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兵不动 编辑
按兵不动(拼音:àn bīng bù dòng),是一个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吕氏春秋·恃君览》。
按兵不动指掌握力量而暂不行动,以等待时机。比喻事情发生后持观望态度而不肯行动。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状语。
中文名:按兵不动
拼音:àn bīng bù dòng
近义词:静观其变、裹足不前
反义词:闻风而动、雷厉风行
出处:《吕氏春秋·恃君览》
注音字母:ㄢˋ ㄅㄧㄥ ㄅㄨˋ ㄉㄨㄙˋ
语法结构:兼语结构
语法属性:作谓语、状语
《吕氏春秋·恃君览》: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往睹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赵简子日:“何其久也?”史默日:“…其佐多贤也。”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按兵不动”。
春秋末期,诸侯争霸,弱肉强食,位于晋国东部的卫国由于国力微弱,长期以来受着强大晋国的压迫,苦不堪言。当时在位的国君是卫灵公,卫灵公不愿长久地处于屈辱的地位,便毅然与晋国同样强大的齐国缔约结盟,从而与晋国断绝了关系。
漫画-按兵不动
赵简子并未接受这个建议。他认为卫灵公既然敢与晋国断绝往来,一定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贸然进攻,会使晋国损失巨大。所以他坚持要等史默回来,然后再考虑出兵事宜。
半年之后,史默终于回来了。赵简子问:“你为什么耽搁这么长的时间呢?”史默回答说:“经过六个月的考察,卫灵公很有才干,国内贤臣很多,人民拥戴,举国上下团结一心。如果我们要依靠武力使卫国屈服,恐怕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史默还讲述了卫灵公为激励国人抗击晋国的情绪而采用的方法:卫灵公派大夫王孙贾向国人宣告,说晋国已经下令卫国凡是有两个女儿的家庭,都要抽出一个送往晋国去当人质。消息传开之后,卫国到处是痛哭声和愤恨声。为了使国人相信这是事实,卫灵公又让王孙贾抽选出一批宗室大夫的女儿,准备送往晋国。结果他们出发那天,成千上万的百姓前来阻拦,不让她们去晋国当人质,并且愤慨地表示要和来犯的晋军拼战到底,宁死不屈。
赵简子听了史默介绍的情况之后,认为进攻卫国的时机还不成熟,于是便“按兵不动”,等待有利时机。
成语中赵简子力排众议,耐心等待史默的讯息,并接纳良言,按兵不动,堪称智者的典范。成语告诉人们,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得顺势而为,培养良好的洞察力,并耐得住寂寞。丝毫不分析周围环境以及变化了的情境,仅凭一时之勇,草率行事,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这样的人也往往更容易被扣上“莽夫”的帽子。
成文用法
“按兵不动”指掌握力量而暂不行动,以等待时机。比喻事情发生后持观望态度而不肯行动。
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状语。
运用示例
明·施耐庵《水浒传》:“又听得寨前炮响,史文恭按兵不动,只要等他入来,塌了陷坑,山后伏兵齐起,接应捉人。”
按兵不动—裹足不前
“按兵不动”与“裹足不前”意义相近,都有暂时不行动的意思。区别在于“按兵不动”指的是控制军队不在前进等待时机,而“裹足不前”则是形容有所顾虑而不敢向前。
按兵不动—按兵未动
按兵未动:表示让军队暂不行动,以等待时机。现在也比喻暂时不付诸行动。【辨析】 两者结构、功能相同,意义相等。“按兵未动”为“按兵不动”(定式)的或式。
【按兵不动】(1)slow in takingaction;(2)take no action;
例:暂时不行动,观望时机,例大本营受困,情况危急,他却按兵不动,显然另有图谋。
In spite of the supreme head quarters beingsurrounded and the situation critical,he played a waiting game.Obvi- ously,hehad another scheme up his sleeve.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