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国 编辑
曹国(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487年),周代诸侯国之一,国君姬姓、伯爵。周文王嫡六子曹叔振铎封于曹,建都陶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疆域大致辖今山东省西南部。曹国之域“襟带河济,扼控鲁宋”,居于要冲,诸侯四通,是诸侯各国往来必经之地。陶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天下之中”,全国性经济大都会。西周时期,曹国实为一方大国,与鲁国共守王朝东土,起过重要作用,与晋、鲁、卫、蔡同列“十二诸侯”。春秋时期,周室衰微,曹国逐步沦为中原二流诸侯国。晋楚争霸,曹国成为受害者之一。晋公子重耳落难之时经过曹国,曹共公无礼对待。晋文公即位,讨伐曹国,曹共公被俘。晋、楚城濮之战(今山东鄄城西南),楚国失败,曹国亲附于晋国。春秋末期,曹、宋交恶。曹悼公被囚至死,曹国内乱,曹伯阳继位,好田戈之事,离晋侵宋。曹伯阳十五年(公元前487年),宋景公灭曹。曹国灭亡,其后裔以国名为姓氏,曹叔振铎即为曹姓始祖,汉相曹参即其后裔。
封邦建国
夏末,商汤伐桀,灭三朡,曹氏部落迁至三朡故地。《曹州府志》“汤伐三鬷,更其国曰曹”。商末,武王伐纣,迁晏安之后于邾,封弟叔振铎于曹。
曹氏始祖—曹叔振铎
曹叔振铎,周文王与太姒所生第六子(诸子排行十三),分封于曹,西接成周,东连齐鲁,北临河济,南控江淮,处在司马迁《史记》中称为“天下之中”的膏腴之地。
曹叔振铎作为周初首批封君之一,在灭商立国之初已成年,且立有大功。《史记·周本纪》载:纣亡,武王举行入城仪式,周公旦把大钺,毕公高把小钺,左右保卫,叔振铎当驾驭手,师尚父牵牲,此处可见叔振铎地位之重要。《史记·管蔡世家》:曹叔振铎者,周武王弟也。作为西周非常重要的十二诸侯之一,与鲁国共守王朝东土。
西周宗法礼制盛行,曹国为同宗之国,遵循周礼,深受周天子器重。自曹叔振铎至曹惠伯,曹国与邻国相安无事。
西周晚期,曹国内乱。曹惠伯三十六年(公元前761年),曹穆公弑曹废伯自立。此后,君主谥号皆称公。
诸侯会盟
中原诸侯国
曹昭公六年(公元前656年),齐国为遏制楚国北上侵略中原,齐桓公会合诸侯大败亲楚的蔡国,接着攻楚。此后,又攻陈、郑。
曹共公二年(公元前651年),齐桓公、鲁僖公、宋襄公、卫文公、郑文公、曹共公、许僖公在葵丘会盟,齐桓公霸业达到顶峰。
齐桓公逝世,齐国内乱,宋会合曹、卫、邾四国军队进入临淄,平定齐国内乱,拥立齐太子昭继位。宋襄公自恃定齐有功,企图承袭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曹共公十年(公元前641年),宋襄公求霸心切,先执滕宣公,又邀曹共公、邾文公、鄫子于曹南会盟,鄫子后至,宋襄公命邾文公执而祭鄫子于睢水之社。曹不服宋,宋襄公伐曹。宋襄公对邻国滥施暴虐,弄得众叛亲离,人心丧尽。最终,楚、宋泓之战,宋襄公大败。
晋文伐曹
城濮之战
曹共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32年),晋文公伐曹,攻城时战死的人很多。曹军将晋军的尸体陈列在城上,晋文公很担心。听取舆人的主意,扬言要在曹国人的墓地驻扎宿营。曹国人恐惧,害怕墓地遭掘,把晋军的尸体装进棺材运出来,晋军趁机攻入城,俘虏曹共公,指责曹共公纳美女三百人,而不肯听取僖负羁的劝谏。
