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学会 编辑

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中国金属学会中国金属学会

中国金属学会成立于1956年11月26日,是由冶金、材料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及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冶金材料领域的学术性科技组织,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团体法人。

截至2021年12月,中国金属学会第十届理事会有理事179人,常务理事57人,下设10个工作委员会。学会有个人会员9.3万名,单位会员215家,47个专业分会。学会与24个地方金属(冶金)学会保持业务联系。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中国金属学会

外文名:The Chinese Society for Metals

简称:CSM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登记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属性: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社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气象路9号院8号楼9层

创办时间:1956年11月26日

现任领导:理事长:张晓刚、秘书长:王新江、监事长:韩国瑞

社会信用代码:51100000500002993B

发展历史

编辑

1955年初,中国金属学会由当时的中央内务部批准成立。

1956年11月26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下,由老一辈冶金材料专家学者历时两年的筹备,中国金属学会宣告正式成立;11月26日到12月1日,中国金属学会第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会章,选举出以周仁刘彬、张文奇、王之玺、李薰、李文采、颜鸣皋等人组成的理事会。

1963年8月14日至25日,中国金属学会1963年年会暨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在青岛举行,会议参照全国科协的学会通则(草案),修改了会章,改选了理事会,周仁等89位同志当选为第二届理事会的理事。第二届理事会推举周仁同志连任学会理事长,刘彬、靳树梁、张文奇、杨维、李薰等五位同志任副理事长,王之玺同志任秘书长。

1978年12月28日至1979年1月7日,中国金属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及1978年年会在北京召开,全体代表讨论并一致通过了《中国金属学会会章(试行)》和李薰同志所做的《关于修改中国金属学会会章的说明》。全体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第三届理事会。

1986年10月22至25日,中国金属学会庆祝建会三十周年暨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修改并通过《中国金属学会章程》。大会选举产生第四届理事会,一致推举王鹤寿同志为名誉理事长,并选举产生了第四届理事会理事163名。

1991年11月9日至11日,中国金属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工作报告和修改的《中国金属学会章程》,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金属学会第五届理事185名。

1996年12月27日至29日,中国金属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第五届理事会提出的《中国金属学会章程》(修改草案)的报告;选举产生了第六届理事会理事179名,常务理事63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司库12名。

2001年10月30日,中国金属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第六届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仲增墉就修改《中国金属学会会章》向大会作了说明。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七届理事会(191名)和常务理事会(71名),选举产生了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司库。

2006年10月26日,中国金属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金属学会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听取和审议了《中国金属学会章程》的修改报告,并选举产生了第八届理事会及其领导机构。

2011年10月25日,中国金属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大会听取、审议和通过了组织工作委员副主任毛素英作的“修改《中国金属学会章程》报告”;通过无记名投票产生了第九届理事会。会议期间召开了第九届第一次理事会议。会议投票选举产生了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和正副理事长、秘书长和司库;理事会聘任了第九届9个工作委员会主任。

2016年10月30日,“中国金属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金属学会60周年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大会预备会议通过了代表资格审查报告、大会主席团、秘书长建议名单、第十届理事会理事和领导成员选举办法和第一届监事会监事及领导成员选举办法。大会闭幕式,代表们审议并通过了工作报告、财务报告、修改章程的报告以及监事会条例等。

2022年9月21日,中国金属学会召开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大会主会场设在北京,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国金属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中国金属学会第十届理事会财务报告》《中国金属学会第一届监事会工作报告》《〈中国金属学会章程〉修改报告》《中国金属学会单位会员会费标准及管理办法》《中国金属学会高级会员会费标准及管理办法》等文件;选举产生第十一届理事会180名理事、第二届监事会5名监事。

组织体系

编辑

机构设置

最高权力机构

学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会理事、监事会监事;

(三)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决定学会的工作方针和任务;

(五)制定和修改会费标准;

(六)决定终止事宜;

(七)决定其它重大事项。

会员代表大会须有2/3以上的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制定修改章程,须经到会会员代表2/3以上表决通过,不得以鼓掌方式进行表决。

会员代表大会每届五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但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一年。

执行机构

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学会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

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和常务理事;聘任和解聘秘书长;

(三)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四)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会员的吸收或除名;

(六)决定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七)决定副秘书长和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领导学会各机构开展工作;

(九)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十)决定其它重大事项。

理事会议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的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特殊情况可采取通讯形式召开。

学会设立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常务理事人数不超过理事人数的1/3。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其第一、三、五至九项的职权,对理事会负责。

常务理事会议须有2/3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常务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常务理事会至少半年召开一次会议,特殊情况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办事机构

