡

2、地铁实行一人一票制,单程票仅在售出站当日乘车有效,隔日作废。未使用的单程票售出30分钟内,可在售出站按票价退票;

3、乘客刷卡进闸后,停留时限为120分钟(2小时),超时须按全程最高票价(7元)补票。

4、乘车超过买票站距,也需按超站距离进行补票;

5、当发生既超时又超程的情况,按超时进行补票,到客服中心补满最高全程票价(7元)。

6、当误用检票机造成乘客未成功进站或出站,30分钟内可到客服中心免费处理车票;

7、超出30分钟须补交全程最低票价(2元)后方可进站或出站;

8、如车票遗失,出站时须按全程最高票价补票,到客服中心办理。

互联互通

2024年1月22日,哈尔滨地铁与天津轨道交通乘车二维码实现互联互通。

优惠政策

免费乘坐

免费乘坐地铁人群包括盲人、残疾军人、因公伤残警察、企业退休的建国前老军人、离休干部、身高1.2米以下儿童、70周岁以上老年人。半价优惠人群包括哈尔滨市区全日制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

1.

盲人、残疾军人、因公伤残警察、持有《哈尔滨市企业退休的建国前老军人荣誉证》的军人、持有《老干部离休荣誉证》的老干部,给予免费乘坐地铁的优惠;2.

乘客带领1名身高不满1.2米(地铁检票闸机高度为1.2米)的学龄前儿童乘车时,儿童免票;3.

带领2个以上(含2个)身高不满1.2米的学龄前儿童乘车时,1名儿童免票。身高不满1.2米的学龄前儿童不得单独乘坐地铁;4.

对持有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制发的《敬老优待证》、且70周岁以上(含)的老年人,给予非高峰期(每日9时至16时、19时至末车)免费乘坐地铁的优惠;5.

对哈尔滨市区全日制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给予乘坐地铁5折的优惠。6.

对给予乘坐地铁享受优惠政策的特殊群体(盲人和1.2米以下儿童除外),均采取办理城市通智能IC卡,以刷卡方式验证乘坐地铁。

优惠时段1.

哈尔滨地铁2020年8月份19时至末车期间免费坐。从哈尔滨地铁集团获悉,从2020年8月1日起至31日哈尔滨地铁集团将开展“19时至末车期间免费乘坐地铁”活动,期间乘客可到车站安检点领取免费车票进站乘车。

换乘站点

车站

线路A

线路B

博物馆站

哈尔滨地铁1号线

哈尔滨地铁2号线

太平桥站

哈尔滨地铁3号线

医大二院站

珠江路站

哈尔滨地铁2号线

文化特色

编辑

地铁标志

旧版哈尔滨地铁标志以圆形为基础,由上下正反两个蓝色的英文字母“M”构成,从而使标识留白处巧妙地形成英文字母“H”。“H”是哈尔滨英文(Harbin)的首写字母,“M”是地铁英文(Metro)的缩写,二者的完美结合,形成哈尔滨地铁的视觉符号。圆形,象征着和谐地铁,圆百年地铁梦想之意。

新版哈尔滨地铁标志由哈字的拼音字头H和地铁英文字头M变形组合成为可读图形而成。色彩使用主色为最醒目的中国国色正红色,整体大气醒目、饱满活泼,国泰民安,社会和谐。

H变形为象征地铁隧道的圆形,依据现代艺术分割寓意观念,取直径的九分之一为宽度的阳线条,运用现代构成美学设计和构成组合手段,巧妙回旋布局而成。因地铁是直线往返,所以断开两点,成为一条直线,产生畅通、快速、安全感,同时形成双向两个M,左右重叠形成顺时针圆形回旋的独特地铁标识图形。似传统吉祥图案,又似西洋回纹,其中的圆形,更是欧式房顶的图形,展现哈尔滨中西结合的文化特色。

地铁标志地铁标志

中心的反S形,呈对称的两个半圆,形成往返的现代车辆在圆形隧道内四通八达的直观图形,读图时代感强,寓意吉祥平安,具很强的中国文化特色。标识的阴阳面积比近2:1,是现代构成美学中最稳定的分割比,又采用最具安定感的粗细无变化线条,因此更具有最稳定、安全的视觉感,有大都市气魄。