晋、楚城濮之战,楚国失败,曹共公归国,诸侯分曹,国势日下。此后,曹附於晋。
会晋征战
曹文公五年,诸侯联军伐邾;六年,齐侵鲁,并攻曹;十年,伐郑;十八年,伐陈;十九年,伐郑。
曹宣公六年,诸侯联军在“鞍之战”大败齐国;七年,伐郑;十一年,楚侵郑,救郑;十四年,伐郑;十七年,伐秦。
曹成公四年,诸侯联军攻郑;六年,伐齐国、攻郑、侵楚、陈;十年,楚侵陈,救陈;十二年,楚围陈,救陈;十四年,攻郑;十五年,伐郑;十六年,攻郑,郑求和;十九年,攻秦;二十二年,卫石买擅取曹地重丘;二十三年,晋拘捕石买、孙蒯,攻齐。
曹武公七年,诸侯联军攻齐;八年,伐卫国;九年,在宋举行“弭兵之会”。
国乱而亡
春秋末期,曹、宋交恶。曹悼公朝宋,遭宋景公禁锢至死,曹国内乱,继任的曹声公、曹隐公先后被弑,曹靖公死后,曹伯阳继位。
西周诸侯国
曹伯阳六年(公元前496年),曹国鄙人公孙彊好田弋,献白雁于曹伯阳,讲述涉猎技巧,深受宠信。由此向公孙彊询问国事,公孙彊应对得体,命其担任司城,执掌国政。
曹伯阳十四年(公元前488年),公孙彊陈说称霸之道,曹伯阳接纳。于是,与晋断交,并攻宋。宋景公围曹,晋国不救。郑国认为宋灭曹与其不利,救曹侵宋。
曹伯阳十五年(公元前487年),宋景公灭曹,俘曹伯阳及公孙彊并杀之,曹国灭亡,存国559年。
曹国地理图
《汉书·地理志》:“济阴定陶,《诗风》曹国也。武王封弟叔振铎于曹,其后稍大,得山阳、陈留,二十余世为宋所灭。昔尧作游成阳(今鄄城东南),舜渔雷泽(今菏泽东北),汤止于亳(今曹县南),故其民犹有先王遗风,重厚多君子,好稼稿,恶衣食,以致蓄藏。”
国都
陶丘,《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陶丘,在山东定陶西南七里。《竹书纪年》:“尧八十九年作游宫于陶,九十年帝游居于陶”。
西周曹国
陶丘是战国时期经济商贸中心。司马迁《史记》中称陶为“天下之中”。此地四季分明,沃野千里,是“春种一粒粟,秋收成万颗籽”的富庶之地。古书载有“富比曹、卫”的说法,足见当时此地富庶为世人所钦慕。《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夫自鸿沟以东,芒砀山以北,属巨野,此梁、宋也。陶、睢阳亦一都会也。”
范蠡(陶朱公)定居于此,成就千古商祖。孔子门生子贡(端木赐)倡儒门之风,经商于曹、鲁之间,富致千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取其利,必先喻其义,”成就儒商之首。
城邑
《左传》及其他文献中多有记载曹国城邑。主要有以下几个城邑和地区:
名称 | 史书记载 | 地理位置 | |
重丘 | 《左传・襄公十七年》:“卫石买,孙蒯伐曹,取重丘”。 | 今山东荏平西南 | |
鄸邑 | 《左传・昭公二十年》:“曹公孙会自鄸出奔宋”。 | 今山东菏泽西北 | |
郊邑 | 《左传・定公十二年》:“卫公孟疆伐曹,克郊”。 | 约今山东菏泽西 | |
曹隧 | 《左传・襄公十七年》:“卫孙蒯田于曹隧”。 | 约今山东鄄城北 | |
洮邑 | 《左传·僖公三十一年》:“分曹地自洮以南,东傅于济,尽曹地也”。 | 今山东鄄城西北 | |
清丘 | 《左传·昭公十一年》:“盟于清丘之社”。 | 今山东菏泽西北 | |
贯邑 | 《左传·僖公二年》:“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 | 今山东曹县西南 | |
重丘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诸侯同盟于重丘”。 | 今山东巨野西南 | |
