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赭曲霉 编辑
赭曲霉(Aspergillus ochraceus)是一种丝状真菌,在玉米、花生 、棉籽、大米、坚果、水果等农产品中广泛分布。赭曲霉产孢能力很强,其孢子散落在空气中能够诱导儿童哮喘和人类肺病。其次级代谢产物OTA广泛分布在农产品中,污染谷物和葡萄、饲料、饮料、豆类等;此外,在一些动物副产品,如牛奶和动物肾脏、肝脏、血液中也有发现,并且会随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OTA能够导致动物和人类的肝脏、肾脏损伤,并有致畸、致突变、致癌和免疫抑制作用,还可能与巴尔干地方性肾病和泌尿系统肿瘤有关,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2B类人类潜在致癌物。
拉丁学名:Aspergillus ochraceus
界:真菌界
门:子囊菌门
亚门:盘菌亚门
纲:散囊菌纲
亚纲:散囊菌亚纲
目:散囊菌目
科:发菌科
属:曲霉属
种:赭曲霉
中文学名:赭曲霉
赭曲霉是一种产毒菌,其分离培养常用察氏培养基;在谷物培养基中,以碎小麦为基质的产毒效果最好。生长条件一般产毒霉菌在25~28℃,高湿度、阴暗静置条件下培养1~2周产毒效果较好。
赭曲霉
赭曲霉毒素是真菌毒素之一, 是由赭曲霉及青霉菌等产毒菌株侵染粮食、食品、饲料及其他农副产品后所产生的一种有毒代谢产物。赭曲霉毒素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谷物及其副产品、可可、咖啡、肉类、乳汁、干果、调味品、酒类等中。赭曲霉毒素对人类及动物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它可以导致受试动物的肾萎缩、胎儿畸形、流产及死亡, 并具有高度的致癌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1993年将赭曲霉毒素 A(OchratoxinA, OTA)定为人类可能的致癌物。因此赭曲霉毒素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赭曲霉毒素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