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弗农·史密斯 编辑
弗农·洛马克斯·史密斯(Vernon Lomax Smith,1927年1月1日-),加利福尼亚查普曼大学法学院和商学院教授、乔治·梅森大学多学科研究中心经济学研究学者、莫卡托斯中心成员、国立中山大学名誉博士。他是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获奖原因是“开创了一系列实验法,为通过实验室实验进行可靠的经济学研究确定了标准”。
弗农·史密斯
弗农·史密斯
这种研究源于两个截然不同但目前正在相互融合的领域:一个是用认知心理学分析方法研究人类的判断和决策行为的,另一个是通过实验室实验来测试或检验根据经济学理论而作出预测的未知或不确定性领域。
1948年哈佛大学的张伯伦教授在课堂上通过对被实验者(学生)指定价值和成本参数,建立需求与供给曲线,进行对市场机制的检验,但他本人当时并未意识到这是经济学一个分支学科产生的开端。应该说实验经济学的产生是与博弈论联系在一起的,50年代初兰德公司的数学家与心理学家对处于雏形的博弈论进行实验。
几年后作为研究生的弗农·史密斯对张伯伦的实验方法有所涉及,以后当他在普度大学任教时开始进行应用尝试和改进,这种被称为“双向式拍卖”的集中式市场机制,较好地接近于用于现代金融和商品市场的交易体制。
弗农·史密斯有关实验经济学的第一篇论文是1962年发表在《政治经济学期刊》上的“竞争性市场行为的实验研究”,1965年又在该刊发表“实验性拍卖市场与瓦尔拉斯假定”,从而奠定其实验经济学开创者的地位。
弗农·史密斯
实验经济学所涉及的实验设计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来支持或反驳经济模型和理论的预测能力。这些实验也已经被用来与博弈论的方法(即纳什均衡)进行比较,解释经济决策者(实验中的研究对象)的行为。比如说博弈论表明纳什均衡对于自愿贡献的公共物品所提供的方案是等待“搭便车”,因此不要为公共物品进行奉献。而实验经济学家则允许经济学家判定这一均衡是否与人类行为相一致,最后经济实验还被设计成能够测试经济模型中消费者和生产者假定的方法。参与研究的学生们可以选择一个经济模型或博弈模型,并且利用见习船员扮演代理人的角色来设计一个实验。这些实验结果将要进行分析,通常采用统计方法,并且要与理论模型所预测的结果(或假定)进行比较。
弗农·史密斯
他最重要的成果是针对市场机制的研究,证明了可选择性的市场制度的重要性。
他也在竞争性市场均衡性质的创新实验、不同的拍卖形式的检验和设计诱导价值方法等问题上奠定了基础。当他还在哈佛大学求学之时,师从著名经济学者张伯伦,就沿着导师的方向为描述竞争性市场设计了“双向拍卖”的实验机制,从而验证了竞争均衡价格理论的正确性。在与普鲁特的合作中证明了市场的制度确实对竞争价格的确定起作用,他们的实验方法第一次实现了“维持市场环境不变,只改变市场制度”的条件,这是在任何现实的观测中都做不到的。1960年代,拍卖理论在微观经济学和博弈论中发展迅猛,史密斯设计出检验数种拍卖形式等价特征等一系列理论命题的实验方法,得到了出人意料的结果。
1976年,他发展出日后成为实验经济学标准工具的“导出价值方法”,同时,他还率先引进“风洞测试法”,使得诸如选择性市场设计这类新的尝试在投入实际操作之前能在实验室中先行实施。
2002年10月9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两位美国学者丹尼尔·卡纳曼和弗农·史密斯,以表彰他们在与人类行为相关的心理分析应用和实验经济学研究方面所做的开创性工作。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新闻公报说,把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一半授予卡纳曼,是因为他“把心理研究的悟性和洞察力与经济科学融合到了一起,特别是有关在不确定条件下人们如何作出判断和决策方面的研究”。
史密斯是乔治·梅森大学第二位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教授。该校的詹姆斯·布坎南教授因公共选择理论而获198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史密斯在得知获奖消息后说,“当年我费了很长时间才明白,教科书是错的,而学生们是对的。”早在他开始发展经济分析的实验方法时,许多经济学家不明白他为何那样做,“经济学家不做实验,只有他在做”。史密斯计划把约50万美元的奖金全部捐献给他1997年创立的实验经济学研究国际基金会。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