釜丘 | 《竹书纪年》: “薛侯来会王(魏襄王)于釜丘。” | 今山东定陶西南 | |
鞍邑 | 《左传·哀公十四年》:“ 魋 先谋公,请以鞌易薄。 ” | 今山东曹县西北 | |
笙渎 | 《左传·庄公九年》:“乃杀公子纠于生窦”。《史记》名“笙窦”。 | 今山东菏泽东 | |
楚丘 | 《左传・隐公七年》:“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 | 今山东曹县东北 | |
戎城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戎侵曹,曹羁出奔陈”。 | 今山东曹县西北 | |
黍丘 | 《左传・哀七年》“(公孙彊)筑五邑于其郊,曰黍丘、揖丘、大城、钟、邗”。 | 今河南夏邑西南 | |
揖丘 | 《左传・哀七年》“(公孙彊)筑五邑于其郊,曰黍丘、揖丘、大城、钟、邗”。 | 约今山东曹县界 | |
大城 | 《左传・哀七年》“(公孙彊)筑五邑于其郊,曰黍丘、揖丘、大城、钟、邗”。 | 约今山东菏泽界 | |
钟邑 | 《左传・哀七年》“(公孙彊)筑五邑于其郊,曰黍丘、揖丘、大城、钟、邗”。 | 约今山东定陶界 | |
邗邑 | 《左传・哀七年》“(公孙彊)筑五邑于其郊,曰黍丘、揖丘、大城、钟、邗”。 | 约今山东定陶界 | |
济西田 | 《左传·僖公三十一年》: “春,取济西田,分曹地也”。 | 今山东鄄城西北 | |
曹南山 | 《诗经・曹风・侯人》:“荟兮蔚兮,南山朝跻”。 | 今山东曹县北 | |
句渎之丘 | 《左传·桓公十二年》“(鲁)公及宋公盟于句渎之丘”。《春秋》名谷丘。 | 今山东菏泽西南 | |
有莘之墟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登有莘之墟以观晋师。” | 今山东曹县西北 |
《曹风·蜉蝣》
十五国风地理图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曹风·候人》
彼候人兮,何戈与祋。彼其之子,三百赤芾。
维鹈在梁,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维鹈在梁,不濡其咮。彼其之子,不遂其媾。
荟兮蔚兮,南山朝隮。婉兮娈兮,季女斯饥。
《曹风·鸤鸠》
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鸤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
鸤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鸤鸠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曹风·下泉》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忾我寤叹,念彼周京。
冽彼下泉,浸彼苞萧。忾我寤叹,念彼京周。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忾我寤叹,念彼京师。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四国有王,郇伯劳之。
仿山曹国墓群碑林