中国金属学会办事机构设办公室、综合与培训部、学术工作部、国际联络部、生产技术与书刊部、新技术推广应用办公室、财务资产部及专家委员会。

组成单位

截至2021年12月,中国金属学会下设10个工作委员会,有47个专业分会,与24个地方金属(冶金)学会保持业务联系。

工作委员会

组织工作委员会

学术工作委员会

青年工作委员会

对外交流工作委员会

继续教育委员会

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

生产技术与科技咨询工作委员会

出版工作委员会

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总工程师工作委员会

专业分会

采矿分会

材料科学分会

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分会

铁合金分会

连续铸钢分会

炼焦化学分会

冶金地质分会

冶金自动化分会

冶金运输分会

冶金技术经济分会

电磁冶金与强磁场材料科学分会

金属涂镀层技术分会

金属材料深度加工分会

熔盐化学与技术分会

近终形制造技术分会

无损检测分会

炼铁分会

粉末冶金分会

轧钢分会

选矿分会

炭素材料分会

冶金环境保护分会

冶金安全与健康分会

冶金信息化分会

废钢铁分会

冶金管理现代化分会

高温材料分会

低合金钢分会

冶金反应工程分会

冶金固废资利用分会

冶金人工智能技术分会

炼钢分会

冶金设备分会

特殊钢分会

能源与热工分会

耐火材料分会

冶金建筑分会

情报分会

铸铁管分会

分析测试分会

高速线材轧机装备技术分会

功能材料分会

电工钢分会

非晶合金分会

电冶金分会

冶金流程工程学分会

方学

河南省金属学会

江西省金属学会

山东金属学会

四川省金属学会

北京金属学会

天津市金属学会

河北省金属学会

山西省金属学会

辽宁省金属学会

吉林省金属学会

黑龙江省金属学会

上海市金属学会

江苏省金属学会

浙江省冶金学会

福建省金属学会

湖北省金属学会

湖南省金属学会

广东省金属学会

陕西省金属学会

甘肃省金属学会

新疆区金属学会

中国金属学会组织机构图

组织会员

截至2021年12月,中国金属学会有个人会员9.3万名,单位会员215家。

学会会员包括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个人会员分为普通会员、高级会员、学生会员、外籍会员和荣誉会员。

申请加入学会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学会章程;

(二)有加入学会的意愿;

(三)在学会的业务/行业/学科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

(四)普通会员

1.

具有中级或相当于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取得硕士以上学位的科技人员;2.

高等院校本科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并从事实际工作三年以上或自学成才并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相当学术水平者;3.

有发明创造,有较重大科技成果或有专著的人员;4.

热心支持学会工作并从事冶金管理工作的领导干部。

(五)学生会员

在冶金大专院校学习的研究生、大学本科三年以上,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六)高级会员

取得教授、研究员、正高级工程师职称(含国家未设置正高职称门类的副高,如经济类等),热心支持学会工作、能履行高级会员义务的科技、管理人员,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

在学术界、工程界或技术科学领域内做出显著成绩或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矿业、冶金、金属材料等技术的专家和管理人员;2.

曾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创造发明奖、自然科学奖或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的获奖人员;3.

在中国国内外发表过重要论文或著作;4.

曾担任学会、专业分会、省(自治区、直辖市)金属(冶金)学会理事或委员;或从事学会工作10年以上,具有显著业绩。

对中国国家有重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具有重大发明、创新,对行业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领导者),可考虑破格吸收。

(七)外籍会员

凡在学术上有较高成绩,对中国友好,并愿意与学会交流和合作的外籍专家、学者,经学会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并报业务主管单位备案后可吸收为外籍会员。外籍会员可优惠获得学会出版的学术刊物和有关资料,可应邀参加学会在中国国内主办的学术会议并获得相关的其他服务。

学会章程以下规定不含外籍会员。

(八)荣誉会员

凡是学会会员,对冶金科学技术和对学会工作有重大贡献的专家、学者,年龄在70岁以上者,经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通过,可授予荣誉会员称号。

(九)单位会员

与冶金行业有关,具有相当数量科技人员,并参加学会有关活动,支持学会工作并按规定交纳会费的科研、教学、生产、施工、勘探、设计等企、事业单位以及依法成立的有关学术性群众团体。

会员入会的程序是:

(一)提交入会申请书或网上填写入会申请。高级会员须经学会2名高级会员或单位会员、专业分会、省、自治区、直辖市金属(冶金)学会(以下简称地方学会)推荐;

(二)经理事会(常务理事会)或经其授权的机构讨论通过;

(三)由理事会(常务理事会)授权的机构发给会员证。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和义务:

一、普通会员

(一)普通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1.

学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2.

参加学会的活动;3.

获得学会服务的优先权;4.

优先取得学会的有关学术资料和信息;5.

对学会工作的批评建议和监督权;6.

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二)普通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1.

遵守学会章程,执行学会的决议;2.

维护学会合法权益;3.

完成学会交办的工作;4.

按规定交纳会费;5.

向学会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二、高级会员

(一)高级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高级会员除享有普通会员的权利外,还享有以下权利:

1.

免费取得学会年度活动计划和学会主办的一种学术或综合期刊;2.

减、免费获得学会出版的相关专业学术论文汇编等;3.

优先参加由学会(包括专业分会)组织的中国国内外科技活动;4.

