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卵黄囊 编辑
卵黄囊(yolk sac) 胚胎发生体褶后,原肠则明显地分成胚内的原肠和胚外的卵黄囊,内包有大量的卵黄,卵黄囊的壁由胚外内胚层和胚外中胚层形成。
中文名:卵黄囊
外文名:yolk sac
组成:胚外内胚层和胚外中胚层
位置:体腹方包围在卵黄外的具有丰膜囊
卵黄囊( yolk sac)位于原始消化管腹侧,卵黄囊壁由内胚层和胚外中胚层构成。鸟类胚胎的卵黄囊贮存大量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人胚胎的卵黄囊内无卵黄,它的出现是种系发生和进化过程的重演。胚第3周,卵黄囊壁的胚外中胚层形成血岛,它是最早形成造血干细胞的部位。原始生殖细胞来自卵黄囊壁的内胚层。胚第4周时,卵黄囊顶部的内胚层随着胚盘向腹侧包卷,形成了原始消化管。卵黄囊通过卵黄蒂与原始消化管相连,以后卵黄蒂闭锁,卵黄囊也退化消失。若卵黄蒂近端未退化则形成回肠憩室,又称麦克尔憩室( Meckel' s diverticulum)回肠憩室;卵黄蒂未退化形成脐粪瘘 。
卵黄囊( yolk sac)为一囊状结构,位于胚盘腹侧,内胚层为其顶。最初的卵黄囊是由细胞滋养层向内板裂而成的初级卵黄囊,以后内胚层周缘的细胞向腹侧增生包绕,形成次级卵黄囊。在人胚、卵黄囊的出现只是生物进化过程的重演,无机能意义。随着胚胎的发育和筒状胚的形成,卵黄囊亦拉长远端为膨大的囊,中间借一细管状结构连于中肠。这一管状结构称卵黄蒂 。
卵黄囊
成熟滤泡在排卵后,即形成黄体。在血管形成期,血液流入黄体腔内(黄体血肿),故在正常状态下,黄体即为囊性,在病理情况下,若其直径为1.5--2.5cm,称囊性黄体;超过2.5cm则称黄体囊肿。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