仿山墓群,举目东望,突兀隆起,绿荫覆盖,仿佛若山。由东西两山构成:东山阜高约12米,东西宽90米,南北长340米,中间跨越50米的深谷,即至西山;西山高约4米,东西宽54米,南北长140米。两山共占地约3.8万平方米。堌堆之高大,工程之宏伟,在菏泽地区首屈一指。1977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太伯,姬脾,叔振铎子,继叔振铎而立。卒,子仲君平立。
曹仲君,姬平,太伯脾子,继太伯而立。子宫伯侯立。
曹宫伯,姬侯,仲君平子,继仲君而立。卒,子孝伯云立。
曹孝伯,姬云,宫伯侯子,继宫伯而立。卒,子夷伯喜立。
曹夷伯,姬喜,孝伯云子,继孝伯而立。卒,弟幽伯彊立。
曹幽伯,姬彊,孝伯云子,夷伯喜弟。继夷伯而立。前835一前826在位。弟戴伯苏杀而自立。
曹戴伯,姬苏,孝伯云子,幽伯疆弟。杀幽伯而自立。前826一前796年在位。卒,子惠伯雉立。
曹惠伯,姬雉,戴伯鲜子,继戴伯而立。前796一前760年在位。卒,子废伯石甫立。
曹废伯,姬石甫,惠伯雉子,继惠伯而立。前760年在位。既立,弟穆公武杀而代立。
曹穆公,姬武,惠伯雉子,废伯石甫弟。杀废伯而代立。前760一前757年在位。卒,子桓公终生立。
曹桓公,姬终生,穆公武子,继穆公而立。前757一前702年在位。卒,子庄公射姑立。
曹庄公,姬射姑,桓公终生子,继桓公而立。前702一前671年在位。卒,子僖公赤立。
曹僖公,姬赤,庄公射姑子,继庄公而立。前670一前662年在位。卒,子昭公班立。
曹昭公,姬班,僖公赤子,继僖公而立。前662一前653年在位。卒,子共公襄立。
《东周列国春秋篇》曹共公
曹文公,姬寿,共公襄子,继共公而立。前618一前595年在位。卒,子宣公庐立。
曹宣公,姬庐,文公寿子,继文公而立。前595一前578年在位。诸侯伐秦时,庐卒于师。子成公负刍杀太子自立。
曹成公,姬负刍,宣公庐庶子,杀太子自立。前578一前555年在位。卒,子武公滕立。
曹武公,姬滕,成公负刍子,继成公而立。前555一前528年在位。既立,屡次参与晋会诸侯之盟及征战。卒,子平公须立。
曹平公,姬须,武公滕子,继武公而立。前528一前524年在位。卒,子悼公午立。
曹悼公,姬午,平公须子,继平公而立。前524一前515年在位。朝于宋,宋囚之。弟声公野立。悼公卒于宋,归葬之。
曹声公,姬野,平公须湏子,悼公午弟。继悼公而立,前515一前510年在位。隐公通杀而自立。
曹隐公,姬通,武公滕子,平公湏弟。杀声公野而自立。前510—前506年在位。靖公露杀而自立。
曹靖公,姬露,平公湏子,声公野弟。杀隐公通而自立。前506一前502年在位。卒,子废公阳立。
曹废公,姬阳,靖公露子,继靖公而立。前502一前487年在位。宋景公灭曹,俘君而杀之,曹遂绝祀。
序号 | 谥号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在位年数 | 备注 |
---|---|---|---|---|---|
1 | 曹叔振铎 | 姬振铎 | - | 周文王子 | |
2 | 曹太伯 | 姬脾 | 曹叔振铎子 | ||
3 | 曹仲君 | 姬平 | 曹太伯子 | ||
4 | 曹宫伯 | 姬侯 | 曹仲君子 | ||
5 | 曹孝伯 | 姬云 | 曹宫伯子 | ||
6 | 曹夷伯 | 姬喜 | 前864——前835 | 30 | 曹孝伯子 |
7 | 曹幽伯 | 姬彊 | 前834——前826 | 9 | 曹夷伯弟 |
8 | 曹戴伯 | 姬苏 | 前825——前796 | 30 | 曹幽伯弟 |
9 | 曹惠伯 | 姬雉 | 前795——前760 | 36 | 曹戴伯子 |
10 | 曹废伯 | 姬石甫 | 前760 | 1 | 曹惠伯子 |
