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门 编辑

穴位名

耳门,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布有耳颞神经,面神经分支和颞浅动、静脉。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齿痛,颌肿,眩晕等。张口,直刺0.5—1寸。

基本信息

编辑

出处:《针灸甲乙经》

隶属经络:手少阳三焦经

功能:开窍聪耳,泄热活络

操作:张口,直刺0.5—1寸

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齿痛等

主要配伍:配颊车、下关、合谷主治牙痛

名称释义

编辑

耳,穴内气血作用的部位为耳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耳门名意指三焦经经气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冷降后由耳孔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角孙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化雨冷降为地部经水并循耳孔流入体内,本穴如同三焦经气血出入耳的门户,故名耳门。

功能作用

编辑

降浊升清。

治法

编辑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定位

编辑

在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解剖

编辑

在腮腺后缘;布有颞浅动静脉耳前支;有耳颞神经、面神经颞支分布。

主治

编辑

1. 耳聋,耳鸣、聤耳;

2. 齿痛。

操作

编辑

张口,直刺0.5—1寸。

临床运用

编辑

现代常用于治疗中耳炎、下颌关节炎等。

配伍

编辑

配听宫、听会、翳风主治耳鸣、耳聋、聤耳;

配颊车、下关、合谷主治牙痛;

配颧髎、颊车、翳风主治下颌关节炎。

功效

编辑

开窍聪耳,泄热活络。

下一篇 听宫

上一篇 听会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