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起之秀 编辑
后起之秀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最早出自《世说新语·赏誉》。
该成语比喻后辈中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在句子中一般充当主语、宾语;含褒义。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范豫章谓王荆州:‘卿风流俊望,真后来之秀’。”
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后起之秀”。
东晋武帝时期,有个官员叫范宁,字武子,很有学问,曾做过中书侍郎,他还是当时著名的经济学家。后来因为直言获罪,被贬为豫章太守,人称范豫章。范宁有一个外甥,名叫王忱,自幼聪明好学,少年有才。范宁对他很是喜欢,常常带在身边,传授知识,教导他为人处世的道理。王忱也能听从范宁的教诲,博览群书,知书达理,待人接物也诚恳质朴。王忱人仕以后,很受朝廷赏识,不到30岁就升任荆州刺史,地位已在其舅父之上,人称王荆州。
范宁是当时的知名学者,经常与社会上的名人交往,建康(今南京)的家中总是高朋满座。范宁常常让王忱参加此类社交活动。
有一次,一位名叫张玄的人来到范宁的家中做客。当时王忱也在座,范宁就叫王忱先和张玄谈谈。张玄听说王忱志趣不凡,也很想与他交谈,听了范宁对王忱的吩咐,张玄就正襟危坐地等着王忱上来和他打招呼。可是王忱看到张玄这副装腔作势的样子,心里很不痛快,始终一言不发。张玄见王忱并不主动来和自己打招呼,自觉没趣,便快快而去。客人走后,范宁觉得王忱太没有礼貌,就批评王忱说:“张玄是吴中(今苏州一带)之秀,你为什么不和他谈谈?”谁知,王忱却微笑着说:“他要是真心想和我交谈,就应该专程来找我嘛!”
范宁很赏识王忱的这种性格,听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夸奖道:“哎呀,你风流俊望,真是后来之秀!”王忱也笑着说:“没有你这样的舅舅,就不会有这样的外甥。这是舅舅教育的结果。”后来,范宁把王忱的话告诉了张玄,张玄觉得王忱确实与众不同。说的话也在理,就另择时间专程登门拜访王忱。王忱也以礼相待,二人谈得非常投机,后来成了好朋友。
这个故事启示人们在吸取前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后来者也能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成绩。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历史在不断延续发展,后面的人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飞速前进,所以后来人超过前面的人是很正常的。人必自助,而后天助之。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不能与同龄人处于同一起跑线,但是只要有决心,有恒心,勤学苦练,也能迎头赶上。甚至后来居上。
成文用法
“后起之秀”比喻后辈中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在句子中一般充当主语、宾语;含褒义。“后起之秀”经常和“刮目相看”“后来居上”等词一起连用。
运用示例
清·盛大士《溪山卧游录》:“及浪游南北,与乡里阔疏,后起之秀,不乏其人。”
清·梁启超《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或仅虚列一名,而不肯以身当实行之冲,徒以大任责诸后起之秀,致其事不见重于世。”
老舍《出口成章》:“此外,我们必须指出:我们还没有一个十分坚强的通俗文艺作家的队伍,应当设法去组织,并培养后起之秀。”
“后生可畏”与“后起之秀”两者都有年轻人迅速成长的意思,但有区别。一是含义有区别。“后生可畏”有年轻人成长快、易超过老一辈的意思;“后起之秀”没有这种意思。二是用法不同。“后生可畏”一般作分句,也作谓语、定语;“后起之秀”多作宾语、主语。三是句法功能不同。“后生可畏”是主谓式,具有谓词性功能;“后起之秀”是定中式,具有体能性功能。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