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毓明 编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执行院长

汪毓明汪毓明

汪毓明,1976年9月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委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执行院长 。

汪毓明于1995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先后获得理学学士、理学博士学位 ;2003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2004年晋升为副教授,同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5年晋升为教授 ,同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6年受聘为博士生导师;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1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近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

汪毓明主要从事日冕与行星际介质动力学和行星物理学方面的研究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汪毓明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省常州市

出生日期:1976年9月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性别:男

学历:研究生

学位:博士

人物经历

编辑

1976年9月,汪毓明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

1995年,从戚机厂中学(现常州市戚墅堰实验中学)毕业。

1995年—1999年,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毕业并获得理学学士。

1999年—2003年,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师从空间物理学家王水院士,毕业并获得理学博士 。

2004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空间物理教研室党支部副书记;同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5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同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6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 。

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11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近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第八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学与环境学科学位分委员会副主任。

2014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执行院长 。

2016年,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

2023年8月,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

2024年7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委。

汪毓明汪毓明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汪毓明主要学术成就包括:(1)首次发现了行星际空间中大尺度等离子体团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超弹性现象,对深入理解基本等离子体物理过程和提高空间天气预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该系列工作有两项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先后发表于《Nature Physics》和《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2)首次提出了行星际空间中多重磁云概念,被认为是强地磁暴的重要的行星际扰动,其中数值模拟的论文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于国际期刊《Astronomy & Astrophysics》;(3)建立了日冕物质抛射在日冕和行星际空间中偏转传播的理论模型,被收入在NASA的CCMC模式中心;(4)深入剖析了磁通量绳的内部磁场缠绕特性,给出了磁场缠绕度的上限和分布特点,相关工作两次被选为《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空间卷编辑亮点推荐成果 。

学术论著

根据2024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站数据,汪毓明先后发表SCI论文200多篇,引用4000多次 。

承担项目

2021年,汪毓明作为骨干参与的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近地空间天气多尺度过程和机理”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批准立项 。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4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站数据,汪毓明先后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项 。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2004年

行星际磁云及其相关事件的综合研究

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005年

行星际磁云及其相关事件的综合研究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018年

日冕物质抛射的传播演化和地磁效应

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人才培养

开设课程

时间

课程名称

2005年春季

空间物理进展(本科生)

2006年—2011年秋季

空间物理II(研究生)

2009年春季

磁流体动力学(本科生)

2011年—2013年夏季

地球系统——日地物理与空间天气概论

2022年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2022级本科新生“入学第一课”

参考资料来源:

指导学生

2018年,汪毓明指导的博士生张全浩毕业论文“日冕磁绳的灾变及相关现象研究”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

教育成果奖励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2022年

面向国家深空、深地战略的地球物理学德才兼备高层次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2004年

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

中国科学院

2009年

傅承义青年科技奖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2011年

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织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12年

首届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地球科学奖)

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

2012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4年

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

中国科学院

2014年

第17届安徽青年五四奖章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安徽省委员会、安徽省青年联合会

2015年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青年科学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9年9月

首届科学探索奖

腾讯基金会

社会任职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2013年

《地球物理学报》编审委员会副主编

2014年—2017年

《JGR-Space Physics》副主编

2015年

地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综合评议专家

2023年1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安徽省委员会委员

——

《空间天气》第一、二届专业委员会委员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第七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

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地球和空间科学卓越教育奖评奖委员会委员

——

中国科学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

——

中国科学院近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

中国科学院B类先导专项“类地行星的形成演化及其宜居性”首席科学家

参考资料来源:

人物评价

编辑

汪毓明在日冕物质抛射的对地有效性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总会评)

汪毓明是中国科大空间物理专业党支部众人仰慕的“先锋模范” 。(《中国科学报》评)

下一篇 李峰

上一篇 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