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池 编辑
风池,出《灵枢·热病》。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阳维之会。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布有枕小神经分支和枕动、静脉分支。主治头痛,头晕,伤风感冒,鼻渊,鼻衄,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症,耳鸣,耳聋,颈项强痛,落枕,荨麻疹,丹毒,及神经衰弱,癫痫,高血压,甲状腺肿,电光性眼炎,视神经萎缩等。向鼻尖方向直刺0.8—1.2寸。
出处:《灵枢·热病》
隶属经络:足少阳胆经
功能:平肝熄风,祛风解毒
操作:向鼻尖方向直刺0.8—1.2寸
主治:头痛,头晕,伤风感冒等
特殊主治:足少阳、阳维之会
主要配伍:配大椎、后溪主治颈项强痛
(1)风池。风,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风气。池,屯居水液之器也,指穴内物质富含水湿。受外部之热,水湿之气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输散于头颈各部,故名风池。风池名意指有经气血在此化为阳热风气。本穴物质为脑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
(2)热府。热,指本穴气血性热温高。府,府宅也。热府名意指本穴气血的变化为受热膨胀。理同风池名解。
(3)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吸热胀散的阳热风气不光传输胆经,同时亦输向阳维脉所在的天部层次,故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壮阳益气。
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
在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浅层布有枕小神经和枕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枕大神经。
1.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渊、耳鸣等头面五官病证;
2. 中风、不寐、癫痫等神志病证;
3. 颈项强痛。
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
现代常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神经衰弱、癫痫、感冒、视神经萎缩、鼻炎、颈椎病等。针刺风池穴对视神经萎缩患者疗效较好。
配大椎、后溪主治颈项强痛;
配睛明、太阳、太冲主治目赤肿痛;
配上天柱{天柱穴上5分)、足三里、三阴交对突眼症有一定的疗效;
平肝熄风,祛风解毒,通利官窍。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