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血时间 编辑
在一定条件下,测定人为刺破皮肤毛细血管后,从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称为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测定。BT测定受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毛细血管结构和功能以及血小板与毛细血管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而受血液凝固因子含量及活性作用影响较小。BT传统测定方法有Duke法和Ivy法,目前常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标准化出血时间测定器法(template bleeding time,TBT)。
名称:出血时间
所属分类:血
TBT法:6.9±2.1min。
(1)BT延长:见于:①血小板数量异常,如各类血小板减少症;②血小板质量缺陷,如先天性和获得性血小板病、血小板无力症等;③某些凝血因子缺乏,如血管性血友病(vWD)、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④血管疾病,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⑤ 药物影响,如服用潘生丁、乙酰水杨酸等。
(2)BT缩短 见于某些严重的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1)试验前一周应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抵克利得、氯吡格雷等。不合宜人群:患有凝血不良性疾病如血友病患者。
(2)BT测定影响因素有:皮肤切口深度(最重要因素)、长度、位置、方向,毛细血管所受压力;皮肤温度等。对儿童、老年、有瘢痕形成史的患者,可用瘀点计替代TBT作出血时间测定。
(3)BT测定时:需注意保暖,尤在冬季,否则会影响结果。
(4)因BT测定影响因素多,故目前国际上已很少使用BT测定,其检测功能已主要被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功能试验及筛查凝血功能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所替代。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