特色车站

哈尔滨地铁1号线全线共设23座车站,23座车站中有5座特色站,其装修风格各有千秋,其他站台均为标准站台。

哈尔滨地铁1号线的5座特色站

站台名称

描述

铁路局站

以哈尔滨众多的欧式建筑为草图蓝本,以欧式折中主义设计为理念,结合本站的建筑结构来实现铁路局站的气势磅礴、宏伟大气等特点。

哈工大站

从欧式建筑入手,大胆采用欧式风格装修手段,石材墙面和柱面以及欧式线条大胆的应用,充分表现哈尔滨的异域风情。

医大一院站

根据车站身处地理位置结合旁边东正及基督教堂,融合其设计风格,以现代化手法进行表达,将教堂的精致与大气充分地展现。

西大桥站与烟厂站

将天花以有序的方式进行单元排列,以现代手法表达欧式元素,结合车站的特殊结构形式,展现恢宏大气的设计效果。

标准站

以欧式镂空雕花、线条及以现代方式表达的欧式彩绘为主线,并根据车站的不同进行颜色的变化,充分地展现出了哈尔滨特色。

参考资料

哈尔滨地铁2号线共设19座地下车站,包括7座重点车站,1座廉政主题车站,11座标准车站,同时因所处的位置,周边环境的不同,各个车站也通过不同的建筑材料,各异的建筑造型来展现各自的特点,突出不一样的特色。

哈尔滨地铁2号线的7座重点车站

站台名称

描述

省政府站

省政府站周围欧式建筑风格明显,结合地面建筑风格在设计中融入欧式元素,地面在横、纵双方向增加欧式地面常用的圈边手法,厚实的柱础,坚挺的柱身,加上庄严的柱帽,搭配米黄色石材面层,充分利用建筑结构预留的三联拱空间,天花以弧形方通和欧式藻井铝板相结合的方式,搭配柱子之间的欧式门线。

博物馆站

博物馆站2号线站厅与既有1号线站厅为同一站厅,设计上延续1号线整体设计风格,保证整个车站的统一性,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变化进行一个线路的区分。将原1号线得棋盘格地面调整为石材圈边地面,柱面保留原1号线的设计手法,天花整体框架与原1号线一致,在局部方通排列上进行调整,让2号线博物馆站与既有1号线,既有共同点,又具备2号线的线路特点,便于乘客的辨识和乘坐。

哈尔滨站

哈尔滨站地铁依托与哈尔滨火车站,百年四代站房的交替,特别有时代特点。从设计上考虑与火车站风格一体化设计,不对风格进行明显区分,以融合为主。将哈尔滨火车站站房的设计元素加入到地铁设计中来,联拱的柱子,瓷砖墙面与铝板造型的互相衬托,天花条板的延展排列与欧式藻井的简化处理,整体风格与哈尔滨火车站一致,再搭配欧式味道浓郁的吸顶吊灯,将哈尔滨火车站独有的历史和环境进行烘托,让乘客再乘车的同时也可以感受中东铁路文化和内涵。

中央大街站

中央大街是哈尔滨最重要的商业街区,同时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商业街区。欧式建筑林立,建筑风格迥异,所以在设计中将室外场景室内化,最大程度表现其地面的建筑风格与特色。天花大面积采用灰色格栅,随机排列灯具,弱化背景,将欧式建筑中室外雨棚、罗马柱面进行简化处理,加入到墙面的设计中,设置31块艺术墙面,以屏幕为载体,播放百年老街的沧桑变化。在楼梯洞口人流密集的设计欧式的天花藻井并搭配彩绘图案灯具,以及欧式的铁艺雕花墙,将车站与中央大街彻底融入一体。

人民广场站

人民广场站位于友谊路经纬街交口,临江设置,周边皆为欧式建筑。在设计上,借鉴欧式教堂内的穹顶和彩绘玻璃,墙面采用质感强烈、反射光泽度大的玻璃墙面,天花以灰色方通为背景,着重体现伞状的柱面穹顶,在颜色搭配上,弱化墙顶地等其他部位,只针对伞状穹顶及柱面进行表现,将黄绿相间的大饱和度色块叠加搭配,对抽象的线条和斑斓的色块进行色彩构成。

太阳岛站

太阳岛站位于哈尔滨著名的太阳岛风景区,是哈尔滨极其重要的城市名片。室内的柱子采用欧式石材柱脚、柱头以及欧式建筑用特有的柱身线形,金碧辉煌颜色的石材面层,庄重而不失优雅,天花充分利用中庭特殊结构形式,在楼扶梯处搭建欧式独有的铁艺结构罩棚,天花模拟自然景观呈现,采用GRG天花吊顶,彩绘出蓝天白云,将室外的场景呈现在室内。坐在江北指向江南,是2号线地铁从江南到达江北的第一座车站。

世茂大道站

世茂大道作为江北的核心区域,在位置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在设计上也着重考虑,采用无限延展的方通为背景,将欧式的老钟表融入到设计之中,象征世茂大道地铁站建成的重要时刻。同时在欧式老钟表的设计,融入指北针的元素,坐在江北指向江南,展现江北新区发展。

参考资料

哈尔滨地铁2号线7座重点车站

哈尔滨地铁3号线共设置27座地下车站,27座车站有6座特色站。在装修设计上,哈尔滨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将哈尔滨的欧陆文化展现在乘客面前,将已开通的哈尔滨西站站连接至哈尔滨火车站西站,成为外地乘客进入哈尔滨的门户之一。

