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碘化钠 编辑
碘化钠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aI,分子量149.89,无色立方晶体或白色粒状物,是由碳酸钠或氢氧化钠与氢碘酸反应,然后蒸发溶液生成的一种白色固体,有无水物、二水合物和五水合物。它用作制碘的原料,用于医学和摄影术。碘化钠的酸性溶液因生成氢碘酸而显示还原性,味咸而稍苦,能溶于甘油中,有强吸湿性。在空气中逐渐吸湿至含水量达5%,可被空气氧化释出碘而变棕色,水溶液呈微碱性,亦有同样变化,可略加碱以使保持稳定。水溶液的pH为8~9.5。应避光密闭保存。
中文名:碘化钠
外文名:Sodiumiodide,dihydrate,Sodiumiodide
别名:超干碘化钠
化学式:NaI
分子量:149.8942
CAS登录号:7681-82-5
EINECS登录号:231-679-3
熔点:651 ℃
沸点:1304 ℃
水溶性:易溶于水
密度:3.607 g/cm³
外观:无色立方晶体或白色粒状物
闪点:1300-1304°C
应用:用作祛痰剂、照相胶片感光剂、碘的助溶剂、也用于配制碘乳剂
安全性描述:S26
危险性符号:36/38
中文别名:碘化钠
中文别名: 碘化钠,无水; 超干碘化钠
英文别名:Sodiumiodide,dihydrate,Sodiumiodide
英文别名: Sodiumiodide anhydrous HO; Sodium iodide 99+%
碘化钠是由碳酸钠或氢氧化钠与氢碘酸反应,然后蒸发溶液生成的一种白色固体,有无水物、二水合物和五水合物。它用作制碘的原料,用于医学和摄影术。碘化钠的酸性溶液因生成氢碘酸而显示还原性。
无水物,化学式NaI。分子量149.89。无色立方晶体或白色粒状物。味咸而稍苦。熔点651℃,沸点1304℃,相对密度3.665(4℃)、3.607(25℃),折光率1.7745。易溶于水,能溶于甘油中。有强吸湿性。在空气中逐渐吸湿至含水量达5%,可被空气氧化释出碘而变棕色,水溶液呈微碱性,亦有同样变化,可略加碱以使保持稳定。水溶液的pH为8~9.5。应避光密闭保存。
晶体为二水合碘化钠,化学式NaI·2H2O,分子量185.92。无色晶体,有潮解性,易溶于水、乙醇和甘油。65℃以上失去结晶水,熔点752℃。有还原性,在空气或水溶液中易被空气中的氧氧化而析出碘颜色变黑。应避光,密封保存。
毒理学
急性毒性:
LD50:1000mg/kg(大鼠经口);4340mg/kg(兔经皮)
生态学
对水是稍微危害的,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计算化学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1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0
7.重原子数量:2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2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2
1.水溶液呈微碱性。当温度低于65.6℃,在水溶液中形成含有水分子数目不定的各种水合物。在室温下,由溶液析出二水合碘化钠;在-13.5~31.5℃时,可析出五水合碘化钠。具有还原性,可被一般氧化剂氧化而游离出碘。具潮解性,在湿空气中吸收水分而结块。与空气接触,能使碘游离析出,渐呈棕色。
2.吸湿性强,极易溶于水,在100g水中的溶解度为158.7g(0℃),190.3g(30℃),302g(100℃)。也易溶于甲醇、乙醇、甘油和液氨中。有五水合物和二水合物,其转变温度分别为-13.5℃和65℃。
3.二水合碘化钠为无色柱状结晶,属单斜晶系。加热至64.3℃时溶解在结晶水中。相对密度2.448。遇空气或光分解,有游离碘析出而使结晶变黄,应密封闭光保存。
4.在真空下的干燥温度最高可达70℃。在潮湿的空气中易潮解 (在空气中渐渐地可吸收0.5当量的水),如果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变成棕色,因为有碘释放出来。最好储存在干燥和惰性气体环境中。
微量测定铯、铂和铊等,碘的助溶剂,照相;
是制造无机碘化物和有机碘化物的原料;
医药中用作甲状腺肿瘤防治剂、祛痰剂和利尿剂,食品添加剂、感光剂;
医药中用作X线造影剂,可用于膀胱造影、逆行尿路造影、经T形管胆道造影等;
用作分析试剂。
碘化钠的生产方法主要有:
铁屑还原法
即取100%~103%烧碱,加水稀释加热,然后在搅拌下分次加入定量碘进行反应,然后将反应液降温至30℃以下,加入2倍于理论量的铁屑使碘酸钠还原成碘化钠;再次进行反应,然后在加热、冷却、过滤、蒸发、结晶、干燥既得成品。
八碘化三铁法
即按碘:铁屑=3.3:1的质量比,先将洗净的铁屑加入反应器内,再加水,加水量与铁屑质量比为7:1,然后再分批加入碘片进行反应,生成八碘化三铁;然后在碳酸氢钠溶液中慢慢加入八碘化三铁进行反应,最后经蒸发、过滤、结晶、分离、干燥既得成品。
稀释加碘
将试剂氢氧化钠加水稀释为10%的溶液,加热至70~80℃,在搅拌下分次少量加入固体碘进行反应.
当溶液对酚酞呈弱碱性时停止加碘。于70~80℃反应温度下保温1h,得棕色反应液,反应终点时pH=6~7,无固体碘。但有白色碘酸钠结晶析出。将反应液冷至10~20℃,加入理论量2倍的铁屑或铁条,搅拌下使碘酸钠还原为碘化钠.待反应缓和些,加热煮沸,继续搅拌反应1~2h,用硫酸检验还原完全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ph=8,继续煮沸0.5h,根据重金属含量,加入适量硫化氢溶液,待沉淀不再析出,冷却静置过滤。滤液加热蒸发至形成结晶薄膜冷却结晶,离心甩干,最后在70~90℃下干燥,得二水合碘化钠。若要获得无水物,则在蒸发浓缩后,温度维持在40℃以上,析出结晶然后趁热过滤、干燥。
RTECS号:WB6475000
危险品标志:Xi:Irritant
风险术语:R36/38:
安全术语:S26:
危险类别:36/38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