参加由学会主办的学术会议时,注册费优惠;5.

免费获取学会网站信息。

(二)高级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高级会员除履行普通会员义务外,还需履行以下义务:

1.

为学会建立人才库提供个人技术资料,并按要求,定期进行更新;2.

承担学会委托的工作,积极参加学会活动;

三、学生会员

学生会员的权利和义务:

学生会员除不享有普通会员的第一条权利外,享有其它二至六条权利。学生会员的义务与普通会员相同。

四、单位会员

(一)单位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1.

学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2.

优先参加学会的有关活动;3.

优惠取得学会的有关学术资料、会议文集、技术信息资料等;4.

对学会工作的批评建议和监督权;5.

参加由学会主办的学术会议,注册费优惠;6.

可要求学会优先给予技术咨询或技术服务、举办科技培训班或讲座、科技报告会等7.

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二)单位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1.

遵守学会章程,维护学会合法权益;2.

执行学会决议及接受学会委托的工作;3.

协助学会开展有关学术和科普活动;4.

负责组织单位科技人员及会员开展学会工作;5.

向学会提供有关技术信息资料;6.

按学会规定交纳会费。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学会,并交回会员证。会员如果一年不交纳会费或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学会活动的,经提示,仍不改正者视为自动退会。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学会章程的行为,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单位会员名单(2023年1月11日更新)

产钢企业(80家)

工程、设备、技术公司等(86家)

研究院、大学、出版社及报社等(33家)

1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3攀钢集团有限公司

4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

5攀钢集团四川长城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

6本钢集团有限公司

7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9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

10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11中国宝武武钢集团鄂钢有限责任公司

12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13山西新临钢钢铁有限公司

14广东中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15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16昆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7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8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19方大特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

21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

22河钢集团有限公司

23河钢集团承钢公司

24河钢集团邯钢公司

25河钢集团唐钢公司

26河钢集团舞钢公司

27河钢集团宣钢公司

28河钢集团石钢公司

29河南龙成集团有限公司

30湖南华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31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

32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

33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

34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35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股份有限公司

36东北特殊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7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8凌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9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40宁波钢铁有限公司

41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42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43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莱芜分公司

44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

45山东莱钢永锋钢铁有限公司

46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47山西新泰钢铁有限公司

48陕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49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50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

51首钢贵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

52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3首钢通化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4天津钢管制造有限公司

55天津市新天钢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56德龙钢铁有限公司

57西宁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8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59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60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61中信泰富特钢集团

62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

63山西建邦集团有限公司

64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65江苏长强钢铁有限公司

66唐山东华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67江苏飞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68徐州金虹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69福建金盛兰集团有限公司

70冀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71云南玉溪玉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72浙江龙盛薄板有限公司

73四川冶控集团有限公司

74广西北部湾新材料有限公司

75黎城太行钢铁有限公司

76中信大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77六安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78安徽省力鑫特钢有限公司

79杭州钢铁集团公司

80烟台华新不锈钢有限公司

81天津中重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82浙江甬金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3江阴市长兴钒氮新材料有限公司

84北京能泰高科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85唐山首唐宝生功能材料有限公司

86神雾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87北京中冶设备研究设计总院有限公司

88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89合肥东方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0秦皇岛秦冶重工有限公司

91山东慧敏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92上海新中冶金设备有限公司

93振石集团东方特钢股份有限公司

94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95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96中钢集团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97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98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99中钢集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0中钢集团天津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

101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102中钢集团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有限公司

103中钢设备有限公司

104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

105中冶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06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107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08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109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10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11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12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

113中信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114吉林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115武钢集团海南有限责任公司

116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117仟亿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18麦格瑞(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119安徽昱工耐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120北京金恒博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1液化空气(中国)研发有限公司

122湖南千盟工业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123哈尔滨贵金属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124中晶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5无锡市宝宜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126唐山成益实业有限公司/正丰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127炎陵县今成钽铌有限公司

128北京北科亿力科技有限公司

129科赫工业设备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130广州市华滤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131天堂硅谷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132北京福腾宝科技有限公司

133北京博鹏中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134洛阳盛铁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135成都博智云创科技有限公司

136张家港广大特材股份有限公司

137湖北力帝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138上海康晟航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9武汉鼎业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40浙江谋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141浙江江丰股分有限公司

142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143江苏龙冶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144广州翔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145辽宁宝利科技有限公司

146湖南镭目科技有限公司

147郑州沃特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48西安鹏远冶金设备有限公司

149宁波理工环境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50明拓集团有限公司

151南京科朗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152南京芬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153江苏集萃先进金属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

154北京中科金腾科技有限公司

155江苏隆达超合金航材有限公司

156济南冶金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157北京奥邦新材料有限公司

158华泰永创(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59江苏翔楼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160航材国创(青岛)高铁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161福建青拓特钢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162华誉智造(上海)新材料有限公司

163爱信(苏州)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

164北京瓦特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165南京金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166济钢集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67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168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69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170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171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172安徽工业大学

173北京科技大学

174东北大学

175华北理工大学

176辽宁科技大学

177内蒙古科技大学

178武汉科技大学

179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80燕山大学

181重庆大学

182重庆科技学院

183冶金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184中国冶金报社

18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86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187上海大学

188苏州大学沙钢钢铁学院

189华南理工大学

190天津大学

191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192河北科技大学

193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194中南大学

195上海交通大学

196中国矿业大学材料与物理学院

197昆明理工大学

198北方工业大学

199浙大城市学院

业务资产

业务范围1.

