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超导体 编辑

超导物质中的一种族类

高温超导体高温超导体

高温超导体是超导物质中的一种族类,具有一般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对上适度间隔的铜氧化物平面。它们也被称作铜氧化物超导体。高温超导体并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几百几千的高温,只是相对原来超导所需的超低温高许多的温度,不过也有零下200摄氏度左右。而在人类所研究的超导中温度算提高非常多,所以称之为高温超导体。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高温超导体

外文名: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

别名:铜氧化物超导体

族类:超导物质

材料:在液氮温度(77 K)以上超导

学科:材料学

简介

编辑

高温超导体通常是指在液氮温度(77 K)以上超导的材料。人们在超导体被发现的时候(1911年),就被其奇特的性质(即零电阻,反磁性,和量子隧道效应)所吸引。但在此后长达七十五年的时间内所有已发现的超导体都只是在极低的温度(23 K)下才显示超导,因此它们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发现

编辑

1986年柏诺兹和缪勒发现了35K 超导的鑭钡铜氧体系。这一突破性发现导致了更高温度的一系列稀土钡铜氧化物超导体的发现。通过元素替换,1987年初美国茂昆(朱经武)等和我国物理所赵忠贤等宣布了90K 钇钡铜氧超导体的发现,第一次实现了液氮温度(77 K)这个温度壁垒的突破。柏诺兹和缪勒也因为他们的开创性工作而荣获了198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类超导体由于其临界温度在液氮温度(77K)以上,因此通常被称为高温超导体。液氮温度以上钇钡铜氧超导体的发现,使得普通的物理实验室具备了进行超导实验的条件,因此全球掀起了一股探索新型高温超导体的热潮。1987年底,我国留美学者盛正直等首先发现了第一个不含稀土的铊钡铜氧高温超导体。1988 年初日本研制成临界温度达110K的铋锶钙铜氧超导体。1988年2月盛正直等又进一步发现了125K 铊钡钙铜氧超导体。几年以后(1993年)法国科学家发现了 135K 的汞钡钙铜氧超导体。

2023年7月12日,《自然》杂志(Nature)刊登中山大学王猛教授团队主导的科学成果:首次发现液氮温区镍氧化物超导体。这是中国科学家在全球率先发现的全新高温超导体系,是人类目前发现的第二种液氮温区非常规超导材料,是基础研究领域“从0到1”的突破,将有望推动破解高温超导机理,使设计和预测高温超导材料成为可能。

分类

编辑

高温超导体包括四大类:90K的稀土系,110K的铋系,125K的铊系,和135K的汞系。它们都含有铜和氧,因此也总称为铜氧基超导体。它们具有类似的层状结晶结构,铜氧层是超导层。高温超导体已经取得了实际应用,开始为人类造福。例如,钇钡铜氧超导体和铋系超导体已制成了高质量的超导电缆。而铊钡钙铜氧超导薄膜制成的装置,早在上世纪末就安装在移动电话的发射塔中,增加容量,减少断线和干扰。

例子

编辑

高温超导铜氧化物超导体包括a1.85Ba0.15CuO4, 及YBCO (钇-钡-铜-氧化合物),都是著名的材料突破液氮的“温度壁垒”(77K)。

温度

(开尔文)

材料

种类

203

H2S(150 GPa高压)

氢基超导体

195

干冰的升华点

138

Hg12Tl3Ba30Ca30Cu45O127

铜氧化物超导体

110

Bi2Sr2Ca2Cu3O10(BSCCO)

92

YBa2Cu3O7(YBCO)

77

液态氮的沸点

43

SmFeAs(O,F)

铁基超导体

41

CeFeAs(O,F)

26

LaFeAs(O,F)

20

液态氢的沸点

18

Nb3Sn

金属低温超导体

10

NbTi

4.2

Hg(汞)

展望

编辑

新的和更高温度超导体的探索工作一直在紧张地进行着。因为高温超导理论还没有很好的建立,探索工作的进展是缓慢的。虽然新超导体和更高温度超导性时有报道,但真正的新突破还没有取得。

为什么许多超导材料都需要在很低的温度下才能具有超导现象?是因为在常温下,导体原子之间存在空隙,电子在原子之间运动时,要穿越这些空隙,对原子产生碰撞,使原子振动发热形成电阻。在极低温度下,导体原子之间几乎没有空隙,电子可以不对原子产生碰撞而自由通过。今后常温超导材料的研究应该选择合适的不同元素混合,让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原子组合在一起,让原子之间没有空隙,使电子能够自由通过,不对原子产生碰撞。常温超导材料研制的难点在于许多材料的原子在常温下都会振动,而且原子之间的空隙比较大。只要混合元素选择得当,常温超导材料很快就能大规模生产。

我们相信,曾在铜氧基高温超导体领域中取得过骄人成就的炎黄子孙,一定会在实现人类室温超导体梦想的征途上作出更为辉煌的贡献。

一些超导体及其临界转变温度

临界转变温度Tc(开尔文,K)

材料/物质沸点

种类

138K

Hg12Tl3Ba30Ca30Cu45O127

铜氧化物超导体

110K

Bi2Sr2Ca2Cu3O10 (BSCCO)

92K

YBa2Cu3O7 (YBCO)

77K

N2的沸点

——

43K

SmFeAs(O,F)

铁基超导体

41K

CeFeAs(O,F)

26K

LaFeAs(O,F)

20K

H2的沸点

——

18K

Nb3Sn

金属低温超导体

10K

NbTi

4.25K

He的沸点

——

4.2K

Hg (汞)

金属低温超导体

最新发现

编辑

2022年1月13日,从电子科技大学获悉,国际著名期刊《Nature》近日发表了题为《玻色子体系中的奇异金属态》(Signatures of a strange metal in a bosonic system)的研究论文,首次在高温超导体中发现并证实了玻色子奇异金属。

2023年7月12日,《自然》杂志(Nature)刊登中山大学王猛教授团队主导的科学成果:首次发现液氮温区镍氧化物超导体。这是中国科学家在全球率先发现的全新高温超导体系,是人类目前发现的第二种液氮温区非常规超导材料,是基础研究领域“从0到1”的突破。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赵俊教授团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郭建刚团队、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曾桥石团队,合作证实了镍氧化物中具有压力诱导的体超导电性,其超导体积分数达到86%,为人们理解高温超导机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平台。2024年7月1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并在“新闻和观点”专栏作了亮点推荐和介绍。

2024年10月2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程金光研究员团队和周睿研究员团队联合国内外多个研究团队研究成果:在一种双镍氧层钙钛矿材料La2PrNi2O7中,实现了块体高温超导电性,并揭示了镍基高温超导体的结构起

下一篇 钇钡铜氧

上一篇 氧化物超导体