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治·斯蒂格勒 编辑
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Joseph Stigler,1911年1月17日~1991年12月1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学史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同弗里德曼一起并称为芝加哥经济学派的领袖人物,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家庭状况
斯蒂格勒是移民的第二代,出生在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市,出生时他的父母都已经获得公民权。父亲是第一代的德国移民,母亲则是第一代的匈牙利移民。斯蒂格勒先后得到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学学士(1931年)、西北大学企业管理学硕士(1932年)和芝加哥大学的博士学位(1938年) 。
教执生涯
斯蒂格勒
在斯蒂格勒的早期学术生涯中,他对经济学的许多领域都感兴趣。在1938年,他着手于价格理论方面的研究并发表著作。他在芝加哥大学负有盛名的《政治经济学期刊》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社会福利和差额价格》。不久,他就着手撰写他的第一本专著《竞争价格理论》(1942年)。1946年,他又推出了《价格理论》。
当时,他刚刚定居于艾姆斯,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于1938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这时,他已在爱达荷大学任教两年。这时,弗雷德里克·加弗邀请他去明尼苏达大学任职,他接受了。在这里,他与弗朗西斯博士和阿瑟·马吉特共事。
1958年,斯蒂格勒被认命为芝加哥大学商业研究生院美国制度查尔·R·沃尔格林讲座的教授。这样,他就开始了在这所大学的长期任职生涯。在此期间,他与米尔顿·弗里德曼一道,帮助领导了主张自由市场经济的芝加哥学派,这个学派由于重视货币主义和降低政府作用而闻名于世。
1957——1958年,斯蒂格勒离开了芝加哥大学赴加利福尼亚斯坦福的行为科学高等研究中心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工作,他与肯尼思·阿罗、梅尔文·里德、米尔顿·弗里德曼和罗伯特·索洛一起度过了他在回忆中所称的“辉煌的一年”。这些人中除里德外,后来全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斯蒂格勒在1971—1974年担任安全投资保护委员会副主席,1969—1970年担任尼克松总统的法规管理改革顾问,这使他有机会将他在法规管理上的学术成果应用于公共政策上。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系列重要的学术任命和职务头衔接踵而来,这是由于他的成就被世人认识而致。1964年,他被选为美国经济协会主席。1974年,他成为享有盛名的《政治经济学》杂志的编辑。一年后,他被选为美国全国科学院成员。
1977年后任芝加哥大学国家经济研究中心负责人。自1947年开始,一直兼任国家经济研究局的高级研究员。1982年,斯蒂格勒获得了经济学最高荣誉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70岁的这一年,斯蒂格勒进入了安逸的半退休生活,他拥有了较多的时间从事他所喜欢的业余爱好:收集书籍、摄影、木刻和打高尔夫球。他放弃了大学的领导岗位,但被命名为查尔斯·W·沃尔格林杰出荣誉退休教授。
乔治·斯蒂格勒
乔治·斯蒂格勒
批评社会管制政策
斯蒂格勒的另一贡献是对社会管制政策的精辟批评,他力图论证“看不见的手“在当代仍或获得良好的效果,而政府管制则常常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他主张实行自由市场制度,反对垄断和国家干预。他是被称为“管制经济学”的新的重要研究领域的主要创始人。弗里德曼赞誉斯蒂格勒是“以经济分析方法来研究法律与政治问题的开山祖师”。
生产和分配理论
作者名称 乔治·斯蒂格勒
《生产和分配理论》是2008年由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施蒂格勒。
研究方向
乔治·斯蒂格勒
人格魅力
斯蒂格勒也是一个颇受尊敬的经济学史家,1977年任美国经济学史学会(History of Economics Society)会长。
在芝加哥经济学派中,斯蒂格勒的实证性格为学派带来了理性讨论的气氛。他继承了恩师法兰克·奈特将经济学视为科学的强烈求真欲望,身为一个新古典经济学者斯蒂格勒却能够反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本位主义。当经济学的研究者将弗里德曼与斯蒂格勒这两位芝加哥经济学派第二代人物做比较时,多会注意到弗里德曼的好辩、争胜跟辩才无碍,相较之下斯蒂格勒则显得幽默、温和与实事求是。因此斯蒂格勒偶尔会赢得来自不同阵营者的赏识。
《知识份子与市场》(The Intellectual and the Market Place),1963年
《经济学史论文集》(Essays in the History of Economics),1965年,芝加哥大学出版
《人民与国家:管制经济学论文集》(The Citizen and the State:Essays on Regulation),1975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中文版:1994年,台湾远流出版社
《经济学布道家》(The Economist as Preacher),1982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中文版:1993年,台湾远流出版社
《史蒂格勒自传:一个不接受管制的经济学家》(Memoirs of an Unregulated Economist),1988年,美国基础读物出版社(Basic Books)。中文版:1994年,台湾远流出版社
乔治·斯蒂格勒长期从事有着鲜明经验主义导向的研究工作,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中尤以在市场活动研究和产业结构分析中所做的贡献最为重要。他的研究工作之一是调查经济立法如何影响市场。他对经济立法效力的研究使得管制立法的产生,并为经济学研究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斯蒂格勒的成就确立了他在市场及产业结构应用研究中的领导地位。由于斯蒂格勒研究的突出特色,他还被公认为是“信息经济学”和“管制经济学”的创始人,同时也是经济学和法学交叉研究的带头人之一 。
——1982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贺辞
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Stigler)
斯蒂格勒1911年1月11日生于美国华盛顿州雷登的西雅图郊区。在美国经济大萧条即将到来之时,他进入了华盛顿大学,并于1931年获得工商管理学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来到西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斯蒂格勒进入芝加哥大学。1936年离开芝加哥来到艾姆斯地区的依阿华州立大学任助理教授。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开始,斯蒂格勒就对一些公共管制政策进行研究,诸如:各州的公用事业委员会对电价的管制、证券管理委员会对发行新股的管制以及反托拉斯法等。斯蒂格勒之所以会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是因为斯蒂格勒对经济学界普遍的做法——把法律条文视同实务运作——深表怀疑。斯蒂格勒的研究发现常常颇令人诧异:电力事业的管制并没有帮助到家庭用户;而对发行新股的管理,也并没有帮助到购买这些股票的孤儿寡妇。
提出问题
斯蒂格勒直到很晚才提出了一个最明显的问题:为什么会有公共管制?斯蒂格勒尝试从不同团体的成本效益来看问题。这样的分析法,显然和主流的政治学研究方法不符。后者认为,引进管制政策,只是单纯地表示立法当局回应高涨的公众需求,以保障公共利益。而追溯公共需求的起源、则是因为某种社会之恶的存在与滋长,导致力主改革的人士希望唤起社会大众的注意。然而这种所谓的“公共利益”理论,难以说明保护性关税或是农村方案等措施,更无法解释政策制定的时机,例如,为何社会安全制度会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实施,而不是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