密切联系冶金、材料科技工作者,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冶金、材料科技工作者的建议、意见和诉求,维护冶金、材料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把学会建设成冶金、材料科技工作者之家;2.

密切结合中国钢铁工业生产建设及冶金、材料学科的发展,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生产技术交流和研讨活动,倡导学术民主,优化学术环境,促进学科发展和行业科技进步,推进行业创新体系建设;3.

开展民间国际科学技术交流活动,促进国际科技合作,积极加入国际科技组织,在海外设立国际科技组织或分支机构,参与国际科技事务和全球科技治理。发展同中国国外的科学技术团体和科技工作者的友好交往;为国际科技组织和海外科技人才来华交流合作、创新创业提供服务;4.

组织冶金、材料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创新,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参与科学论证和咨询服务,加快冶金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助力创新发展,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5.

实施《科学技术普及法》,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捍卫科学尊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6.

组织冶金、材料科技工作者参与国家科技战略、规划、布局、政策、法律法规的研究、咨询和制定,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协商、科学决策、民主监督工作,建设中国特色高端科技创新智库;7.

积极承接政府委托和转移职能,或接受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的委托,有序承担科技评估、标准研制与宣贯、科技成果评价与转化应用、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国家科技奖励推荐等;8.

开展相关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注重激发青少年科技兴趣,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9.

依照有关规定,编辑出版科技期刊、学术和科技图书、科普读物、信息资料、音像制品以及相关数字出版活动,提供科技知识服务;10.

受政府委托承办或根据学科发展需要举办国际和中国国内科技展览,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11.

向政府及有关部门举荐人才;按照规定经批准表彰、奖励在科技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会员和科技成果;12.

健全科学共同体的自律功能,建立和完善科学研究诚信监督机制,促进学术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加强科技伦理建设,宣传优秀冶金、材料科技工作者;13.

完成中国科协及有关政府部门交办、委托的工作和任务; 14.

积极向政府建言献策,积极参与重大决策咨询服务;积极开展学科建设,组织编写学科发展指南、行业路线图研究等;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工作,服务会员单位。

经费来源

会费;捐赠;政府资助;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和提供服务的收入;利息;其它合法收入。

建设成就

编辑

学术交流

中国金属学会围绕冶金行业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每年举办各类学术交流活动近百次。其中中国钢铁年会,炼铁、炼钢-连铸、轧钢和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议是定期举办的品牌会议。承办国际会议,开拓以中国为主的国际会议等,如亚洲钢铁大会、环太平洋先进材料及工艺国际会议、国际低合金高强度钢会议、国际炼铁科技大会,固态相变国际会议、可持续发展钢铁冶金技术国际学术会议等,为中国科技工作者了解新的科技成果和发展动态,展示中国科技工作者学术水平和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交流平台。

环太平洋先进材料与工艺国际会议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为了进一步加强国际材料研究领域的合作和了解,“环太平洋先进材料与工艺国际会议”(PRICM)由中国金属学会(CSM)、日本金属学会(JIM)、韩国金属学会(KIM)和美国矿物金属材料学会(TMS)共同发起主办,第一届会议由CSM承办并于1992年在杭州召开,此后每三年召开一次。2004年,中国再次承办,参加代表首次超过千人。2008年,澳大利亚材料学会(MA)申请加盟。五家学会以CSM-KIM-MA-TMS-JIM的顺序轮流承办。

2019年8月18日至22日,由五家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届环太平洋先进材料与工艺国际会议”(PRICM10)在陕西省西安市曲江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共有世界41个国家及地区的1500余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其中中国国外代表510余位,会上交流论文1213篇。

中日双边钢铁技术研讨会

中日双边钢铁技术研讨会自1981年起,每三年在中国和日本各轮流交流一次。

2019年10月31日,由中国金属学会和日本铁钢协会共同主办,重庆大学承办的“第十五届中日双边钢铁技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此次会议围绕钢铁冶金新技术、新进展及基础研究工作等方面展开探讨。

中韩双边先进钢铁技术研讨会

中韩双边先进钢铁技术研讨会旨在为中韩两国钢铁研究机构、钢铁企业间搭建一个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最初由中、韩双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发起,2014年首次由中国金属学会(CSM)和韩国金属材料学会(KIM)共同承接组织召开,此后每年在中国、韩国轮流举办。

