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胥引 编辑
华胥引,词牌名,北宋新声,属黄钟宫。以周邦彦《华胥引·秋思》为定格,双调八十六字,前段九句四仄韵,后段八句四仄韵。代表词作除创调词作《华胥引·秋思》外,还有丁默《华胥引·论交眉语》等。
别名:华清引
词牌名:华胥引
始兴年代:北宋
韵格:仄韵格
字数:八十六字
代表词作:周邦彦《华胥引·秋思》等
流行年代:宋代、清代
华胥引,北宋新声,属黄钟宫,周词为创调之作,题为《秋思》。
华胥:中国古代寓言中之理想国。《列子》卷二《黄帝篇》:“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盖非舟车足力之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师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惜,却无所畏忌。”
又清毛先舒《填词名解》云:“《三皇本纪》:太皞、庖羲氏母曰华胥。词名盖取诸此,曰《华胥引》。”调名即本于此。
引:唐宋杂曲的一种体制。它原是古代乐曲的名称,用来称呼琴曲,在唐宋杂曲中有前奏曲、序曲的意思。
调名本意即以引曲的形式来歌咏理想的华胥国。常用作帝王德化的典故。调见北宋周邦彦《清真集》。此调又名《华清引》。按:此调为《华胥引》本调,与《华清引》调之别名《华胥引》调不同。
格律说明
定格:双调八十六字,前段九句四仄韵,后段八句四仄韵。以周邦彦《华胥引·秋思》为代表。此调只有此体,方千里、杨泽民、陈允平、奚淢、张炎、赵必瑑诸词俱如此填。 此词前段第五句例作拗句,如张词之“瑶台月下逢太白”,奚词之“飞飞万里吹净碧”,赵词之“波心荡漾鱼对唼”,皆然。前段第七句、后段第六句例作上一下四句法,如奚词之“听佩环无迹”、“认紫霞楼笛”,赵词之“和橹声伊轧”、“满满鲛绡罗箧”皆然,填者辨之。 按陈词前段第二句“掠水轻岚”,“掠”字仄声。第三句“满天红叶”,“红”字平声。奚词第六句“遥想玉杵芒寒”,“遥”字平声,“玉”字仄声。张词第七句“对东风倾国”,“东”字平声。赵词第八句“要泛五湖”,“要”字仄声。张词第九句“炯然玉树独立”,“玉”字仄声。张词后段第一、二句“只恐江空,顿忘却、锦袍清逸”,“只”字、“却”字俱仄声;赵词“年少飘零,鬓未霜、底须轻镊”,“未”字仄声。陈词第三句“锦笺郑重”,“郑”字仄声,赵词“江南归雁”,“江”字平声。方词第四句“那堪重翻细阅”,“那”字仄声。张词第五句“谁写一枝淡雅”,“谁”字平声,“一”字、“淡”字俱仄声。第六句“傍沈香亭北”,“沈”字平声。第七句“说与莺莺”,“说”字仄声。第八句“怕人错认秋色”,“错”字仄声;赵词“琴心寸寸三叠”,“琴”字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惟张词前段起句“温泉浴罢”,“浴”字入声。结句“炯然玉树独立”,“独”字入声,此皆以入作平,不可泛填上、去声字。又后段第四句,张词“欲远花妖未得”与陈词“频别兰灯自阅”同,第一二字俱可仄声,但宋人此句,如杨词之“幽窗时时并阅”,奚词之“还吟飘香秀笔”,赵词之“寄来鸾笺细阅”,用平声者多。另有宋丁默一首为抒情作,写得甚为流美,当是此调之佳作,调势亦平缓。丁词构思纤细、意脉清晰,语言平易,将情意表现得空灵,纯用词法,故宜效之。
格律对照
定格
格律对照例词:《华胥引·秋思》
平平平仄,中仄平平,仄平中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中仄中仄平平,仄中平平仄。中仄平平,仄平中仄平仄。
川原澄映,烟月冥濛,去舟似叶。岸足沙平,蒲根水冷留雁唼。别有孤角吟秋,对晓风呜轧。红日三竿,醉头起还怯。
中仄平平,仄中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中平平平仄仄。中仄中平中仄,仄中平平仄。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仄。
离思相萦,渐看看、鬓丝堪镊。舞衫歌扇,何人轻怜细阅。检点从前恩爱,但凤笺盈箧。愁翦镫花,夜来和泪双叠。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宋】周邦彦《华胥引·秋思》
【宋】方千里《华胥引·长亭无数》
【宋】丁默《华胥引·论交眉语》
【宋】奚㵄《华胥引·中秋紫霞席上》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