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利思义 编辑
见利思义(拼音:jiàn lì sī yì)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论语·宪问》。“见利思义”的原义是看见钱财利益,要想到道义,形容廉洁自守;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
管仲曾经三次做官都被撤职,而且他好几次帮鲍叔牙办事都没有办好。一部分人说管仲没有才干,鲍叔牙却替管仲说话:“管仲不是没有才干,只是没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机会罢了。”后来,鲍叔牙和管仲一起从军了,齐国和邻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冲锋时管仲总是躲在后面,跑得很慢,而退兵的时候,却跑得最快。大家都说管仲贪生怕死,领兵的想杀掉管仲以儆效尤。此时,鲍叔牙为管仲辩护道:“管仲绝对不是一个贪生怕死之人,因为他家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母亲无人照顾,所以他才不得不忍受耻辱地活着。”
再后来,鲍叔牙当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谋士,管仲为齐国的公子纠效力。在两位公子继承王位的争夺战中,管仲曾驱车拦截小白,射箭想杀死小白,弓箭射中小白的腰带,小白装死麻痹公子纠,抢先赶回国内继承了王位,成了后来的齐桓公。公子纠失败被杀,管仲成了阶下囚。齐桓公继承王位后,要拜鲍叔牙为相,并欲杀管仲以报一箭之仇。鲍叔牙拒绝了相国之位,并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夸赞管仲的才能远胜于自己,劝说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国。管仲成为齐国的相国后,才华逐渐施展出来,辅佐齐桓公使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