2021年11月9日,由中国金属学会、韩国金属材料学会主办,中南大学承办的“第十二届中韩双边先进钢铁技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此次会议围绕钢铁冶金新技术、新进展,针对“碳中和、碳达峰”“绿色冶金”等未来冶金发展需求,在基础及应用研究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

可持续发展钢铁冶金技术国际学术会议

“可持续发展钢铁冶金技术国际学术会议”是由中国金属学会主办的系列国际会议,每隔三年在中国不同城市轮换召开。

2021年12月15日至17日,“2021(第二届)可持续发展钢铁冶金技术国际学术会议”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主题为“节能、减排、降碳和循环生态”,会议旨在更深入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宣传中国钢铁冶金科技进步方面取得的成就,培养锻炼高水平科技人才,推动钢铁冶金技术的发展。

学术期刊

截至2021年12月,中国金属学会主管的科技期刊16个,其中第一主办的7个。

《连铸》《连铸》

创刊于1982年的《连铸》杂志由中国金属学会主办,原名为《连铸通讯》,1989年改为现名。《连铸》属于技术类刊物,主要栏目有:综合评述、工艺技术、设备技术、铸坯质量、控制与检测、耐火材料、保护渣、生产管理等,此外还介绍连铸基本知识以及中国国内外连铸发展动态。《连铸》杂志主要面对连铸生产第一线、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除了保持较高的学术性还兼顾一定的普及性,在刊登一定数量的科技论文外,还发表技术革新和生产管理方面的文章,以满足多层次读者的需求。

《金属世界》《金属世界》

《金属世界》(Metal World)杂志是由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北京科技大学承办,中国科协主管的科技期刊。创刊于1986年,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以报道中国冶金、有色金属及金属加工工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普及其有关生产和加工方面的科学知识;介绍冶金、有色金属和金属加工行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和新经验为宗旨的科技期刊。《金属世界》是冶金、有色金属和金属加工系统发行量最大的刊物之一,报道冶金、有色金属和金属加工行业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是介绍金属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冶金行业高级科普期刊。

《JMST》《JMST》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简称《JMST》,是由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和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国际性英文学术期刊,是中国创办的材料领域第一本英文学术杂志。《JMST》刊登中国和来自世界各国的具有创新性和较高学术水平的原始科技论文。并设有特约综述、快报、简讯及国内、外材料界杰出学者简介等栏目,内容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重点放在高新材料的性能、组成、制备及结构和机理等。办刊的目的是加强国际材料界的学术交流,跟踪当代材料科学发展的前沿,促进材料科学技术进步。《JMST》自1995年起被“SCI”收录,并为“EI”的核心期刊,还被“CA”“MA”“PASCAI”“JICST”“SA”“AJ”及“CSA”等十余种国际检索系统收录,并成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

《钢铁》《钢铁》

《钢铁》杂志创刊于1954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金属学会、钢铁研究总院和北京钢研柏苑出版有限责任公司主办,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钢铁》的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钢铁冶金生产、管理、设计、科研、教学和钢材使用部门的科技人员和管理干部等。《钢铁》设置的主要栏目有综合论述、原料与炼铁、炼钢、压力加工、钢铁材料、能源与环保、装备技术、技术交流等。在选登文章时,优先刊登来自厂矿企业和院所结合的文章。

《金属学报》《金属学报》

《金属学报》创刊于1956年,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金属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承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材料冶金领域的学术性期刊。《金属学报》主要刊登冶金科技和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学术论文和高水平的综述性文章,是中国在该领域历史悠久、学术水平高的核心期刊之一,是包括SCI、EI、CA、SA、AJ、JICST在内的国际、中国国内的重要检索系统收录的核心期刊。

《金属学报(英文版)》《金属学报(英文版)》

《金属学报(英文版)》《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English Letters)》创刊于1988年,是由中国金属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承办的直接刊登冶金科技和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英文原始论文的期刊,以稳定质量、不断提高办刊水平、提高刊物的影响力、为国家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为办刊宗旨,以短、快、新为特色,接受和发表中国国内外直接英文来稿。先后被EI、CA、MA、SA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

《中国冶金》《中国冶金》

《中国冶金》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金属学会、北京钢研柏苑出版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中国金属学会会刊和冶金行业综合类科技期刊,由北京钢研柏苑出版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编辑出版和发行,创刊于1991年,现为月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ASPT《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冶金》的报道范围涵盖了钢铁及有色金属矿山地质、采矿、焦化、废钢铁、铁合金、烧结和球团、炼铁、炉外处理、炼钢、连铸、压力加工、材料研究、能源环保等金属冶金工业的主要技术领域,也征集部分化学化工、新型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稿件。其栏目设置包括专家论坛、技术综述、专题研究、生产技术、装备技术、节能环保、铁合金、矿业工程与化工、新型复合材料、企业专访、人物专访、冶金科学技术奖、冶金科技英才、学会动态、厂商动态等。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是钢铁冶金和材料工程领域历史最悠久的期刊之一:最初作为《Archiv für das Eisenhüttenwesen》创刊于1929年。该期刊审稿周期约5周,网络发布约3周,接受率在50%左右。

