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拉木图 编辑
阿拉木图(俄语:Алматы/哈萨克语:Алматы),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最大城市,地处哈萨克斯坦东南部边境,靠近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全市面积约682平方公里,2023年人口约230万。阿拉木图在1929年到1991年间为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府,1991年至1997年间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首都。
阿拉木图是该国的直辖市之一,是国家的经济、金融、文化、交通、工业、科教中心 ,“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早年因盛产苹果被称为苹果城。1991年,宣告苏联解体的《阿拉木图宣言》在此签署。
中文名:阿拉木图
外文名:АлматыAlmatyAlma-Ata
别名:苹果之城、中亚湿岛
行政区类别:直辖市
所属地区:哈萨克斯坦
地理位置:哈萨克斯坦东南部边境
面积:324㎞²
下辖地区:8个区
电话区号:7727
邮政编码:050000-050063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气候
人口数量:200余万 人
机场:阿拉木图国际机场
火车站:阿拉木图第一站、第二站、第三站
方言:哈萨克语,俄语
城市代码:ALA
降水量:约660毫米(半湿润区)
主要民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
轨道交通系统: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
eartch地标:43°14'01.9"N 76°51'47.6"E
阿拉木图地区清朝时期曾是中国领土,清朝时为伊犁将军管辖,当时名为古尔班阿里玛图。
清朝新疆地图部分地区
1854年,一队由俄罗斯鄂木斯克出发的西伯利亚哥萨克军队在天山山脚地区建立了一个城堡,取名Zailiysky。一年后改名为Verny,1867年沙皇俄国中亚总督辖区的行政中心。
1911年当地发生大地震,仅一座东正教教堂在大地震中幸存。
1920年土耳其斯坦-西伯利亚铁路建成后,阿拉木图成为了一个主要的中途站。
1921年,阿拉木图改名为Alma-Ata(Алма-Ата),因其城郊盛产苹果而得名。
1929年成为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
1930年随土西铁路通车,发展迅速,成为哈萨克主要工业中心,食品业和轻工业都占很大比重,以面粉、肉类、纺织、毛皮、制鞋为主。
1932年建立阿拉木图州。
1986年12月17日爆发学生运动,史称阿拉木图事件。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成为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首都。
夜景
阿拉木图
阿拉木图街头的公交车
阿拉木图因地处哈萨克斯坦东南国境线,不符合一个独立国家首都的要求,而且人口密度过大、发展余地接近极限,难以满足首都建设发展的需要。1994年,哈萨克斯坦决定在2000年前把首都迁往中北部的阿斯塔纳。1995年9月,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发布迁都命令。迁都后阿拉木图作为国家文化和经济中心的地位不会改变仍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接待大部分来访的外国领导人,哈国内的多数重大活动仍将在阿拉木图举行。
阿拉木图的夜景
1997年12月10日,时任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宣布,阿斯塔纳成为哈萨克斯坦“永久性首都”,从此阿斯塔纳取代阿拉木图成为哈萨克斯坦新的首都、政治中心。
由于外伊犁阿拉套山脉的众多山溪的灌溉,阿拉木图土地肥沃,除了生产谷物外,大部分地方已开辟为果园。其中苹果园最多,因此阿拉木图有“苹果之城”的美誉。附近还有面积约8万公顷的自然保护区。