哈尔滨地铁3号线的6座特色站

站台名称

描述

哈尔滨西站

哈尔滨西站采用浓郁的欧式风格,设计元素从哈尔滨欧式建筑入手,提取其特色,充分利用车站的整体空间,拱形的吊顶,色彩缤纷的雕花灯箱,曲线的欧式柱跨,烘托出整体空间的恢弘大气,充分体现了哈尔滨地域文化特点。

医大二院站

医大二院站作为与哈尔滨地铁1号线的换乘站,延续哈尔滨地铁1号线的装修风格特点,并在色彩上与哈尔滨地铁1号线进行了反转,便于乘客的识别,地面采用棋盘格形式的铺贴,突出欧式建筑的艺术特色,天花设计在哈尔滨地铁1号线既有的基础上,进行细节变化,精巧灵动中透露着厚重的欧式味道。

哈西大街站

哈西大街站为哈尔滨地铁3号线的标准站,在装修风格定位上仍采用欧式风格,提取与哈尔滨地铁1号线不同的欧式元素,例如有欧式风格的柱面,在色彩上仍以暖色调为主,符合哈尔滨寒冷的气候特点,在天花的设计中更多的融入了现代元素强烈的方通拼接组合,配以简化的欧式灯片,使整体设计风格不但有欧式风格,又显得十分灵巧、现代。

中华巴洛克街区站

在中华巴洛克街区站,扑面而来的大幅LED显示屏,展现了“哈尔滨民族工商业龙商文化”的起源。

清真寺站

清真寺地铁站,则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结合清真寺的地理环境,整体设计风格以欧式风格为基调,与时代相融合。

靖宇公园站

在靖宇公园地铁站,一组东北抗联塑像屹立在“白山黑水”间,展现了抗日英雄艰苦卓绝的战斗场面。

参考资料

建设规划

编辑

在建线路

截至2023年12月,哈尔滨地铁共有1条在建线路,为哈尔滨地铁3号线二期工程西北半环。

线路名称

起止站点

车站数量(座)

运营里程(千米)

标识色

预计开通时间

哈尔滨地铁3号线

(二期工程西北半环)

丁香公园站-兆麟公园站

8

13

橙色

2024年底

参考资料

拟建线路

线路名称

起止站点

车站数量

(座)

运营里程

(千米)

停车场

车辆段

哈尔滨地铁4号线

(一期工程正线,不含支线)

前沙站(松北区)-民族学院站

29

34.5

哈平路停车场

(1座)

前沙车辆段

(1座)

哈尔滨地铁5号线

(一期工程正线,不含支线)

南京路站(松北区)-东三环站

25

36.1

哈阿停车场

(1座)

松北车辆段

(1座)

哈尔滨地铁6号线

群力新区-化工路(道外区)

23

33

哈尔滨地铁7号线

平房南站-平房东部

16

24

哈尔滨地铁8号线

松北区-松浦(⇢预留越江条件,南延连接平房区7号线)

11

27

哈尔滨地铁9号线

太平国际机场-哈西客站

12

28

哈尔滨地铁10号线

进乡街站-阿城新区

7

22

参考资料

总体规划

2009年,哈市修编的地铁线网规划为“九线一环”,共10条线路,形成”一环、两横、三纵、四射”的网络形态,总里程340公里。

2012年6月,哈尔滨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08~2018年)由1、2和3号线组成,形成“十字+环线”的骨架线路,线路总长89.58公里,总投资562.2亿元。

2017年,哈尔滨市城市轨道交通二期建设规划(2017-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公示,规划包括1号线四期工程、2号线二期工程(包含北延段及东延段)、4号线一期工程、5号线一期工程,共4个项目。线路总长约85km,全部为地下线,共设车站65座,初步匡算总投资约565亿元。此项目后期已发生变化, 最终方案应以国家正式批复为准。

2022年7月6日,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二期建设规划(2022-2027)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公众参与信息公示。规划包括4号线一期工程(不含支线)、5号线一期工程(不含支线),共2个项目,线路总里程70.6公里,共设车站54座、停车场2座、车辆段2座。

哈尔滨地铁原轨道交通二期建设规划哈尔滨地铁原轨道交通二期建设规划

价值意义

编辑

哈尔滨修建100公里地铁,按每公里4至5亿元投资算,将拉动相关产业产值达800亿-1300亿元。数据表明,哈尔滨地铁建设正在为城市地产、机械、建材、通信等数十个相关产业,带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和就业岗位。地铁不仅能缓解交通压力,更把人流、商流和信息流重新集成,助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网评)

哈尔滨地铁建成网格化后,不仅会带动地铁周边的经济发展,也会进一步促进沿途各个区域的开发。地铁建设不仅能进一步引导城市发展,增强城市活力,优化经济发展结构。同时,地铁经济将形成一个财富的“动车组”,快速地把人流、商流和信息流形成一种集成,对提升哈尔滨城市投资价值,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网易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