标准研制

中国金属学会开展团体标准的研制工作,成立专门的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建立完善的团体标准研制的相关制度和规范,严格团体标准的立项公示、团体标准讨论、征集意见、修改完善、审核报批、发布出版等工作,保障团体标准质量,截至2022年5月,已发布团体标准38项。

团体标准名称

标准号

发布日程

实施日期

《阶梯连续加料电弧炉》

T/CSM1—2020

2020.6.11

2020.6.11

《钢铁行业绿色生产管理评价标准(焦化)》

T/CSM3—2020

《钢铁行业绿色生产管理评价标准(热轧板卷)》

T/CSM7—2020

《钢铁行业绿色生产管理评价标准(冷轧)》

T/CSM8—2020

《钢铁行业绿色生产管理评价标准(电工钢)》

T/CSM9—2020

《冷镦和冷挤压用钢》

T/CSM11—2020

《稀土耐候结构钢》

T/CSM12—2020

《智能炼铁体系架构与建设指南》

T/CSM13—2020

《型钢码垛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

T/CSM14—2020

《钢铁行业绿色生产管理评价标准(第1部分:通则)》

T/CSM2—2020

2020.12.31

2020.12.31

《钢铁行业绿色生产管理评价标准(第3部分:烧结、球团)》

T/CSM4—2020

《钢铁行业绿色生产管理评价标准(第4部分:炼铁)》

T/CSM5—2020

《钢铁行业绿色生产管理评价标准(第5部分:炼钢)》

T/CSM6—2020

《钢铁工业绿色园区标准》

T/CSM10—2020

《钢铁企业绿色工厂设计规范》

T/CSM15—2021

2021.2.1

2021.2.1

《钢铁企业绿色工厂设计指标体系》

T/CSM16—2021

《炼钢区域机器人系统安全要求》

T/CSM17—2021

2021.8.23

2021.8.23

《LF精炼全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T/CSM18—2021

《冷轧钢卷贴标签机器人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T/CSM19—2021

《锌锅捞渣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

T/CSM20—2021

《镁铝合金铸锭码垛机器人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T/CSM21—2021

《碳化硅质耐火材料抗氧化性试验方法》

T/CSM22—2021

《垃圾焚烧炉用碳化硅制品》

T/CSM23—2021

《全工艺冷轧高性能取向电工钢带》

T/CISA157—2021

T/CSM24—2021

2021.12.9

2022.3.1

《超高强度桥梁缆索钢丝用盘条》

T/CISA158—2021

T/CSM25—2021

《超高洁净连铸高碳铬轴承钢》

T/CISA159—2021

T/CSM26—2021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用高性能无取向电工钢带》

T/CISA160—2021

T/CSM27—2021

《高性能桥梁用钢板及焊材》

T/CISA161—2021

T/CSM28—2021

《钢铁企业煤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与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耦合技术规范》

T/CISA162—2021

T/CSM29—2021

《转炉烟气排放高精度过滤技术规范》

T/CISA163—2021

T/CSM30—2021

《焦炉上升管荒煤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技术规范外盘管式》

T/CISA164—2021

T/CSM31—2021

《链箅机回转窑球团工艺烟气脱硝技术规范》

T/CISA165—2021

T/CSM32—2021

《基于湿法的烧结烟气超低排放一体化治理技术规范》

T/CISA166—2021

T/CSM33—2021

《钢丝拉拔用粉粒状润滑剂》

T/CSM34—2021

2021.12.20

2021.12.20

《钢丝绳插编吊索》

T/CSM35—2021

《磷生铁元素的测定微波消解-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T/CSM36—2021

《金属薄板边部裂纹敏感性试验方法》

T/CSM37—2021

《汽车用冷轧钢板电泳漆膜耐剥离性能电化学测试方法》

T/CSM38—2021

《铁矿采选企业生态环境管理指南》

T/CSM39—2022

2022.12.28

2022.12.28

《钢铁行业能源评价方法》

T/CSM40—2022

《无取向电工钢环保型绝缘涂层》

T/CSM41—2022

《钢铁行业废钢智能验质系统》

T/CSM42—2022

《船体结构用钢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工艺规范》

T/CSM43—2022

《高炉炼铁变压吸附供氧技术规范》

T/CSM44—2022

《螺旋梯度熔炼连铸设备》

T/CSM45—2022

国际合作

中国金属学会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并与中国国外学术组织、科研团体及生产企业有着广泛联系,与法国、德国、意大利、印度、日本、韩国、英国、美国、巴西等国家建立了双边、多边交流和合作关系,是冶金材料领域国际联系合作的平台。学会加入世界钢铁协会、国际冶金学会秘书长联席会议、国际钢铁工业分析委员会等国际组织。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2020年5月29日

优秀抗疫学会

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

2020年12月

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最具影响力组织”第十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调研宣传部

2021年12月28日

2021年度全国学会科普工作优秀单位

中国科协科普部

2022年1月

2021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鉴》优秀组织单位

中国科协

-

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

-

人才培养

编辑

奖项设置

中国金属学会设立了“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医学奖”,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合作共同设立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

冶金科学技术奖

设置:

冶金科学技术奖授予在中国冶金工业领域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先进科技成果的公民和组织,包括:

1.

