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二公祠寻厉公墓不获 编辑
《访二公祠寻厉公墓不获》是著名外交家、当代诗词大家厉声教赴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拜谒厉杭二公祠,同时寻访其先祖厉鹗墓时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现了作为诗人的厉声教将凭吊先人的思古幽情寄托于杭州山水之间的超逸情怀。
该诗立意深远,感情真挚,韵律优美,用典精妙,更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却不落说教之窠臼,于沁人心脾之际发人深省,读之如曲径通幽,别有一番天地。
作品名称:访二公祠寻厉公墓不获
出处:《厉声教诗词选:江山代有弄潮人》
作者:厉声教
创作年代:当代
作品体裁:五言律诗
厉杭二公祠
孤茔湮鹤迹,晚照蒋村前。
阶下蕉烟碧,堂前蝶梦酣。
南湖花隐月,北渚水含烟。
樊榭吟游处,石窗薜荔缠。
作者后记:2014年再赴西溪,谒厉杭二公祠并访家祖厉公鹗之墓。几经寻访,得悉乾隆壬申樊榭公殁后葬于西溪王家坞,地近交芦庵,即今之蒋村乡王家桥。道光戊子至抗战前,茭芦庵二楼曾供奉厉公鹗及其姬人之木主,墓则不知所终。祠堂地处一隅,祠畔山房,堂下芭蕉,人迹罕至。或因历劫,碑碣不存,更无简介,便有游人,岂明就里?暮年恐难再访,憾甚。然人世功名,无非庄周梦蝶,蕉叶覆鹿,倘厉公复生,亦当不以为意也。适逢西溪花朝,繁花满径,烟水萦回,颇足游观。盘桓竟日,乘月而归。
诗句注释
①孤茔:孤坟,即厉鹗之墓。
②蒋村:即厉鹗墓及厉杭二公祠所在地。据记载,厉鹗墓在杭州市西湖区蒋村乡王家桥村三组,位于今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③鹤迹:鹤的爪印。西溪湿地多水鸟,此处泛指水禽的爪印。
④蕉烟:指芭蕉叶。典出唐·钱珝诗《未展芭蕉》:“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以绿色的蜡烛比喻未展蕉叶,此处以绿蜡之烟为喻体比喻蕉叶。
⑤蝶梦:指蝴蝶憩息。此处用庄周梦蝶之典故,典出《庄子·齐物论》。庄周梦蝶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所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在其中,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
⑥南湖花隐:此处双关。西溪湿地多水,南湖与下句中的北渚,皆指水泊,此其一;又厉鹗晚年自号南湖花隐,此其二。
⑦樊榭:此处指厉鹗,厉鹗号樊榭,有《樊榭山房集》、《樊榭山房集外诗》留世。樊榭本义语出晋·葛洪的《神仙传》。该书记载,刘纲偕夫人樊云翘双双飞升成仙,后人在二人升仙处建观,观旁建樊榭以祀樊夫人。
⑧石窗:石材做的窗户,多见于寺庙山房,此处用以描摹二公祠的幽静。唐·姚合《寄元绪上人》诗:“石窗紫藓墙,此世此清凉。”唐·张乔《再题敬亭清越上人山房》诗:“石窗清吹入,河汉夜光流。”
⑨庄周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庄周梦蝶是庄子所提出的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由于它包含了浪漫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人生哲学思考,引发后世一众文人骚客的共鸣,成为了他们经常吟咏的题目。
⑩蕉叶覆鹿:典出《列子·卷三〈周穆王篇〉》。春秋时,郑国一名樵夫打死一只鹿,怕被人看见,就把它藏在坑中,盖上蕉叶,后来他去取鹿时却忘了所藏的地方,于是就以为是一场梦。后以“蕉叶覆鹿”比喻得失荣辱如梦幻。
白话译文
在厉公坟墓的蒋村故址前寻访到夕阳西下,孤坟已湮没不见,泥地上只留下水鸟的爪痕。
信步二公祠前庭,阶下蕉叶碧绿,堂前粉蝶蹁跹。
适逢西溪花朝,繁花遮住了淡月,周围湖泊碧水含烟,让人不由想起自号南湖花隐的厉鹗公。
他当年吟诗游赏的所在,现在石窗上攀缠着藤萝薜荔之属,格外幽静。
根据作者原注,诗作的创作时间是在2014年。作者再赴西溪湿地公园寻访厉鹗墓,但仍未能找到。几经周折考证到厉鹗墓存废的历史和今已不存的现状,基本确认了迁址厉鹗墓故地的厉杭二公祠就是西溪现存的厉鹗遗迹的情况。
