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风区 编辑
季风区(monsoon region)是指气候受季风影响的区域。地形以平原、盆地、丘陵为主。形成原因是海洋与陆面温度对比具有季节变化。
全球季风区
有关学者利用季风大规模风系逆转的定义重新划分了全球季风区见右图1所示,并根据季风区所在纬度划分为热带季风区、副热带季风区和温寒带季风区。 总的说来,季风活动范围很广,一半的热带或者全球的1/4区域可以定义为季风气候,它影响着地球上1/2人口的生活。
在上述季风区中,最为著名和典型的是亚洲季风区(包括南亚和东亚)。欧亚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东亚和南亚(南临印度洋)居于两者之间,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都比其他任何地区显著,所以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在亚洲最为典型。
南亚为热带季风区,主要表现为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冬夏季风期间干湿分明,夏季风期间为雨季,冬季风期间为干季。
东亚季风区比较复杂,南海一西太平洋一带属于热带季风区,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中国大陆一日本一带为副热带季风区,冬季30°N以北盛行西北季风,以南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或东南季风。夏季雨量丰富,冬季雨雪较少,干湿季没有热带季风区明显。
东亚季风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风区,它的范围包括我国东部、朝鲜和日本等地。主要是由于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欧亚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东亚居于两者之间,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特别显著,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强大,其前缘强劲的偏北风成为东亚的冬季风,夏季亚洲大陆为热低压控制,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高低压之间的偏南风成为东亚的夏季风。东亚季风对中国东部、朝鲜、日本等地区的天气和气候影响很大,形成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的东亚季风气候 。
中国季风区
中国作为世界上季风显著的国家之一,有冬、夏季风交替的季风区十分广阔。
在中国境内,由于冬夏季风的源地、强度不同,其影响范围也不同。势力强的冬季风影响范围广阔,西界位于青藏高原东侧,南界可达南海中部,而夏季风的影响范围却要小得多。因此,人们把夏季风影响的最北界作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具体划分是以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为界。该线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为中国的季风区,该线以西、以北的地区为中国的非季风区。
赤道季风区位于我国最南端,本区特点是终年多雨,平均气温较高,虽冬季会受冬季风影响,夏季会受夏季两南风影响,但气温变化缓和,无明显季节差异。
热带季风区是我国风向季节性变化最明显的地区,冬季有少量冷空气侵入,夏季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双重影响。
副热带季风区夏季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多东南风;冬季受西风带冷空气影响,多西北风。根据受东南季风影响程度的不同,本区内部还可以分为华中区、华北区和东北区二部分。
西藏高原季风气候区位于常年西风区南界,属西南季风影响范围。
常年西风区位于西藏高原季风区以北,受季风影响微弱。
季风区 | 非季风区 | |
夏季风影响 | 夏季风可以影响 | 夏季风难以到达 |
降水量 | 降水量多,400 mm以上 | 降水量少,400 mm以下 |
干湿地区 | 半湿润区,湿润区 | 半干旱区,干旱区 |
地势地形 | 以平原丘陵为主,有部分高原盆地 | 地势高,高原盆地为主 |
植被 | 森林及森林草原 | 荒漠及草原荒漠 |
河流 | 外流河,雨水补给为主 | 大部为内流河,冰雪补给为主 |
生产方式 | 耕作业为主,栽培作物分布广 | 畜牧业为主,仅绿洲、河谷有农业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