在冶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方面有科学发现,丰富和拓展了学科的理论,带动该学科或相关学科领域的进步,为中国国内外同行所公认,对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的;2.

在冶金相关科学技术活动中,运用科学技术知识作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科学发明,带动该领域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变革,创造了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3.

在应用成果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等方面做出贡献的,包括:在实施技术开发项目中,完成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创造经济效益的;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中,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促进技术发展或行业结构优化,并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或社会效益的;在实施重大工程项目中,保障工程完成并创造经济或社会效益的;4.

在冶金企业管理、标准、信息、计量、档案和环境保护等科学技术工作和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事业中,有所创新,经过实践检验,创造社会效益的;5.

在冶金工业领域其他成果的完成中作出贡献的。

冶金科学技术奖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4个等级,其中特等奖为非常设等级。

评审与授予:

1.

冶金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审、奖励一次,获奖比例不超过40%。2.

中国公民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均可申报冶金科学技术奖。3.

申请冶金科学技术奖时,应填写统一格式的申报书,提供真实、可靠的评价、证明材料。4.

评审委员会按照规定的评审规则对申报成果进行评审,并向奖励委员会提出获奖项目和获奖等级的建议。评审规则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中国金属学会共同制定。5.

奖励委员会根据评审委员会的建议,作出奖励项目和奖励等级的决定。6.

冶金科学技术奖由冶金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员会颁发证书。7.

冶金科学技术奖的工作费用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承担。

冶金青年科技奖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是中国金属学会设立、承办并组织实施,面向全国冶金行业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奖项。旨在造就一批进入冶金科技前沿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表彰奖励在冶金工业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中做出突出成就的青年科技人才,为推动冶金工业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成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重点奖励在冶金领域重大原创成果、重大战略性技术、重大示范转化工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奖者应具备如下条件:

(一)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具有“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学风正派。

(二)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

在冶金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的、创新性的成就和做出突出贡献;2.

在冶金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和工程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的、创造性的成果和做出贡献,并有显著应用成效;3.

在冶金科学技术普及、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科技管理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4.

冶金生产中,具备较高技艺,职业技能处于中国国内领先水平,能够解决生产、科研中的高难度技术问题并取得重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年龄不超过45周岁。

(四)本人同意参评。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每年评选一次,人数不超过15名。往届获奖者不重复授奖。

评审程序:

1.

资格审查:由领导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候选人和推荐材料进行资格审查和形式审查。2.

初评:评审委员会负责候选人初评工作,推选出复评人选。3.

复评:评审委员会对进入复评的人选进行投票表决。4.

公示:评审结果在有关媒体和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期间,听取各方面的反映和意见,接受实名举报。如异议属实,撤销该候选人资格。5.

审批:候选人公示无异议后,提交冶金青年科技奖领导工作委员会最终审批。6.

奖励:由中国金属学会向社会发布奖励决定,举行颁奖仪式,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

冶金医学奖

设置:

冶金医学奖授予在中国涉及冶金行业相关医学领域研究、推广、应用先进科技成果的公民和组织,包括:

1.

在医疗卫生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方面有科学发现,丰富和拓展了学科的理论,带动该学科或相关学科领域的进步,为中国国内外同行所公认,对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2.

在医疗卫生科学技术活动中,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疾病、诊断、治疗、预防,职业卫生、医用产品等科学发明、创新,带动该领域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医疗卫生的进步,创造了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3.

在应用成果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等方面做出贡献的,包括:在实施技术开发项目中,完成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创造经济效益的;在科学成果推广应用中,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或社会效益的;4.

在医疗卫生、职业卫生、预防保健等的管理、标准、信息、计量、档案和环境保护等科学技术工作和社会公益性卫生科学技术事业中,有所创新,经过实践检验,创造社会效益的;5.

在涉及冶金行业相关医学领域其他成果的完成中做出贡献的。

冶金医学奖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3个等级。

评审与授予:

1.

冶金医学奖每年评审、奖励一次。2.

中国公民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均可申报冶金医学奖。3.

申请冶金医学奖时,应填写统一格式的申报书,提供真实、可靠的评价、证明材料。4.

评审委员会按照规定的评审规则对申报成果进行评审,并向中国金属学会奖励委员会提出获奖项目和获奖等级的建议。5.

奖励委员会根据评审委员会的建议,做出奖励项目和奖励等级的决定。6.