这是一首凭吊咏怀、写景抒情与哲学思辨自然融合的诗作。该诗立意深远,感情真挚,韵律优美,用典精妙,更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却不落说教之窠臼,于沁人心脾之际发人深省,读之如曲径通幽,别有一番天地。
首联点题并交待了时空,烘托了岑寂而又清幽的氛围:“孤茔湮鹤迹”句,一个“孤”字奠定了感情基调,又一语双关,既映射了作者此次追寻厉鹗墓不获,孑然而返的经历,又致敬了郊寒岛瘦,孤清傲岸的墓主人厉鹗。而“湮鹤迹”寥寥三字,既交待了作者无功而返,求之不得的寻访经历,又仿佛令读者亲见先人坟茔湮没不存,故地惟余草长莺飞的景象,生动传神。西溪多水,湿地多水鸟,樊榭之墓已杳,但水鸟爪痕犹在。这“鹤迹”的意象,又令读者想起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的诗句,联想到厉鹗孤寒不仕,不慕富贵的一生和独树一帜,流传青史的文名,不经意间,方见格调。
夕阳西下时的西溪湿地
诗的颔联,是寻访转为游览的衔接环节,且用语、意象双关,内涵深刻。表面看,颔联二句以工笔白描般的手法描写了迁移至厉鹗墓故址的厉杭二公祠的实景,堂前种植了芭蕉,蝴蝶蹁跹而至。芭蕉、蝴蝶,本就是诗词中经典的文学意象,蕉叶著雨添愁,蝴蝶穿花含情。但作者却并未局限于这基础的实物意象,而是结合古诗“绿蜡春犹卷”等典故和“蕉叶覆鹿”、“庄周梦蝶”的典故,进行了双重用典,推出“蕉烟”与“蝶梦”的意象。蜡烛般卷起的蕉叶绽绿,如烟;停歇了翅膀的蝴蝶酣眠,入梦。这烟与梦,都是不够真实的意象,那蕉叶覆鹿之属,早不知是真是梦,庄周梦蝶之人,亦不知蝶梦我梦,红尘万丈之中,黄粱一梦之间,何为真实,何为虚幻?
“阶下蕉烟碧,堂前蝶梦酣”二句,看似平淡,实则深刻,堪称大家手笔。作者将眼前实景与经典意象和著名典故巧妙结合,将发人深省的内涵蕴于清新风雅的景致,将写实与写虚自然融合,不落窠臼,不着痕迹,写出了古往今来多少先贤哲人共同的慨叹和疑问:人生如梦,汲汲于名利,正是当局者迷,一旦梦醒,不知如何自处。
厉鹗吟咏雕像
“北渚水含烟”句,手法与“南湖花隐月”句相同,表面是写西溪烟水萦回的美景,实际用典,典出厉鹗描写西溪风光的名句“一曲溪流一曲烟”。作者游赏西溪的山水,也是在追寻先人厉鹗吟咏山水的足迹,一路烟水,一路诗情,生动地表现出了西溪湿地人文历史与自然风光的交相辉映。
颈联手法高超,自然流畅地将流连眷恋西溪美景的现实与追思先人风骨和文采的想象自然结合,将写实与用典巧妙融合,文思不凡,意境高远,且对仗工整,音韵优美,为不可多得之句。
尾联再次双重用典,别出心裁地借助具有深厚含义的文学意象,巧妙收束了游赏逸趣,继而以开放式的手法,呼应了开头的寻访凭吊,继续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古幽情,读来引人遐想,意趣无穷。
通往厉杭二公祠之径,杂草丛生
全诗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炼字如金,用典精妙,对仗工整,韵律优雅,且手法高超,运用了经典的意象又能推陈出新,不落俗套,凭吊咏怀与写景白描巧妙结合,引人入胜,哲学思辨与真挚情感水乳交融,发人深省,颇具大家风范,较之于古今诸多凭吊咏怀佳作,不遑多让。
厉声教
有“诗人外交家”之称的厉声教被誉为“学贯中西的一代大师”。他的作品影响深远,其中《望海潮·悼周恩来总理》、《癸丑年九月怀周总理》、《浣溪沙·甲戌年夏梦曲院荷花》、《辛卯季春谒厉杭二公祠》、《访二公祠寻厉公墓不获》、《观潮有感》、《采桑子·西湖四咏》等被公认为当代诗词中的经典之作。作为当代国学代表人物,其作品和事迹被编入《中国当代诗坛选藏》、《静安文史》、《杭州党史》等典藏文献及大、中、小学教材中,并被翻译成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德文、俄文、日文等多种语言文字。凤凰网评价其为“当代罕有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融中西文化精髓于一身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厉声教是中国近现代文教界代表人物厉麟似的长子,清代文豪厉鹗的七世孙。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月泉吟社
上一篇 辛卯季春谒厉杭二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