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坤 编辑

深圳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赵建坤赵建坤

赵建坤,男,1969年8月生,文学博士,深圳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赵建坤

出生日期:1969年8月

毕业院校: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山大学中文系

职业:教师

性别:男

职称:深圳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人物经历

编辑

1991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其后就读于中山大学中文系,相继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主讲课程

编辑

为古典文学、古代小说史、中国戏曲史。主要讲授古代文学、文史哲通论等课程,并开设中国小说史专题、戏曲史专题、古典文论等课程。

主要贡献

编辑

· “论《儒林外史》对笔记小说文体的取鉴与融汇——《儒林外史》的文体形态学研究之一”,《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科版1999年第1期.。

· “‘以史汉才作为稗官’:《儒林外史》形态特征与史著文体的关系”,《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科版2001年第1期.。

· “探子何以唱主角——推论元杂剧形态与讲唱文学的关系”,《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 “刻舟求剑+涸泽而渔=《英雄》?”,《电影文学》2003年第3期.。

· “论元杂剧‘探子主唱’模式的表演本质”,《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 “明清的‘自费生’与‘吝啬鬼’严监生”,《文史知识》2003年第1期.。

· “张文虎茶寮‘温书’与《儒林外史》”,《古今艺文》(台湾)2003年2月版.。

· “《白门悲柳》对传统戏曲创作的启示”,《中国戏剧》2003年第2期.。

· “《金瓶梅词话》与叙事文学的人物类型化传统”,《韶关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 “清明捐监制度与《儒林外史》的严监生形象”,《中国文化月刊》(台湾)2004年6月刊.。

· “七百年关汉卿研究史的价值与启示”,《艺术探索》2009年第3期.。

· “元曲四大家考”,《韶关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 “关汉卿戏曲的民间形态与美学价值——从七百年关汉卿研究史谈起”,《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 “元杂剧题材的因袭与承袭”,《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 “可上可下之才——解读关汉卿明代史料的戏曲学价值”,《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元杂剧的剧情特征及成因”,《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 “顾炎武与诗经研究”,《诗经研究丛刊》(第十九辑),2011年9月版.。

· “《儒林外史》与茶寮——兼论《儒林外史》的叙事特征”,《名作欣赏》2011年第8期.。

· “因袭还是创造?——论元杂剧的形态特征与艺术本质”,《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 “吴敬梓与《诗经》”,《诗经研究丛刊》(第二十二辑),2012年10月版.。

· “‘元曲四大家’:一个亟待梳理的含混概念”,《兰州学刊》2012年第6期.。

· “三国故事的传播方式及与《三国演义》之关系”,《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 “关汉卿的明代接受及戏曲史学意义”,《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4期.。

· “三国故事传播史述论”,《阴山学刊》2012年第3期.。

· “20世纪以来关汉卿的文学史叙述历程”,《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