冶金医学奖由冶金医学奖励委员会颁发证书和奖金。

教育科普

中国金属学会继续教育和科普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每年举办的“冶金高级研修班”“全国冶金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网络炼钢-轧钢比赛”等已成为品牌活动;连续多年承担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举办“高品质钢铁材料失效分析培训班”“钢铁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高级培训班培训班”“钢铁工业智能制造前沿新技术及应用高级研修班”“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高级研修班”“‘碳减排、碳中和’领域专业技术转移转化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等,培训专业技术人才近千人次;重点开展节能减排关键共性技术、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相关知识的科学传播工作;搭建网络科普平台,举办“中国冶金材料大讲坛”“中国先进材料大讲坛”“中国冶金材料青年人才大讲坛”等公益视频讲座;免费开放“JHBY钢铁工业流程学习平台”,开展“材料创新知识服务月”活动;举办中国钢铁工业“十三五”科技创新成果网络展,连续多年举办网络模拟炼铁-炼钢-轧钢大赛、冶金青年创新创意大赛等科普竞赛活动。学会开发科普资源,组织编写出版多种科技图书、专著、手册、继续教育和科普教材、学术论文集等,制作《发现钢铁之美》《生态化钢铁—城市的朋友》等展板,支持编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科普系列集》《钢铁——工业文明的脊梁》《钛不可思议》等科普图书。普及行业绿色制造知识,组织撰写《钢铁工业绿色制造节能减排先进技术丛书》,从烧结、高炉、焦化、炼钢、轧钢等生产工序到能源、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系统介绍了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新成果。依托“科技活动周”“科普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专题活动,开放科普基地,组织科普讲堂、冶金科技成果展、专家咨询等特色活动宣传,面向大众普及行业知识,每年参与科普活动人数2万余人次,服务公民科学素质提升。

科普读物:《探索先进材料的奥秘》《发现金属之美》《钢铁冶金的环保与节能(第2版)》《冶金工业节能减排技术》《现代连续铸钢实用手册》《高炉失常与事故处理》《特殊钢在先进装备制造业应用中的战略研究》《师昌绪自传:在人生道路上》《洁净钢——洁净钢生产工艺技术》《中国钢铁工业年鉴》《环境影响评价》《中国高温合金手册(上下卷)(精)》

教育认证

中国金属学会参与材料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认证标准适用于材料类专业,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冶金工程专业、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和材料物理专业等。

人才举荐

中国金属学会注重培养和举荐人才,开展两院院士候选人、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的评选、推荐工作,为科技人才成长成才提供通道。通过学会推荐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多人获得光华奖、科学技术奖等奖项。

平台建设

中国金属学会牵头成立中国科协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承担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等工作;搭建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三方合作平台,组织金属行业和跨行业的院士、专家等高端人才资源开展培训活动。搭建炼铁、电炉炼钢生产技术服务平台,服务企业科技创新。依托炼铁生产技术服务平台,解决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提出可行方案;建立联络员机制,不定期召开技术报告会、研讨会和专题咨询会,推进超低排放等新技术,帮助企业解决炼铁生产技术实际问题,促进炼铁生产绿色发展。依托电炉炼钢生产技术服务平台,进行电炉主要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等数据共享和相关服务,推进电炉短流程炼钢的发展,促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

文化传统

编辑

形象标识

会徽

中国金属学会会徽是由学会英文译名的缩写“CSM”组成的图案。外部轮廓呈圆形,外廓周边为英文字母“C”,与中间的英文字母“SM”组成缩写的学会英文名称,会徽的下方为学会的中文名称。会徽可在办公地点、活动场所、会议会场悬挂,在出版物上印制,也可作为徽章佩戴。

中国金属学会会徽中国金属学会会徽

精神文化

宗旨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认真履行为冶金、材料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团结引领广大冶金、材料科技工作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社团领导

编辑

现任领导

第十一届理事会

职务

姓名

名誉理事长

干勇

理事长

张晓刚

副理事长

田志凌(常务)、陈德荣、戴志浩、赵民革、张少明、左良、杨仁树、唐立新、于勇、沈彬、曲阳、张志祥、侯军、王新江

秘书长

王新江

副秘书长

赵晶、高斌

专务副秘书长

王全礼、李建新、毛晓明、陈新

第二届监事会

职务

姓名

监事长

韩国瑞

副监事长

王维

历任领导

理事会

届次

时间

理事长

名誉理事长

秘书长

第一届

1956年11月26日

周仁

-

-

第二届

1963年8月14日

周仁

-

王之玺

第三届

1978年12月28日

叶志强

-

刘克刚

第四届

1986年10月22日

黎明

王鹤寿

陶少杰

第五届

1991年11月9日

黎明

王鹤寿

吕其春

第六届

1996年12月27日

-

-

-

第七届

2001年10月30日

翁宇庆

刘淇、徐匡迪、蒲海清

李文秀

第八届

2006年10月26日

翁宇庆

殷瑞钰

-

第九届

2011年10月25日

徐匡迪

殷瑞钰

赵沛

第十届

2016年10月30日

干勇

-

王新江

(参考资料 )

监事会

届次

时间

监事长

第一届

2016年10月30日

李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