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占国 编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免疫中心主任

栗占国栗占国

栗占国,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免疫中心主任、风湿免疫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临床免疫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风湿免疫学系主任,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CMB杰出教授及杨医药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20年2月19日,入选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名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栗占国

民族:汉

毕业院校:澳大利亚悉尼大学

学历: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

教学职称:教授

临床职称:主任医师

执业地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职业:医生

专业:风湿免疫病

科室:风湿免疫科

擅长领域

编辑

擅长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及血管炎等风湿免疫病的诊断和治疗。

研究方向

编辑

主要研究方向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免疫干预、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干燥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教育经历

编辑

悉尼大学 博士

哈佛大学 博士后

学术任职

编辑

北京大学临床免疫中心 主任

北京大学医学部风湿免疫学系 主任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CLS) 研究员

社会任职

编辑

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主任委员

国际风湿病联盟(ILAR)前主席

亚太风湿病联盟(APLAR)前主席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WHO骨关节肌肉疾病委员会(ICC)委员

学术著作编委

编辑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总编

《Clinical Rheumatology》副主编

《IJRD》副主编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副主编

《Nat Rev Rheum》编委

《Lancet Rheumatology》编委

《Ann Rheum Dis》编委

出版图书

编辑

类风湿关节炎

作者名称 栗占国

作品时间2008-11-1

《类风湿关节炎》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栗占国

风湿免疫学高级教程

作者名称 栗占国

凯利风湿病学

作者名称 栗占国

作品时间2015-8-1

获奖情况

编辑

973首席科学家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CMB杰出教授

吴杨奖获得者

先后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中华医学科技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和科技进步奖。

2024年8月,被评为第九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

科研成果

编辑

1、在RA患者中发现了致病性T细胞亚群—pTfh,证明了巨细胞病毒蛋白pP150通过分子模拟机制诱发自身免疫病,发表在《Immunity》和《Cell H&M》;

2、证明RA患者存在一类新的“炎性调节性T细胞”,该致病机制是多种自身免疫病的共同现象。论文在《ARD》发表。

3、将基础研究成果进行转化研究用于临床,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免疫诊疗方法,包括a-胞衬蛋白及膜DNA抗体的临床意义,低剂量白介素2的治疗作用等。

4、发现了多种风湿病易感基因和标志物等在诊断和疗效预测的意义;

5、牵头多中心研究的早期RA(ERA)分类标准在国内外发表,用于临床;

6、通过全国多中心研究完成的RA长疗程三联方案(PRINT)已用于临床,并被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等多个国际性治疗指南和共识推荐;

7、发现和证实了RA变构肽的治疗机制和显著效果,通过SFDA审评作为I.I类新药进入I期临床。

8、栗占国教授带领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免疫中心首次发现并证实新的类风湿关节炎致病抗原及其致病机制,是近年来国际类风湿关节炎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建立了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多种免疫诊断方法。栗占国教授研究和建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和治疗方法,被列入国外教科书。

9、2022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免疫中心教授栗占国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研究员王军课题组合作,论证了扁桃体菌群的免疫调节作用,认为扁桃体菌群失调可引发免疫紊乱。该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先进科学》上。

科研项目

编辑

牵头国家973课题、十一五、十二五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余项。

第一或通讯作者SCI文章

编辑

在《Nature Medicine》、《Immunity》、《Science》、《Cell H&M》等发表SCI论文260余篇。

著作译作

编辑

主编(主译)了《类风湿关节炎》、《风湿免疫学高级教程》,《凯利风湿病学》(第8-10版)等专著15部,参编30余部。

下一篇 敬辞

上一篇 甲状腺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