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淮 编辑

北宋陈师道诗作

《泛淮》是北宋诗人陈师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写旅途气象,通过初日冬暖、潮退顺风等平和、宁静意象,显现出诗人畅适的心境。颔联绘江推水国图,于“鸟飞”、“人语”中现出诗人自得之趣。颈联回顾徐州,抒终老故乡之愿,稍显一缕乡愁。尾联在任情吟啸自得中,流露出一股不平、傲岸之气。全诗含蓄有味,淡远有致,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当时泛淮的复杂感情,显出了诗人心境的崇高美。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泛淮

作者:陈师道

创作年代:北宋

出处:《后山先生集》

作品体裁:五言律诗

作品原文

编辑

泛淮①

冬暖仍初日,潮回更下风。

鸟飞云水里,人语橹②声中。

平野③容回顾,无山会有终。

倚樯④聊⑤自逸⑥,吟啸不须工⑦。

注释译文

编辑

词句注释

①泛淮:渡过淮水。泛,漂浮。

②橹(lǔ):划船的工具,比桨长、大而纵放船尾。

③平野:平阔的原野。

④樯(qiáng):桅杆。

⑤聊:姑且。

⑥逸:安闲。

⑦工:精巧。

白话译文

冬季天暖初日照临,潮水退回更遇顺风。

鸟飞云天倒映水中,橹声之内人语声声。

楚地平阔从容回顾,虽无山林终老相容。

倚着桅杆暂且放松,任情吟啸不顾拙工。

创作背景

编辑

元祐五年(1090年),38岁的陈师道由于私送被贬杭州的苏轼而被朝中党人交章弹劾,因而由徐州教授移颍州教授,此诗为诗人赴颍途中泛淮时所作。

作品鉴赏

编辑

文学赏析

诗人此次淮上之行正赶上冬晴,天气本来暖和,加上初日照临,又遇退潮,顺水顺风,诗一开篇描写的旅途气象,是和平、宁静、温暖,诗人的心情也是畅适的。颔联“鸟飞”、“人语”,更是一幅江淮水国图。鸟飞碧云中,与云彩共映于淮水,犹如在水中飞翔。“鸟飞云水里”五字,不仅说尽顺水行舟、水天一色的景致,有种鸟飞鱼跃的自得之趣,形成了一种明丽清逸的意境。对句“人语橹声中”,更饶佳趣。诗人高坐船上,橹声哑哑,人语嘈杂。本来局促的小船,寂寞的旅行,因此平添了无限意趣。这一联,上句绘形,富于画意;下句写声,富于人情。两相融合,使诗情从第一联的温暖畅适变得更加明丽开朗。

颈联转出心情,仍是因景见情手法。“平野容回顾”,说楚地平阔,四野无山,使诗人得以伸展视线,回顾故乡彭城(徐州)。乡愁淡淡,尽在一顾之中。一个“容”字,下得极好。这里虽非故土,但平野亦自多情,容他恣意回望。对句“无山会有终”,说江淮平原虽然“无山”,好像没有林泉胜景,但他必将有终老故乡之日,不至于毕生奔走天涯。十字写回顾之情,终老之愿,总是从“平野”、“无山”的眼前景逗出,句句不离泛淮所见。

一点淡淡的乡愁,一缕终老的心愿,刚刚给画面投上一小片阴云,马上又被一声长啸驱开了。“倚樯聊自逸,吟啸不须工。”作者坦荡的胸怀,驱散了薄雾轻愁。他靠着船桅,吟啸自得,心地顿宽,自有一种超迈的逸气。如此心境,如此风光,正可任情吟啸,不必计较诗句的工拙了。

这首诗从风和日暖一路写来,便有一股温暖平顺之气,到“鸟飞”、“人语”,更有一种怡然之乐,颈联偶然点了一下乡愁及平生之愿,也随即排遣。表面上,这位失意而执着的诗人,对仕途坎坷已是欣然自适,毫无遗憾的了。其实诗人那种不平之气,全在尾联一个“聊”字中透出:于朝中小人的中伤,他终究未能完全置之度外;只是“聊”以旷达超迈之气,驱散心头的浊雾。但他既说“聊”,一肚皮不平之意自在言外。因此,诗情是在“聊自逸”的反面。诗人并非完全忘情,而是站得高人一头,不作苦涩语。从中可见诗人过人的修养以及诗人写诗时深刻的构思。这首诗所写水上风光,固然鲜明清丽;写不平静的情怀,也十分含蓄。其运思之幽深,意境之超脱,表现了一种崇高的美。

名家点评

现代作家、学者赖汉屏:其心与神俱,排遣俗虑之处,有一种傲岸之气激荡于字里行间。这首诗正是《后山集》中洗净陈言,淡远有致的佳作。(《宋诗鉴赏辞典》)

作者简介

编辑

陈师道(1053年—1101年),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年间因苏轼等推荐而为徐州教授。后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等职。家境困窘。爱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已”之称。常与苏轼、黄庭坚等唱和。诗多写日常生活,风格奇峭新丽,是江西诗派代表作家之一。为文师法曾巩,有《后山居士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