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突 编辑
乳突(mastoid process),解剖学名词,是从颞骨乳突部的底面突出的圆锥形突出 ,体表可以触及,位于外耳道的后面和茎突的外面。 颞骨乳突部为颞骨的组成成分之一,位于颞骨的后部。 颞骨乳突部内的许多含气小腔隙,称为乳突气房(或称乳突小房)。乳突气房通过鼓窦(或称乳突窦)与中耳鼓室腔相通。
中文名:乳突
外文名:mastoid process
位置:颞骨乳突部
所属学科:解剖学
分类:气化型,板障型,硬化型,混合型
功能:减轻颅骨的重量
乳突的位置
mastoid来源于希腊文中的乳房,process在解剖学中翻译为“突”,指从骨面上发出的较大的突起。mastoid process意思为乳房状的突起,即为乳突。
乳突为从颞骨乳突部的底面发出的突起,形状是大致锥形或圆锥形的。
乳突外面粗糙,附着有肌肉。其内的腔为许多含气小腔隙,即为乳突气房。
乳突大小不一,一般情况下在男性比女性大。
乳突在出生后形成,新生儿时期缺失或简陋,由于胸锁乳突肌的拉动而发育。
根据气房的发育程度可将乳突分为四型:
①气化型(pneumatic type)占80%,气房发育良好,气房间隔很薄,乳突外层也薄;气化型可分2型:部分气化型乳突,乳突有几个小房或气窦≤5cm2;完全气化型乳突,气房≥6cm2。
②板障型(diploetic type),气房小而多,气房间隔较厚,外层骨质较厚,颇似头盖骨的板障构造。
③硬化型(sclerotic type),气房未发育,骨质致密。
④混合型(mixed type),上述任何两型或三型并存。
乳突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作为多个肌肉的附着点。外面有枕肌及耳后肌附着,外下方有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头最长肌附着。因男性的肌肉拉动有力,促进了乳突发育,故多数男性的乳突要比女性的大。
乳突内部含有许多含气小腔隙,具有减轻颅骨的重量的作用。
颞骨乳突部(mastoidprocessof temporal bone),又称乳突部(mastoid portion),位于颞骨的后下方。其上方与鳞部以颞线为界,前下与鼓部融合形成鼓乳裂,内侧与岩部相连。可分为内、外两面,上、后两缘。参见颞骨。
乳突气房(mastoid cells),或称乳突小房,为颞骨乳突部内的许多含气小腔隙,大小不等,形态不一,互相贯通,腔内覆盖黏膜,与鼓窦和鼓室的黏膜相连续。故中耳炎症可经鼓窦侵犯乳突小房而引起乳突炎。
乳突窦(mastoid antrum ),或称鼓窦(tympanic antrum),位于鼓室上隐窝的后方,为鼓室后上方的腔隙,向前开口于鼓室后壁的上部,向后下与乳突气房相通连,为鼓室和乳突气房之间的交通要道。
乳突炎(mastoiditis)是乳突气房黏膜及骨质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展而来。乳突炎性病变虽继续发展,而全身及局部症状却不明显,以致不被发现,称隐性乳突炎。急性乳突炎如不能得到控制,炎症继续发展,可穿破乳突骨壁,引起颅内、外并发症。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