11 | 曹穆公 | 姬武 | 前759——前757 | 3 | 曹废伯弟 |
12 | 曹桓公 | 姬终生 | 前756——前702 | 55 | 曹穆公子 |
13 | 曹庄公 | 姬射姑 | 前701——前671 | 31 | 曹桓公子 |
14 | 曹僖公 | 前670——前662 | 9 | 曹庄公子 | |
15 | 曹昭公 | 姬班 | 前661——前653 | 9 | 曹僖公子 |
16 | 曹共公 | 姬襄 | 前652——前618 | 35 | 曹昭公子 |
17 | 曹文公 | 姬寿 | 前617——前595 | 23 | 曹共公子 |
18 | 曹宣公 | 姬庐 | 前594——前578 | 17 | 曹文公子 |
19 | 曹成公 | 姬负刍 | 前577——前555 | 23 | 曹宣公弟 |
20 | 曹武公 | 姬滕 | 前554——前528 | 27 | 曹成公子 |
21 | 曹平公 | 姬须 | 前527——前524 | 4 | 曹武公子 |
22 | 曹悼公 | 姬午 | 前523——前515 | 9 | 曹平公子 |
23 | 曹声公 | 姬野 | 前514——前510 | 5 | 曹悼公弟 |
24 | 曹隐公 | 姬通 | 前509——前506 | 4 | 曹平公弟 |
25 | 曹靖公 | 姬露 | 前505——前502 | 4 | 曹声公弟 |
26 | 曹废公/曹伯阳 | 姬阳 | 前501——前487 | 15 | 曹靖公子 |
曹叔振铎者,周武王弟也。武王已克殷纣,封叔振铎於曹。
叔振铎卒,子太伯脾立。太伯卒,子仲君平立。仲君平卒,子宫伯侯立。宫伯侯卒,子孝伯云立。孝伯云卒,子夷伯喜立。
夷伯二十三年,周厉王奔于彘。
三十年卒,弟幽伯彊立。幽伯九年,弟苏杀幽伯代立,是为戴伯。戴伯元年,周宣王已立三岁。三十年,戴伯卒,子惠伯兕立。
惠伯二十五年,周幽王为犬戎所杀,因东徙,益卑,诸侯畔之。秦始列为诸侯。
三十六,惠伯卒,子石甫立,其弟武杀之代立,是为缪公。缪公三年卒,子桓公终生立。
金文上㯥下曰
庄公二十三年,齐桓公始霸。
三十一年,庄公卒,子釐公夷立。釐公九年卒,子昭公班立。昭公六年,齐桓公败蔡,遂至楚召陵。九年,昭公卒,子共公襄立。共公十六年,初,晋公子重耳其亡过曹,曹君无礼,欲观其骈胁。釐负羁谏,不听,私善於重耳。二十一年,晋文公重耳伐曹,虏共公以归,令军毋入釐负羁之宗族闾。或说晋文公曰:“昔齐桓公会诸侯,复异姓;今君囚曹君,灭同姓,何以令於诸侯?”晋乃复归共公。
二十五年,晋文公卒。三十五年,共公卒,子文公寿立。文公二十三年卒,子宣公彊立。宣公十七年卒,弟成公负刍立。
文物-曹公盘
悼公八年,宋景公立。九年,悼公朝于宋,宋囚之;曹立其弟野,是为声公。悼公死於宋,归葬。
声公五年,平公弟通弑声公代立,是为隐公。隐公四年,声公弟露弑隐公代立,是为靖公。靖公四年卒,子伯阳立。
伯阳三年,国人有梦众君子立于社宫,谋欲亡曹;曹叔振铎止之,请待公孙彊,许之。旦,求之曹,无此人。梦者戒其子曰:“我亡,尔闻公孙彊为政,必去曹,无离曹祸。”及伯阳即位,好田弋之事。六年,曹野人公孙彊亦好田弋,获白雁而献之,且言田弋之说,因访政事。伯阳大说之,有宠,使为司城以听政。梦者之子乃亡去。
公孙彊言霸说於曹伯。十四年,曹伯从之,乃背晋干宋。宋景公伐之,晋人不救。十五年,宋灭曹,执曹伯阳及公孙彊以归而杀之。曹遂绝其祀。
太史公曰:余寻曹共公之不用僖负羁,乃乘轩者三百人,知唯德之不建。及振铎之梦,岂不欲引曹之祀者哉?如公孙彊不脩厥政,叔铎之祀忽诸。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