2022年1月5日,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阿拉木图发生非法集会。据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当天13时30分左右,1000余名抗议者开始冲击阿拉木图市政府。警方正采用声光弹等驱散抗议者。 据俄新社6日报道,哈萨克斯坦近日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约2000人在阿拉木图警方的行动中被捕。此前,哈萨克斯坦官方人员表示,已有十余名执法人员在阿拉木图冲突中丧生,至少353人受伤。一名执法人员被发现时身首异处,这是帮派恐怖主义的证据。 2022年9月17日,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签署宪法修正案,将首都重新命名为阿斯塔纳。
市长:叶尔波拉特•阿斯哈尔别克吾勒•多萨耶夫
副市长:耶尔詹·巴巴库马洛夫
玛拉特·谢穆别科夫
2019年5月27日阿拉木图市市长包尔詹·拜别克27日签署命令任命俄利亚斯·吾斯尔沃夫为新任副市长,前副市长阿赛勒·朱妮索娃因个人原因向市长拜别克提交了辞呈申请并获得了批准。阿赛勒·朱妮索娃于2015年10月份开始担任副市长职务,而俄利亚斯·吾斯尔沃夫此前担任市政府经济和财政规划管理局局长职务。
巴赫特詹·阿布德尔吾勒·萨金塔耶夫
萨帕尔别克·图亚科巴耶夫
塔勒哈特·萨尔森巴耶夫
阿拉木图市分为8个区:阿尔马林区、阿拉套区、阿乌艾佐夫区、博斯坦德区、热特苏区、麦迪奥区、纳乌鲁斯拜区、图尔克西布区
地理位置
位于外伊犁阿拉套山脉北麓伊犁河支流大、小阿尔马廷卡河畔的人工灌溉绿洲中。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卫星影像
阿拉木图
GOOGLE EARTH MAP地标:43°14'01.9”N 76°51'47.6”E
地形地貌
阿拉木图州南部为山区(最高塔尔戈尔峰,海拔4973米)及山前平原,北部是大片沙漠和伊犁河谷地。
阿拉木图(Alma-ata)是一座风光独特的旅游城市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天山北麓外伊犁山脚下的丘陵地带三面环山。
全市面积190平方公里,海拔700-900米。
阿拉木图自然风景
阿拉木图居民中以哈萨克族人居多,占全市人口的60%。
其次是俄罗斯人、鞑靼、乌孜别克、维吾尔人、乌克兰人等,人口170万(2014年)。
因阿拉木图位处的地区出产苹果,因此名称亦解作苹果城,以盛产苹果著称,阿拉木图在哈萨克语中的意思就是“盛产苹果的地方”。
阿拉木图是哈萨克斯坦的公路枢纽、航空要站,铁路通西伯利亚、乌拉尔、中亚和中国新疆,为重要公路运输中心和国内国际航空港。
阿拉木图机场航站楼
有铁路支线与土西铁路相连,输气管道从布哈拉通此。
阿拉木图国际机场
英文名:Almaty International Airport
机场三字代码:ALA
阿拉木图国际机场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国际机场,距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城市—阿拉木图市中心18公里(11英里),承载了哈萨克斯坦一半的旅客交通和68%的货物交通。
姐妹城市 | 缔结时间 | 国家 |
---|---|---|
莫斯科 | 1994年 | 俄罗斯 |
圣彼得堡 | 1996年 | 俄罗斯 |
1996年 | 俄罗斯 | |
塔什干 | - | 乌兹别克斯坦 |
比什凯克 | - | 吉尔吉斯斯坦 |
伊斯坦布尔 | 1996年 | 土耳其 |
安卡拉 | 1996年 | 土耳其 |
基辅 | 1997年 | 乌克兰 |
乌鲁木齐 | 1993年 | 中国 |
维尔纽斯 | 1998年 | 立陶宛 |
雷恩 | 2001年 | 法国 |
大邱 | 2006年 | 韩国 |
苏联解体后,因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大气污染严重,又处于地震活跃地带,首都安全受到威胁。于是哈萨克斯坦议会根据总统提议,于1994年7月6日通过迁都决议,在此后的几年里阿克莫拉(阿斯塔纳)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建和扩建工程为迁都作了大量的准备。
虽然哈萨克斯坦已经迁都,但阿拉木图依然是哈萨克斯坦发展最快的第一大城市。
2019年9月15日,哈萨克斯坦“南都”阿拉木图将于9月15举行隆重活动庆祝“城市日”活动在位于阿拉木图市的首任总统公园举行。
节日框架内阿拉木图市共举行60余项节庆活动,包括新设施启用仪式、文艺和体育赛事、展览及其他节日活动。
此外城市日期间还将举办苹果节,游客们在节日庆典上还能品尝各类苹果和参与精彩音乐、电影节活动。
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日被定为阿拉木图城市日,阿拉木图市政府和民间机构会组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